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物简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1657
颗粒名称: 第一章 人物简传
分类号: K825.2
页数: 7
页码: 321-327
摘要: 盖勋字元固,汉广至县(今安西踏实)人,生于仕宦世家,初举孝廉,任汉阳(治所在今甘肃甘谷县东南)长史时。武威太守恣行贪横,从事苏正和案治其罪。凉州刺史梁鹄欲杀苏正和,征询盖勋意见。
关键词: 军事人物 人物简传

内容

盖勋字元固,汉广至县(今安西踏实)人,生于仕宦世家,初举孝廉,任汉阳(治所在今甘肃甘谷县东南)长史时。武威太守恣行贪横,从事苏正和案治其罪。凉州刺史梁鹄欲杀苏正和,征询盖勋意见。盖勋不因平时与苏正和有矛盾而主张杀苏,力劝梁鹄不杀苏正和。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北地(今宁夏贺兰山、青铜峡、山水河以东及甘肃环江,马莲河流域)羌人进攻陇右,凉州刺史左昌率兵镇压。盖勋坚持规劝,左昌大怒,把盖勋调守阿阳。盖勋在一次与羌人的作战中受了伤,由于羌人很尊重盖勋,所以没有杀他,并说:“盖长史贤人,汝曹杀之负天”。便把盖勋送汉阳,凉州刺史杨雍上表推荐盖勋兼任汉阳太守。当时,汉阳发生了灾荒,饿殍遍地,安西县军事志第九篇军事人物灾民成群。盖勋发粮救济饥民,率先拿出自家的粮食,发动大家捐粮,救活饥民数千人。后授为讨虏校尉。汉灵帝召见了他,问:“天下这么乱是什么原因?”盖勋回答:“是宠臣子弟搞乱的。”不久授为京兆尹。盖勋在任京兆尹时,因汉灵帝重用宦官十常侍,故宫廷宦官为非作歹,十分凶残。长安令杨党,其父为中常侍,他贪赃枉法,无恶不作,家产千百万。盖勋决心铲除这个恶霸,许多官员都害怕杨党,劝盖勋不要冒这个危险,但盖勋还是惩治了杨党,并把杨父也治了罪。盖勋严惩横行不法的权贵,“威振京师”。从而进一步得到汉灵帝的信任,每遇军国密事都要召盖勋商议。
  汉灵帝后,少帝即位,董卓率兵到洛阳,废少帝,立献帝,专断朝政。后来又挟献帝西迁长安,自任太师。盖勋十分痛恶,蔑视董卓,视其为粪土,称其为“小丑”。董卓虽然对盖勋恨之入骨,却不得不征盖勋为议郎。当时,朝廷公卿以下,对董卓无不阿谀奉承,唯有盖勋与之针锋相对。一些好心的朝官,都为盖勋捏一把冷汗,但他毫不在意。是时,朝廷的司录校尉之位空缺,董卓问司徒王允谁当此任,王允推荐了盖勋。董卓当然不会听王允的话,乘机把盖勋调离京师,让盖勋做了越骑校尉,很快任命为颍川(治所在今河南禹县境内)太守。盖勋尚未到职,董卓又把他调回京师。总之不让他掌权。从此,盖勋一直不得意,51岁便早逝了。
  张奂(公元104年~公元181年)字然明,汉敦煌郡渊泉县(现安西县三道沟镇)人。历经东汉顺帝至灵帝五朝,少年时游历三辅(汉以京兆、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受业太学,博通五经,遂立大志,建功立业于边疆。拜太尉朱宠为师,学《欧阳尚书》,将45万字的《牟氏章句》删减为9万字。之后,到大将军梁冀府中任职,不久即“以疾去官”。后州郡推举贤良,张奂考取第一,被拜为议郎。
  汉桓帝永寿元年(公元155年),朝廷调张奂任安定(今镇原县)属国都尉。是时,南匈奴7000人入掠北部边郡,东羌响应,边防吃紧。他率领仅有的200名守卒,进屯长城,招集流亡,加强边境防御。同时派部将王街安抚东羌,切断羌、胡之间的联系,很快打败南匈奴,使边郡得以安宁,因功升任使匈奴中郎将。由于他有出色的军事才能,受到著名将领皇甫规推崇,举荐他任度辽将军。任职期间,数次击败鲜卑贵族对北部边郡的侵扰。
  延熹二年(公元159年),权臣梁冀被诛,他因在梁冀手下任过职而被免官禁锢。皇甫规7次上书营救,终免于难o居家4年后,又做了武威太守。他到姑臧后,招民屯田,革除旧俗,均衡赋役,受到广大人民拥护,社会日趋安定。
  九年(公元166年)调任朝廷大司农。六月,鲜卑贵族得知张奂调离边关,便联合南匈奴、乌桓、东羌等侵掠沿边诸郡,朝廷复任他为护匈奴中郎将,都督幽、并、凉3州及度辽、乌桓2营军事。匈奴、乌桓慑于他的威名,20余万众相继归降,北方诸州、郡再度安宁。
