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20世纪90年代以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165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分类号: E225
页数: 2
页码: 315-316
摘要: 1991年县双拥办成立后,双拥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广角度、深层面的发展轨道,地方为驻军办了六个方面的实事:一是多方面筹集资金、为部队修建营房、购置营具。
关键词: 拥军优属 军民关系 90年代

内容

1991年县双拥办成立后,双拥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广角度、深层面的发展轨道,地方为驻军办了六个方面的实事:一是多方面筹集资金、为部队修建营房、购置营具。县财政共筹资金近百万元,为武警中队、消防中队兴建办公楼、宿舍,配备了消防车;1996年后陆续投资200万元,为县人武部改造、修建独立营院、训练基地和民兵武器库,配备了基本的办公和生活、训练设施;为部队购置办公和生活用具50余件。
  二是为部队提供修建训练场的土地,保障部队军事训练。无偿为部队划拨场地2万多平方米,帮助修建训练场1个。
  三是支援铺设国防通讯线路。312国道沿线的安西县农民自发投入200多个劳动日,帮助部队开挖西兰乌光缆线路10多公里。
  四是帮助部队建设“菜蓝子”工程。全县通过农技服务组织和技术人员传授技术,帮助指导63612部队、县武警中队建起了蔬菜基地和温室温棚,划拨生产用地25亩。
  五是建章立规、高标准地落实优抚安置工作。为进一步搞好优抚安置工作,县委、县政府结合全县经济发展实际,先后制定出台和修订完善了《优抚安置工作暂行办法》、《军人抚恤优待规定》、《关于做好随军家属子女安置就业工作的意见》、《义务兵优待制度》、《军转干部和复退军人安置制度》、《扶持优抚对象发展生产制度》等,保证了优抚工作有章可循,按制度办事的法制化、规范化管理。在优待抚恤安置工作方面,县每年投入经费1.5万元用于提高在乡复员军人定补和西路军在安西的红军老战士生活补助。红军西路军在安老战士八十年代尚在世3名,2004年健在的2人,全部安置入城建房居住,并落实了优抚政策。在落实现役军人家属优待标准上,1997年各乡镇已平均达到1700元以上,以后逐年都有所增加。对服役期间立功受奖的战士实行退伍后给予现金奖励制度。在退伍军人安置方面,1992年至1997年五年安置志愿兵2名,义务兵50多人。两用人才使用中有60名退伍军人被提拔担任乡镇、村组、企业党政领导和厂长经理。从1993年起,在乡老复退军人定额补贴面、现役军人家属群众优待面、“三属”及伤残人员抚恤面、退役义务兵和转业志愿兵安置率连续保持100%。
  六是开设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红军西路军最后一战纪念塔等处设立教育基地2处,教育引导全县干部群众和部队官兵、广大民兵了解国情,了解历史,激发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守土之责。驻军充分利用这些基地,组织广大官兵参观,进行献身国防事业、热爱大西北教育,受教育面达95%以上。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安西县军事志》

安西,地处甘肃西北,东屏玉门,西邻敦煌,南望祁连,北依大漠,地扼甘新,物产丰阜。早在四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西汉时就设有行政建置。南北有祁连山、马鬃山群山环绕,滔滔的疏勒河中流西去,潺潺的榆林河向北蜿蜒,众多绿洲东西分布,山蕴金银铜铁,地产粮棉瓜果,自古即为中央政府控扼甘新之锁钥,经略西域之基地,丝绸之路之重镇,故而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伴随着人类的涉足繁衍,军事活动贯穿古今,干戈频仍,烽火不息,少数民族豪强争草逐水,相互攻杀争斗;历代中央王朝拓土开边,大举征战,各族人民保家卫国,浴血疆场,乃至红军西路军悲歌西进,马家军横行暴虐,军事活动几成历史发展的主线,直至1949年和平解放,这里的人民才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