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61386 条 172 / 4093
2566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南城耕地面积变化较大,除兴修大型洪门水库外,每年兴修水利工程、宅基地和其它建设用地也占用了部分耕地。据1985年县统计年鉴称,当年减少耕地面积2087亩,占当年耕地面积0.7%。
2567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南城属低山丘陵地形,东西两侧多为山地,中部丘陵起伏,纵横交错,穿插众多小块盆谷地。盱江、黎滩河及其支流两岸多属河谷冲积性小平原与河阶地。一方面有利于自流灌溉,另一方面又造成高排缺水,河阶受涝,盆谷潜育,易涝易旱。 建国前,全县水利设施只有少...
2568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50年代末至70年代后期,农业集体化对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改造低产田创造了某些有利条件。每年冬春,组织大批劳力以治水改土为中心,改造低产田,实行“大兵团”打歼灭战,改一片,成一片。全县一般年份改造1万亩左右,最高年份3-4万亩。对浸渍田主要采...
2569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兴修水利改造低产田的同时,在全县较大规模地开展平整土地。主要实行小丘并大丘,截弯取直,平整田块,多在较为平坦的地区开展。每年平整土地5000亩以上。1963年和1969年,两次掀起园田化高潮,面积均达1-2万亩。规模最大的徐家乡湖东平原,按...
2570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一、作物种类 二、作物分布 三、作物种植
2571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南城农作物品种主要有水稻、红薯、大麦、小麦、黄豆、绿豆、油菜、花生、芝麻、棉花、麻、甘蔗、西瓜、莲藕、烟叶、药材、蔬菜、绿肥、柑桔、茶叶等。
2572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低山高丘类:位于县境东西两侧,以水稻为主。眭安乡地方良种“磁圭红薯”颇负盛名;姑山乡则以麻姑米、麻姑茶驰名省内外。 中高丘陵类:位于低山高丘之下。亦以稻为主,还有绿肥、油菜、大豆、棉花、花生、芝麻、红豆、绿豆等,其他农作物均有少量分布。 平...
2573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粮食作物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收入,长期以来占全县农作物80%以上,其中水稻面积和产量占粮食作物90%以上。1978年后,在确保粮食稳定增长的同时,积极发经济作物,种植业内部结构变化较大。1985年粮食播种面只占农作物65.9%,其中水稻面积占...
2574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收入,长期以来占全县农作物80%以上,其中水稻面积和产量占粮食作物90%以上。1978年后,在确保粮食稳定增长的同时,积极发经济作物,种植业内部结构变化较大。1985年粮食播种面只占农作物65.9%,其中水稻面积占粮食作物...
2575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时期,全县以种植一季晚稻和早稻为主,中稻较少,平原地区方有少量二季晚稻。建国后,全县早、中、一晚、二晚发展总趋势为中稻、一晚面积愈来愈小,早稻、二晚面积愈来愈大。1950年早、中、一晚、二晚比例为2.4:0.6:6.6:0.4;1980...
2576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主要有晚大豆、田塍豆、早大豆三种,绿豆、豇豆等也有零星种植。
2577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小麦、大麦南城很早就在沿黎水和盱江两岸旱地及一季早稻休闲田种植小麦和大麦,但面积不大,亩产一般40-50斤。建国后,冬小麦种植面积最大年份为1956年,次为i972年,均在万亩以上。其余年份面积在数百亩至千余亩之间,1975年后减至百余亩左...
2578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经济作物以油菜、棉花为主,其次是花生、芝麻、甘薯、烟叶、西瓜、梨瓜、药材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多年来仅占全县农作物总面积的5-7%。
2579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饲料作物以萝卜、蔬菜为主,同时采集野生植物作饲料,如马齿苋、鸡肠菜、禾叶菜、田禾草、野菠菜等。
2580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南城种植绿肥历史较长,旧县志有种植绿肥记载。品种以红花草为主,次为肥田萝卜、谷麦。民国时期,绿肥面积很少,只有株良、庙前部分上田种植红花草。建国后随着双季稻面积不断扩大,绿肥面积随之扩大。1980年全县种植绿肥20万亩。种植方法,多为单一播...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