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20世纪90年代以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165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20世纪90年代以后
分类号: E225
页数: 3
页码: 312-314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西部大开发的顺利实施,给双拥工作赋予了新的更加广泛的内容。驻安部队和广大民兵进一步发扬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多渠道、深层面、大规模地积极参加地方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促进了安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增强了军政军民和民族团结。
关键词: 拥政爱民 军民关系 90年代

内容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西部大开发的顺利实施,给双拥工作赋予了新的更加广泛的内容。驻安部队和广大民兵进一步发扬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多渠道、深层面、大规模地积极参加地方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促进了安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增强了军政军民和民族团结。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兴办少年军校全县各中小学每年安排一至两周时间进行学生军训。人武部和驻安部队派出教员进行革命传统、爱国主义、道德规范、军事常识学习训练。全县兴办少年军校1所,部队派出官兵50多人次,帮助教育和组训,全县受训学生达2万人次。
  党政干部爱国主义教育培训1990年以来,县人武部利用每年县党校培训党政干部的时机,坚持派领导进行爱国主义、国际形势、国防知识教育。同时,利用“八一”、“学雷锋纪念日”、“春节”、“元旦”及农村集中教育等时间,在广大群众中宣传《国防法》、《兵役法》、《国防教育教程》、《甘肃国防教育大纲》、《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等有关法规、政策。全县建立国防教育中心1个,青年民兵之家49个,军地各级领导为群众举办军事知识讲座17场次,受教育群众达10多万人次。
  参加“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1982年,省军区党委遵照中央书记处关于每年3月为“全民文明礼貌月”的决定和总政、兰政的指示,要求广大官兵和民兵行动起来,搞好文明礼貌月活动。县人武部和驻安部队官兵立足本单位实际,把创建与开展学雷锋活动结合进来,有针对性地开展便民服务活动,出动兵力帮助地方清运垃圾、义务理发、修理电器、义务就诊、参加巡逻执勤等,带动了社会风气的好转。充分利用“八一”、“学雷锋纪念日”、“春节”、“元旦”等时机,派出工作队、服务队上街入村,为群众大办•276•第二章拥政爱民好人好事。
  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1990年以来,驻安部队积极参与县上重点工程建设,为全县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全力支援小康工程建设驻安部队和广大民兵主动请缨,承担小康建设中急难险重任务。完成重点工程3项,出动官兵8220多人次,车辆813台次,投工2.8万个,修筑公路58公里,整修农田500亩,开挖水渠200多公里,植树5.6万株。县人武部成建制组织民兵参加了农田水利改造、县乡公路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重点项目,受到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1997年,驻军63612部队(原89791部队)投资投劳,修建了1公里的城区道路,被县政府命名为 “爱民路”。1995年,县人武部动用车辆,为桥子乡拉用建筑材料,为该乡捐助打字机1台。1997年,在河东乡五道沟村的小康建设中,发动干部职工捐款3000元,较好地支持了该村的村容村貌整治工作。
  参加植树造林、防风治沙活动安西县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素有“世界风库”之称,年平均有风日172天,8级以上大风69天。大风起时,黄沙蔽日,房屋被吹,农田被毁,给安西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从50年代开始,县人武部及驻安部队广大官兵,积极响应毛泽东主席“绿化祖国”的号召,克服困难,植树造林,为绿化安西大地做出了贡献。进入九十年代后,县上把风沙治理作为“八大重点工程”之一,全力发动干部和群众开展植树造林、防风治沙活动。县人武部积极响应县政府的号召,组织民兵、协调部队广泛参与。每年3至4月份,驻安部队和广大民兵都要集中近一周时间进行植树造林。截止目前,县人武部和驻安部队官兵先后参加了“二十四个风沙口”治理、石岗墩开发区治理和“绿色通道”等大项工程的建设,共植树30多万株,人均1000多株。
  参与地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程县人武部把配合公安部门维护社会治安作为锻炼民兵队伍、支援地方经济建设为重要内容,以民兵连排为单位,建立民兵联户联防小组239个,坚持执勤巡逻,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仅1997年以来协助地方公安部门破获大案要案15起,抓获犯罪分子10名,捣毁犯罪窝点11个。各乡镇人武部均组织民兵巡逻小分队,定时不定时地对重要目标巡逻、守护。1995年12月18日,河东乡民兵护路分队在巡逻执勤安西县军事志第八篇军民关系中,发现有6名不法分子,盗窃列车上运送的棉包,护路民兵一方面与不法分子展开搏斗,另一方面及时与铁路公安派出所取得联系,共同配合抓获了不法分子,挽回经济损失30多万元。安西县民兵护路分队建立多年来,日夜守护在兰新铁路疏勒河至柳园段,配合公安部门抓获犯罪分子15人,救助困难群众140多人次,清理炸药、雷管等危险物品30多公斤,为维护列车的安全运行和车站秩序做出了重要贡献,多次受到乌鲁木齐铁路局表彰。
  资助兴办希望工程1996至1997两年,各部队为希望工程捐资14.8万元,扶助28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并为贫困户和贫困地区捐款4.8万元,衣被500余件。驻军63612部队与县希望小学建立军民共建关系,先后出动车辆36台次,官兵300多人次,为希望小学清理校园、开垦土地、捐款28万多元,为希望小学修建教室1幢,购置桌椅40多套;发动官兵资助腰站子学校、希望小学21名学生重返校园。1996年,驻安89791部队(现63612部队)出资修建长约1公里的县城道路,被喻为“爱民路”。县武警中队发动官兵坚持每周为环城乡敬老院的老人打扫卫生。
  开展扶贫帮困活动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县人武部从增强贫困户自身的“造血”能力入手,广泛开展科技扶贫、知识扶贫等活动。协调县科委、县农业部门等单位,在青年民兵和广大人民群众中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22场次,使2500多名民兵和群众掌握了1至2门实用技术,12名民兵成为科技致富带头人,在地方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环城乡民兵马全智开办金矿致富后,先后接收5名贫困户从事矿业生产。四工村青年民兵李军从外地引进“七彩山鸡”试养成功后,在全乡掀起了养殖热潮。1999年以来,县人武部与环城乡四工村2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针对贫困户的实际,不仅发动干部职工捐款捐物,而且针对他们的不同情况,积极为他们提供致富信息,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安西县军事志》

安西,地处甘肃西北,东屏玉门,西邻敦煌,南望祁连,北依大漠,地扼甘新,物产丰阜。早在四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西汉时就设有行政建置。南北有祁连山、马鬃山群山环绕,滔滔的疏勒河中流西去,潺潺的榆林河向北蜿蜒,众多绿洲东西分布,山蕴金银铜铁,地产粮棉瓜果,自古即为中央政府控扼甘新之锁钥,经略西域之基地,丝绸之路之重镇,故而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伴随着人类的涉足繁衍,军事活动贯穿古今,干戈频仍,烽火不息,少数民族豪强争草逐水,相互攻杀争斗;历代中央王朝拓土开边,大举征战,各族人民保家卫国,浴血疆场,乃至红军西路军悲歌西进,马家军横行暴虐,军事活动几成历史发展的主线,直至1949年和平解放,这里的人民才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