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5013 条 24 / 1001
346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由于中共党组织处于战争和游击环境,经档案部门或档案工作人员保存下来的档案很少。1956年9月19日,县委、县人委设立了机关档案室,配备了专职档案干部;1959年12月27日,县委、县人委档案室合并,成立“四合一”的档案资料馆。
347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 类型: 正文
1937年,店址设在菏一中前街路西;四是李玉勤开设的“新光书店”(1929-1931年),他们都有自己的图书门市。但多是以经营文具为主,经营图书为辅,有的还兼办裱画业务。1945年10月,菏泽城第一次解放,新华书店随军进入菏泽城,在城里设立...
348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时期,荷泽市的出版业逐渐发展,1917年明记三房印刷馆在城内平正街建立。创办人为聊城东昌府人吕兴三。初办木刻印刷,印制信封、帐折和有色纸张、年画、门画,后发展为石印,曾印刷出版《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和“五经”“四书”。
349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时期,荷泽市的出版业逐渐发展,1917年明记三房印刷馆在城内平正街建立。创办人为聊城东昌府人吕兴三。初办木刻印刷,印制信封、帐折和有色纸张、年画、门画,后发展为石印,曾印刷出版《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和“五经”“四书”。
350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 类型: 正文
1952年2月,平原省广播电台发给菏泽1部绿壳收音机、1部200瓦扩大机、1部电唱机、2部铜丝录音机,自购1台8马力的柴油发电机,架设了1500米的广播线路;在城内主要街口安装了6只25瓦的高音喇叭,在主要机关、商店安装60只动圈喇叭,每天...
351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 类型: 正文
1979年10月,在菏泽地区广播局的帮助下,在菏泽县人民广播站机房内安装了本市第一个50瓦电视差转机,并进行了试播,为驻城各单位收看电视提供方便。1980年,菏泽地区在菏泽市建立了电视转播台,电视设施由地区广播局统一管理。
352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 类型: 正文
安邱埴堆位于荷泽市东南12公里的曹楼村东南约300米处。东距菏商公路1公里,北距万福河3.5公里。1977年春,修建公路及排水沟时该堌堆被破坏2米。4米,总面积为5526平方米。地面以上现存堌堆,南北宽44.4米,东西第61.2米,高2.6...
353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 类型: 正文
安邱埴堆位于荷泽市东南12公里的曹楼村东南约300米处。东距菏商公路1公里,北距万福河3.5公里。1977年春,修建公路及排水沟时该堌堆被破坏2米。4米,总面积为5526平方米。地面以上现存堌堆,南北宽44.4米,东西第61.2米,高2.6...
354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 类型: 正文
冉仲弓庙原在荷泽城东南茶堰集东南。曾几度重修,比较大规模的就有汉武帝建元元年,唐贞观十五年,明宣德三年,嘉靖十七年、三十年,万历三十六年、四十年等。至清代,因避洪水始迁镇内,又有多次小修。均系彩釉琉璃瓦复顶。大殿前,有方砖砌成高出地面3尺的...
355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 类型: 正文
宁武予墓,位于荷泽市西杜庄乡的胡庄村。据传过去每年二月、八月都举行大祭,此举延至民国初年。墓葬出土2块石板,并有陶马、陶俑,系汉代文化。此墓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损坏殆尽,成了土坑。马新贻墓碑马新贻墓碑位于荷泽市东北25公里马垓村。
356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 类型: 正文
收藏外,无专门机构管理,大部散失民间或遭毁坏。建国后,文化馆设专人负责收藏文物。这些文物包括发掘品、征集品和捐献品。以质地和类别的不同,分为石器、陶器、瓷器、青铜器、书画、景泰兰、骨蚌器、缮本书类等,同类器物则以其年代先后,列表于下。
357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 类型: 正文
1961年,菏泽县始有专门科技机构,8月设立荷泽县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由县长兼任。1962年机构调整时,该委员会撤销。1964年6月机构恢复。“文革”开始后,科委曾改名为科技领导小组、科技办公室,有工作人员6名。
358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 类型: 正文
1961年,菏泽县始有专门科技机构,8月设立荷泽县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由县长兼任。1962年机构调整时,该委员会撤销。1964年6月机构恢复。“文革”开始后,科委曾改名为科技领导小组、科技办公室,有工作人员6名。
359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 类型: 正文
1961年,菏泽县始有专门科技机构,8月设立荷泽县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由县长兼任。1962年机构调整时,该委员会撤销。1964年6月机构恢复。“文革”开始后,科委曾改名为科技领导小组、科技办公室,有工作人员6名。
360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 类型: 正文
微生物实验站1970年建立,由县科委主管,编制10人。主要从事农业微生物的研究、试验、推广工作。1973年以后,提倡大搞菌肥,微生物实验站增加到30余人。各乡镇也成立了微生物站。1984年下半年微生物实验站的工作转为科技情报。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

0.32557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