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0015 条 112 / 668
1666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 类型: 正文
武装部的营房建设,大体经历了以下发展阶段:1949年安西解放,人武部机关进驻老县城国民党军队和政府遗留的营房及公共用房。
1667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 类型: 正文
安西县位于河西走廊西端,自古为边陲咽喉要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几十年来,军地双方“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形成了拥军优属和拥政爱民(以下简称双拥)的优良传统,相互想所想,急所急,帮所难。
1668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 类型: 正文
解放初至20世纪80年代,部队双拥工作一般由政工部门组织牵头,部队有组织或自发地开展。地方一般由当地党委领导主抓,民政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和人民群众自发开展。
1669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 类型: 正文
解放初至20世纪80年代,部队双拥工作一般由政工部门组织牵头,部队有组织或自发地开展。地方一般由当地党委领导主抓,民政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和人民群众自发开展。
1670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 类型: 正文
议军会每年初召开。县党政及各部门领导、人武部、驻军单位首长参加。研究解决双方有关重要问题,分析布署双拥工作。
1671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 类型: 正文
安西县的拥政爱民工作从帮助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开始。解放初,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从三军、八军所属部队抽调大批干部,组成地方工作队,协助接受和改造国民党起义部队,建立新生的人民政权。
1672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 类型: 正文
安西县的拥政爱民工作从帮助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开始。解放初,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从三军、八军所属部队抽调大批干部,组成地方工作队,协助接受和改造国民党起义部队,建立新生的人民政权。
1673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 类型: 正文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西部大开发的顺利实施,给双拥工作赋予了新的更加广泛的内容。驻安部队和广大民兵进一步发扬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多渠道、深层面、大规模地积极参加地方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促进了安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1674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 类型: 正文
安西县各级政府和各族人民素有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是驻安部队几十年来得以完成军事任务的坚强后盾。多年的拥军优属实践,地方普遍形成了“多为尽义务者尽义务、多为奉献者做奉献”的共识,坚持了“军地都有困难,优先解决部队的困难;地方部队都需要,先照顾...
1675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 类型: 正文
新中国成立初期,驻安部队移防频繁,加之当时国民经济状况不佳,部队的后勤保障困难很大。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地方各级政府总是千方百计地动员群众支援部队建设,在划定粮油、菜、肉等生活用品、划拨土地等方面给予部队优惠。
1676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 类型: 正文
1991年县双拥办成立后,双拥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广角度、深层面的发展轨道,地方为驻军办了六个方面的实事:一是多方面筹集资金、为部队修建营房、购置营具。
1677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 类型: 正文
1992年起,在省政府、省军区的倡导下,开展了“创建河西千里双拥模范走廊”活动,赋予了双拥工作新内涵。双拥工作内容从单一的相互做好事向军地思想、文化交往,技术互补发展;双拥形式从军地互补向广角度联片拓展;双拥活动范围从一城一乡向沿走廊大范围...
1678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 类型: 正文
盖勋字元固,汉广至县(今安西踏实)人,生于仕宦世家,初举孝廉,任汉阳(治所在今甘肃甘谷县东南)长史时。武威太守恣行贪横,从事苏正和案治其罪。凉州刺史梁鹄欲杀苏正和,征询盖勋意见。
1679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 类型: 正文
盖勋字元固,汉广至县(今安西踏实)人,生于仕宦世家,初举孝廉,任汉阳(治所在今甘肃甘谷县东南)长史时。武威太守恣行贪横,从事苏正和案治其罪。凉州刺史梁鹄欲杀苏正和,征询盖勋意见。
1680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 类型: 正文
刘洪生1925年3月生,安西县西湖乡人。解放初期任民兵队长。带领民兵积极配合部队剿匪,站岗放哨,侦察敌情,并多次参加战斗,表现积极,作战勇敢。战斗之余发动民兵帮助当地军烈属春种秋收,发展生产。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