检索条件

共 61386 条 187 / 4093
2791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1964年以前,粮食调出绝大部分用船、筏运至抚州或温家圳。农村的粮食集中到县城,除河运外,也有用肩挑车推的,1964年9月,成立县粮食运输汽车队,有汽车7部,23.5吨位。从此,全县运粮由以水运为主转为以公路运输为主。1985年,县粮食车队...
2792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1949年8月,县粮食局在城关镇、万坊、株良、上唐、圳上、硝石设置了8个中心粮库,在洑牛、湖东、尧村、新丰、里塔、渔良,尧坊设置了7个粮食分库,库容量1230万斤。1950年,新建和扩建粮仓10座,库容量增加到1760万斤。此后,县粮食局合...
2793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1964年以前,粮食调出绝大部分用船、筏运至抚州或温家圳。农村的粮食集中到县城,除河运外,也有用肩挑车推的,1964年9月,成立县粮食运输汽车队,有汽车7部,23.5吨位。从此,全县运粮由以水运为主转为以公路运输为主。1985年,县粮食车队...
2794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初年,县公署设钱谷科。后改为二科。民国16年(1927年)设财政局,掌理全县税款收支事宜。民国21年,设财务委员会,掌管县地方财政。民国23年,确立县预算。民国24年,县政府设二科(财政科),办理财政。省财政厅在南城县设立分金库,统办江...
2795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解放后,财政从旧社会的“取之于民,用之于官”,变为“取之于民,用之于民”。30多年中,县财政从多方面资助地方工农业生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截至1985年底,地方工交企业的流动资金净额110万元,固定资金1536万元;农牧企业...
2796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1983年实行第一步利改税,1984年实行第二步利改税。对稳定财政收入,加强企业管理起了很好的作用。 解放后,财政从旧社会的“取之于民,用之于官”,变为“取之于民,用之于民”。30多年中,县财政从多方面资助地方工农业生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
2797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解放后,财政从旧社会的“取之于民,用之于官”,变为“取之于民,用之于民”。30多年中,县财政从多方面资助地方工农业生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截至1985年底,地方工交企业的流动资金净额110万元,固定资金1536万元;农牧企业...
2798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初,赋税制度承自清代,略有删并增改。以后财用匮乏,新增税种名目繁多。抗战后,军费日增,开支浩繁,各级政府皆注目税收,不惜竭泽而渔。 建国后,人民税收与旧社会的税收,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它不仅保证国家各项活动顺利进行所需要的资金,而且通过参...
2799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前期,田赋款目为地丁、米折、屯粮、芦课、渔课、湖课余租六种,以地丁、米折为主。民国元年(1912年)地丁每两征钱2700文,米折每石征钱3600文。民国3年,改为地丁每两征银元2元2角,另加手续费7分;米折每石征银元2元9角,另征手续费...
2800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前期,田赋款目为地丁、米折、屯粮、芦课、渔课、湖课余租六种,以地丁、米折为主。民国元年(1912年)地丁每两征钱2700文,米折每石征钱3600文。民国3年,改为地丁每两征银元2元2角,另加手续费7分;米折每石征银元2元9角,另征手续费...
2801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1985年,实行农业税收制度改革,由原征粮食为主,改为折征代金。即按原税额稻谷以中等粮价直接缴纳财政收入。
2802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1985年底,全县开征的工商税收有: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国营企业所得税、集体企业所得税、屠宰税、牲畜交易税、城市建设维护税、国营企业奖金税、集体企业奖金税、事业单位奖金税、建筑税等12种,税务部门还负责征集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
2803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初年,县城有危老八当铺、谢翰林当铺、吴氏当铺等3家典当铺,办理存款和抵押放款。 民国35年(1946年),县内有钱庄24家。其中德记、信孚、裕昌、慎昌等钱庄资金最多;慎昌钱庄业务最为活跃。钱庄不但经营存款和放款业务,而且从事贩卖金银、棉...
2804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初年,县城有危老八当铺、谢翰林当铺、吴氏当铺等3家典当铺,办理存款和抵押放款。 民国35年(1946年),县内有钱庄24家。其中德记、信孚、裕昌、慎昌等钱庄资金最多;慎昌钱庄业务最为活跃。钱庄不但经营存款和放款业务,而且从事贩卖金银、棉...
2805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初年,县城有危老八当铺、谢翰林当铺、吴氏当铺等3家典当铺,办理存款和抵押放款。 民国35年(1946年),县内有钱庄24家。其中德记、信孚、裕昌、慎昌等钱庄资金最多;慎昌钱庄业务最为活跃。钱庄不但经营存款和放款业务,而且从事贩卖金银、棉...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