  汉灵帝建宁元年(公元168年),张奂振旅还朝,先后任少府、太常等职。之后朝中正进行着宦官与外戚争权的斗争。张刚到朝廷,不明真相,受宦官蒙骗,率部围杀了外戚大将军窦武(窦太后之父)和太傅陈番。当张奂明白真相后,拒绝接受宦官封爵,再次被罢官、禁锢,不久放归乡里。回乡后,著书立说,授徒3000,著有《尚书记难》30余万言,受时人赞许,并有铭、颂、书、教、诫、志、策、表等24篇。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卒于家,终年77岁。
  张恭北魏时常乐县(今安西县踏实)人,因人品才学俱佳,被同郡之人推荐任长史。任职期间,张恭派人攻酒泉沙头、二济二县,又遣200多骑兵出张掖迎接太守尹奉。黄初二年(公元221年),任西域戊已校尉,后称病辞至瓜州。太和中卒。
  汜腾字无忌,晋时广至(今安西县)人,惠帝时,举孝廉为朗中,后辞官回家,卒于病中。
  宋矩字处规,晋时广至(今安西县)人,曾任宛邱都尉。时西夏护军梁武劝宋矩归夏,宋不肯背主,遂杀妻子后自刎而亡。被称为“义士”,追赠谥号为“振威将军” 。
  令狐整(公元513年~公元573年)唐时常乐人,“幼聪明,深有识量,学艺骑射”,被北魏东阳王元荣辟为主簿并任为荡寇将军。因平乱被北周授都督。后张保作乱,杀瓜州刺史史成庆,晋昌(今安西)吕兴杀郡守郭肆,与张保呼应。整率部先平定晋昌,又平定张保动乱,授寿昌郡守。后整以国难未平,带领地方豪士2000多人入朝,随军征讨。因屡建战功,授予骠骑大将军加侍中。后任丰州刺史、始州刺史。
  郭知运字逢时,唐瓜州晋昌(今安西县城以东)人,破突厥有功,提升为右骁卫将军。后来又立战功,升陇右诸军节度大使,鄯州(治所在今青海乐都县)都督。后封太原郡公。卒赠凉州都督。
  薛万钧(?~公元641年)唐初将领,瓜州人,后徙京兆咸阳。原为隋将,安西县军事志第九篇军事人物唐武德初归唐,高祖李渊授予上柱国“永安郡公”。是时,河北割据势力窦建德率军10万攻范阳(今北京西南),他向唐军主将罗艺建议说:“众寡不敌,宜以计胜,应阻水以诱敌”。罗艺采纳他的计谋,他便率精兵百人,埋伏在城侧。窦军渡水攻城,他率伏兵半渡而击之,大败其兵。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窦建德又率20万人马攻范阳,兵临城下,他率“死士”百人出地道,掩击其背,城内大军也同时杀出。窦军腹背受敌,败而溃走。武德五年(622年),河北刘黑闼作乱,秦王李世民奉命征讨,任薛万钧为右护军,屡为前锋,英勇作战,为战胜刘军做出了贡献。
  张议潮(公元799年~公元872年)也作义朝。唐代沙州起义领袖,沙州(今敦煌)人。安史之乱后,吐蕃贵族陆续攻占河西、陇右各地,残酷压迫各族人民。他虽身居边鄙之地,但胸怀报国之志,史书说他“身为降虏,心系于唐,愤慨填膺,期以报国”。成年后,“暗结豪俊,图谋恢复故土”。
  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他趁吐蕃内乱,领导沙州人民起义,驱逐吐蕃守将,自摄沙州刺史职,集众募兵以自保。接着继续进军,用3年时间,光复了瓜、沙、伊、西、肃、甘、兰、都、河、岷、廓等11州,遂谴使入朝奏捷,呈报11州地图,臣服唐朝。唐朝任命他为沙州防御使、归义军节度使、河陇11州观察使,总理河陇11州军政事务。唐懿宗咸通四年(公元863年),亲率7000人马,经过激烈战斗,收复凉州,拔掉吐蕃在河西的最后一个据点。唐王朝加授检校吏部尚书、金紫光禄大夫,兼金吾大将军。此后,在河西各地建政设官,领导民众兴修水利,大力屯垦生产,河西军民生活得到保障,各族人民得以相安。咸通八年(公元867年)入朝,朝廷怕他回沙州有“二心”,便强留长安,加授太保,封万户侯以羁绊。
