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20740 条 127 / 1383
1891
知识出处: 中国白瓷发祥地——邢窑 | 类型: 正文
白瓷是邢窑的主要产品,由青瓷演变而来,何时创烧这一问题,目前还没有真正解决。一般认为始于北朝,成熟于隋,成名于唐。
1892
知识出处: 中国白瓷发祥地——邢窑 | 类型: 正文
白瓷是一种在青瓷灰胎上施白色化妆土”然后再施透明釉而使釉色变白的白瓷,在施有白色化妆的地方釉成白色,但如釉汁施在未挂化妆土的灰胎上则釉色变为青色,这种白瓷不是真正白瓷:而是披着白色外衣的假白瓷“化妆白瓷并不是今天人们眼中真正意义上的白瓷,化...
1893
知识出处: 中国白瓷发祥地——邢窑 | 类型: 正文
透影白瓷可能就是所谓“文意就是内丘烧造的瓷瓶带有透亮的特点”邢窑白瓷中有透影白瓷“透影白瓷虽然都是细瓷:邢窑透影白瓷始烧于隋,河北省邢窑考古队在打麦西边台地上的探方中发掘出了上百片透影白瓷残片。并出土了烧制透影白瓷的小型筒状匣钵。由此推断透...
1894
知识出处: 中国白瓷发祥地——邢窑 | 类型: 正文
人们通常所说的“邢窑白瓷”,是对邢窑白瓷的一种笼统称呼,实际上邢窑白瓷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根据文献记载和窑址标本,就胎质胎色和釉质釉色来说,可分为三种:分别为隋唐五代时期的化妆白瓷、胎质细白的硬质白瓷和具有透影性能的精细白瓷(石质瓷)。...
1895
知识出处: 中国白瓷发祥地——邢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邢窑产品色釉瓷和彩绘瓷,概括了青釉瓷、黄釉瓷、黑釉瓷、酱釉瓷、彩绘瓷等。
1896
知识出处: 中国白瓷发祥地——邢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唐三彩是一种流行于中国唐代的铅釉陶器,也是唐代陶瓷手工业的一个新品种。它用白色粘土作胎,先经过1000℃的高温素烧,然后用铜、铁、锰等元素加入铅釉中作着色剂,施在已素烧过的胎体上,再经过900℃左右的低温烧制而成。在谈到唐代的陶瓷...
1897
知识出处: 中国白瓷发祥地——邢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邢窑高超的烧制工艺,概括了优质的制瓷原料、先进的胎釉配制方法、窑炉和窑具等。
1898
知识出处: 中国白瓷发祥地——邢窑 | 类型: 正文
据近年考古、文物普查及矿产普查得知,在太行山东麓的邢台县、内丘县、临城县东部和隆尧县西部所构成的区域内,已发现历代古窑群50多处,分布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唐代著名的邢窑则位于这个区域的西部。
1899
知识出处: 中国白瓷发祥地——邢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历史上邢窑制瓷原料的种类及其分布概况。
1900
知识出处: 中国白瓷发祥地——邢窑 | 类型: 正文
灰色硬质含水铝石的高岭粘土岩又名高铝粘土或“碱石”。以含三氧化二铝量较高(30—40%)为特征。耐火度一般大于1700℃。矿物组成以高岭石为主,含少量水铝石,质硬、性脆、断口贝壳状。在沙河的北掌和马庄、邢台煤矿、临城的南程村及西牟一带均有蕴...
1901
知识出处: 中国白瓷发祥地——邢窑 | 类型: 正文
灰白色、白色半软质高岭石粘土,又名“白矸土”、“灰矸土”等。主要矿物组成为高岭石,有时含少量水云母。三氧化二铝含量一般为25—30%,三氧化二铁含量在1%左右,耐火度在1580℃以上。矿石质软,呈页岩状构造,断口参差不齐。加工成坯泥后可塑性...
1902
知识出处: 中国白瓷发祥地——邢窑 | 类型: 正文
淡紫色或紫红色软质高岭石粘土。又名“红砂石”、“祁村土”。呈紫红色团块状或层状,具有夹砂状结构,含油黑色条纹及炭质,质地松软,组成矿物以高岭石为主,含少量多水高岭石。三氧化二铝含量在35%以上,三氧化二铁和二氧化钛含量都低,属优质的瓷用粘土...
1903
知识出处: 中国白瓷发祥地——邢窑 | 类型: 正文
紫色富含碳质的软质高岭粘土。因其形状如朽木,又叫“紫木节”。这种粘土一般储存于煤层的风化带中,属煤层夹矸或顶底板的风化残余粘土。含矿层位较多,且分布较广,内丘西邵明、临城陈刘庄、西牟、祁村、石固一带都有产出。紫木节粘土一般呈紫色或檀香木色,...
1904
知识出处: 中国白瓷发祥地——邢窑 | 类型: 正文
由绢云母或水云母组成的粘土。又名章村瓷土,是邢台所特有的瓷土矿床类型。主要分布于沙河的章村和三王村一带,沙河的白错、北掌、侯庄、金子等处也有产出。章村瓷土矿属绢云母粘土,其化学组成是含铝量高,一般三氧化二铝在25—35之间,最高可达37%;...
1905
知识出处: 中国白瓷发祥地——邢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先进的胎釉配制方法,概括了制瓷原料及原料加工、泥料制备、成形和施釉。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