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广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032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广播
分类号: G22
页数: 2
页码: 541-542
摘要: 1952年2月,平原省广播电台发给菏泽1部绿壳收音机、1部200瓦扩大机、1部电唱机、2部铜丝录音机,自购1台8马力的柴油发电机,架设了1500米的广播线路;在城内主要街口安装了6只25瓦的高音喇叭,在主要机关、商店安装60只动圈喇叭,每天早晚2次转播中央和省台的新闻节目。1957年3月县广播站对16名区、乡广播管理员进行技术培训。
关键词: 电视广播 广播事业

内容

1952年2月,平原省广播电台发给菏泽1部绿壳收音机、1部200瓦扩大机、1部电唱机、2部铜丝录音机,自购1台8马力的柴油发电机,架设了1500米的广播线路;在城内主要街口安装了6只25瓦的高音喇叭,在主要机关、商店安装60只动圈喇叭,每天早晚2次转播中央和省台的新闻节目。
  1956年12月,全县的区、乡驻地都通了广播,每天3次播音,播音时间为4个小时。1957年3月县广播站对16名区、乡广播管理员进行技术培训。当年架设了20华里的广播专用线路,有20个大队通了广播。广播喇叭发展到1000余只。
  1959年底,从县广播站架通了通往黄集、都司、高庄、沙土4个区乡的4条广播干线,全长90杆公里,全县广播喇叭发展到2000只。
  1961年3月,部分区、乡在机关驻地建立了小型广播放大站,购买了10瓦和20瓦的扩大机,用干电池做电源,解决了电力不足的问题,提高了喇叭音量。到是年12月底全县有41个大队通了广播。
  1964年和1965年,由县里投资,为荷泽纺织厂放大站购买了TY500瓦扩大机1部,为农科所放大站购买了TY250瓦扩大机1部,增加发电设备1套,全县广播放大功率增至2000瓦。
  1971年5月,全县16处公社均建立了广播放大站。县广播站组织人员自制水泥杆276棵,同年底架通了从县站至高庄、李村的两条信号线路。
  1977年6月,全县16处公社 (镇)527个大队1712个自然村通了广播,广播喇叭发展到113000只。
  1982年12月底,全县24处公社建成26处广播放大站(城关镇、辛集各2处)。县至公社的信号线实现水泥杆化;公社至村队的广播线杆有70%以上木杆换成了水泥杆。广播喇叭发展到172667只,喇叭入户率占92%,音响率占90%。全县拥有扩大机42部,放大功率为23.8千瓦。形成了以市为中心,以公社广播站为基础,连接千家万户的有线广播网。
  1985年,增加50瓦调频发射机1部,更换GY500瓦扩大机1部,22马力12千瓦发电机组1个。市境37个乡、镇(办事处)都建有广播站,都配备有调频收转机、扩大机、录音机、电唱机、发电机等设备。
  1986年7月1日,经山东省广播电视厅批准,菏泽市人民广播站改建为菏泽市人民广播电台。
  广播节目菏泽县广播站建立初期,每天早、午、晚3次播音,计4个小时。广播呼号为“荷泽县广播站”。
  1956年开始自办文字节目。
  1986年因“文化大革命”,菏泽县广播站曾一度停办了自办节目,只转播中央台、省台的节目。1977年将自办文字节目改为“对工农兵广播”。广播呼号改为“菏泽县人民广播站”。1980年开始增办菏泽新闻、科学知识、为听众服务、文艺节目,播音时间增加到6小时45分。
  1980年10月,又增办蒲泽快讯、农村节目、话说曹州、教育园地等节目。播音时间增加到7小时30分。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菏泽市志》

菏泽上次的地方志是清光绪六年(1880年)修,距今已110年。新修《菏泽市志》,应上承光绪六年,举凡光绪六年后菏泽的政治、经济、文化、人物等等方面都应修在新志里,传之后世。新志继承了以前地志的传统格式,共分大事记、建置沿革、自然地理、农业、工业、商业、财税金融、交通邮电、城乡建设、牡丹、党派群团、政权政协、公安司法、教育、文化、科技、军事、风俗、方言、人物、附录等二十多编。在编纂过程中,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同志付出了大量劳动。他们重视调查,重视档案。他们派人深入农村、街道,采访历史事件当事人,记录口述材料,调查古迹,寻觅残碑,记录民间传说、故事。他们采访了200多人次,积累了宝贵的资料。他们查阅各种档案,摘录材料数十万字。他们还创办了不定期刊物 《菏泽市史志资料》,收集各方面材料。他们工作很细致。

阅读

相关地名

菏泽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