  张承奉(?~公元914年)张淮深之子。唐昭宗景福元年(公元892年)继任归义军节度使。唐昭宗天佑三年(公元906年),在敦煌建立西汉金山国,自称白衣天子。名义上拥有瓜、沙、肃、鄯、河、兰、岷、廓8州之地,实际上仅有瓜、沙2州之地。建国初期,出师酒泉,在金河东岸(今酒泉讨赖河以东)击退回鹘。公元911年,回鹘首领狄银对金山国发起大规模进攻,直逼沙州。金山国战败,派遣宰相大德僧人出面议和,结为“父子之国”(可汗是父,天子是子)。旋将“西汉金山国”改为“敦煌国”,“白衣天子”也降格为“敦煌王”。后梁末帝乾化四年(公元914年),承奉病故,维持9年的金山国和敦煌国政权由曹仁贵(即曹议金)接替,又改为沙州归义军。
  王君奂字威明,唐时瓜州常乐(今安西踏实)人,唐玄宗开元九年(公元721年)10月任河西陇右节度使。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吐蕃攻打甘州(今张掖),王君奂率军跟踪追击至青海,大破吐蕃,因战功升为左羽林大将军。
  曹议金(?~公元935年)或以为初名曹仁贵。唐末五代敦煌人。张承奉卒,州人推他主持州事。他上台后,取消敦煌国建制,恢复了唐朝归义军的名号,自称归义军节度使、兵马留后使,领瓜、沙2州之地,辖六镇(紫亭、悬泉、雍归、新乡、寿昌、常乐)之戎。后梁末帝贞明四年(公元918年)前后,归附后梁,后梁授为权知归义军节度留后使、检校尚书左仆射、守沙州长史。后唐庄宗同光二年(公元924年),授为沙州归义军节度使、沙州刺史、检校司空。后唐末帝清泰二年(公元935年)二月十日病故,朝廷追赠为太师。
  王全臣字仲山,湖北钟祥人,清康熙甲戌进士。雍正中,吏部奏设安西兵备道,王全臣任按察司副使。王招民屯垦,并令镇标文武官员兵弁备资督垦,按六年升科。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吐鲁番回民8116人来归。王全臣于瓜州左右建修五堡以安抚,并奏请朝廷发给籽种、耕牛、农器等物,鼓励回民耕种自食。后因地多水少,不敷灌溉,亲至疏勒河上游及靖逆、柳沟等处,搜获闲流泉水,奏凿皇渠15.5公里,引入大河,至干沟设闸潴堵,开渠五道共100余公里,以灌溉回民五堡及临城耕地。
  赵寿洳字次彭,安西桥子人,幼时爱学武艺,有胆略,知书史,因军功历保三品衔。左宗棠西征进军新疆路过安西,赵陈述地方贫困情况,请拨款抚恤,均被采纳。后任巴里坤游击。年老回乡。
  董麟湖南湘阴人,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由附生进湘军,参谋有方,以军功擢升知府,调补安西直隶州知州。居官勤慎,修筑城堡和衙署,兴学劝农,勤劳备至。因平息刘四福扰乱,升为三品衔。二十三年(1897),病卒于官舍。百姓在城隍庙为他设立长生牌位,四时祭祀。
  阎相师(公元1691年一1762年)清代边将,高台县人。行伍出身,历任瓜州营参将、金塔协副将、肃州镇总兵、安西提督、甘肃提督等职。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病卒,享年71岁,加赠太子太保,谥号“桓肃”。
  马尔泰号虞遵,正黄旗满州人。刚方端恪,学问渊博。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以部郎奉命督建安西各处城垣,工程浩大,节冗费,恤工役,恩泽第九篇军事人物塞外。九年,以工部侍郎至肃筹划军务。十三年,以市易夷货至肃,抚怀柔远,威惠并施。乾隆八年,以总督巡察边营,三至肃州,复抵安西,鼓励戎行,而营伍以整;采访民隐,而奸宄以除,旧德新勋,聿称盛美。
  贾悦西山西省原平县人,汉族,生于1916年,1937年10月参加工作。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军第一七四团战士、班长,三五八旅政治处干事,骑兵营特派教导员,三旅卫生处助理,八师卫生部政委,先后参加过9次战斗。1949年9月28日安西解放,任县委书记。主持安西县委工作,完成了全县区、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政权建设;完成了减租减息、剿匪反霸、镇压反革命和土地改革等重大工作任务。1952年10月,调酒泉地委工作,后调任张掖地委副书记。20世纪60年代兼民勤县委书记时逝世。
