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营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1644
颗粒名称: 第六节 营房
分类号: E235
页数: 2
页码: 305-306
摘要: 武装部的营房建设,大体经历了以下发展阶段:1949年安西解放,人武部机关进驻老县城国民党军队和政府遗留的营房及公共用房。
关键词: 营房 后勤管理

内容

武装部的营房建设,大体经历了以下发展阶段:1949年安西解放,人武部机关进驻老县城国民党军队和政府遗留的营房及公共用房。
  1971年,安西县城迁至现址,县人武部随县城迁至现址,开始新建营房,房屋全为土木结构平房,共有房屋38间。后修修补补,一直维持到八十年代末。
  1989年,根据上级军事机关“县市人民武装部必须要有独立营院”的要求,在地委、行署、军分区的协调下,县政府积极行动,筹措部分资金,于1990年在原址拆除平房后,修建办公楼,建成独立营院。
  1998年,县人武部收归军队建制后,根据兰州军区“张掖会议”精神,县人武部制定了《1998—2000年人武部全面建设三年规划》,把机关营院第七篇后勤保障建设作为重点内容,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集中整治。县委、县政府先后投入经费50多万元,撤除废旧平房24间,挖土添沙1万多立方米,种植草坪8000多平方米,整理场地2000多平方米,硬化地面1500多平方米,使机关营院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2002年,人武部为进一步适应民兵训练要求,与时俱进,大胆计划,广开思路,积极协调县委、县政府将与人武部办公楼紧邻的县档案局办公楼调换为民兵训练基地,并投入10多万元建成了集障碍场、投弹场和器械场为一体的综合训练场。目前,县人武部集机关营院、民兵训练基地、综合训练场为一体,占地面积10110平方米。其中:机关营院占地面积2720平方米(办公楼756平方米,有房屋19间;民兵训练基地708平方米,有房屋16间;综合训练场3200平方米)。
  随着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县委、政府进一步加大党管武装工作力度,积极解决人武部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保证了人武部建设的快速发展。2003年,县政府把人武部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全县城市建设整体规划。县委书记杨克忠、县长戴超和分管武装工作的县委副书记董生录、政府副县长席忠和多次带领有关部门领导现场办公,统一设计规划,积极帮助解决问题,使营院建设既体现了军事机关的特色,又达到了与城市建设同步发展的要求。共投入经费约28万余元,先后修建了欧式风格的标志性建筑,整理绿化草坪。2004年,再次拨出专款5万多元,对人武部机关办公楼进行了重点装修,使人武部机关营院成为全县的一个新亮点。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安西县军事志》

安西,地处甘肃西北,东屏玉门,西邻敦煌,南望祁连,北依大漠,地扼甘新,物产丰阜。早在四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西汉时就设有行政建置。南北有祁连山、马鬃山群山环绕,滔滔的疏勒河中流西去,潺潺的榆林河向北蜿蜒,众多绿洲东西分布,山蕴金银铜铁,地产粮棉瓜果,自古即为中央政府控扼甘新之锁钥,经略西域之基地,丝绸之路之重镇,故而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伴随着人类的涉足繁衍,军事活动贯穿古今,干戈频仍,烽火不息,少数民族豪强争草逐水,相互攻杀争斗;历代中央王朝拓土开边,大举征战,各族人民保家卫国,浴血疆场,乃至红军西路军悲歌西进,马家军横行暴虐,军事活动几成历史发展的主线,直至1949年和平解放,这里的人民才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