  王能香(1912年9月~?)女,四川省平昌县麻石口乡人。1933年2月参加红军,在红四方面军一宣传队工作,1934年5月调四方面军总部妇女独立团任战士、排长。193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长征。1937年随红军西路军西进至祁连中,不久独立团被打散,流落于酒泉北乡,后又到安西县布隆吉九上村居住。解放前曾任九上村妇女主任。
  郭元亨(1896年11月21日-1976年7月180)甘肃高台县人。郭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从小给他人拉长工,生活非常艰难。1927年,为了逃避抓兵,郭只身来到安西县踏实乡做短工。被万佛峡主持道长马荣贵收留。1937年4月,红西路军左支队西进新疆经蘑菇台休整时,郭慷慨捐赠米、面、油及牲畜等生活用品。为了保护国家珍宝象牙佛,郭道长多次遭受国民党马家军的严刑苦打,致使左臂残废,下身被毁。先后抵御住金钱和权势的诱惑和威胁,保护了象牙佛,并于1949年9月28日安西解放后,将其交给人民政府。解放后,郭元亨担任了敦煌文物研究所文物保管员,并被选为安西县人民委员会委员、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甘肃省委员会委员。
  聂发刚安西县桥子乡人,1920年生,1985年卒,终年66岁。共产党员。安西一解放,聂就当了民兵。1950年1月惯匪9人在南干沟抢劫商车后经桥子南逃,桥子民兵奉令配合保安队追剿。聂带民兵周长录当尖兵,跟踪追至涧泉子发现土匪,匪先开枪,聂、周当即还击,4枪打倒4匪,保安队随后来到将匪包围,毙匪6人,俘匪1人,逃跑2人,缴获步枪4支,子弹千发,被劫财物大部追回。1950年7月,悍匪包布拉扬言血洗桥子。副中队长聂发刚带武装民兵昼夜戒备。26日拂晓,聂巡逻发现土匪已至锁阳城,约500人。他估量自己30余人枪,100多发子弹的实力,决定诱敌深入,创造歼敌战机。令多数民兵隐藏于群众之中,帮助群众转移,他带8名民兵牵制土匪。匪酋党久率骑猛追他们。聂引匪徒越出居民区,跨过大草原,到达南截山子山麓时,决定利用有利地形狙击敌人。命令两人控马,6人上山以排枪集中射击匪首,匪酋党久受伤落马,挫其锐气,不敢再追。聂便急奔小宛借电话报告县武装部。正规部队当机出击,第二天拂晓将匪击溃。
  从1949年10月至1952年12月,聂发刚带领民兵独立与土匪作战5次,击毙匪徒8人,俘虏3人,夺回骡马牛311匹(头),羊1000多只及被抢财物一批;配合部队剿匪6次,为剿匪部队当向导10多次。他被评为县级和省级模范民兵,光荣地出席了1960年2月全国民兵模范代表会议,受到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其他领导的接见,会上授予他半自动步枪一支。他的优秀事迹至今仍在群众中传颂。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安西县军事志》

安西,地处甘肃西北,东屏玉门,西邻敦煌,南望祁连,北依大漠,地扼甘新,物产丰阜。早在四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西汉时就设有行政建置。南北有祁连山、马鬃山群山环绕,滔滔的疏勒河中流西去,潺潺的榆林河向北蜿蜒,众多绿洲东西分布,山蕴金银铜铁,地产粮棉瓜果,自古即为中央政府控扼甘新之锁钥,经略西域之基地,丝绸之路之重镇,故而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伴随着人类的涉足繁衍,军事活动贯穿古今,干戈频仍,烽火不息,少数民族豪强争草逐水,相互攻杀争斗;历代中央王朝拓土开边,大举征战,各族人民保家卫国,浴血疆场,乃至红军西路军悲歌西进,马家军横行暴虐,军事活动几成历史发展的主线,直至1949年和平解放,这里的人民才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