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新闻 广播 电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0327
颗粒名称: 第二章 新闻 广播 电视
分类号: G21
页数: 4
页码: 539-542
摘要: 民国时期,荷泽市的出版业逐渐发展,1917年明记三房印刷馆在城内平正街建立。创办人为聊城东昌府人吕兴三。初办木刻印刷,印制信封、帐折和有色纸张、年画、门画,后发展为石印,曾印刷出版《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和“五经”“四书”。
关键词: 新闻事业 广播 电视

内容

民国时期,荷泽市的出版业逐渐发展,1917年(民国6年)明记三房印刷馆在城内平正街建立。创办人为聊城东昌府人吕兴三。初办木刻印刷,印制信封、帐折和有色纸张、年画、门画,后发展为石印,曾印刷出版《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和“五经”“四书”。1924年(民国13年),菏泽市人朱秀章在城内李隅首创办裕文斋书店,经营图书、文具兼印刷出版,1935年曾印刷出版《老张蚕游记》一书。1930年(民国19年)曹县人王伯仁在城内潘隅首南街创办商务印刷社,有园盘机1部、四开机2部、房屋4间,曾印刷出版《东明县志》、《曹县周报》、学生讲义等。1937年因地震房屋倒塌而停业。
  随着出版业的发展,菏泽市出版发行了《菏泽日报》、《永生周刊》、《菏泽周报》等一大批报纸。
  《菏泽日报》《菏泽日报》是菏泽历史上第一家报纸。1928年,国民党第二集团军吉鸿昌赶走了旧军阀,占踞曹州。李公安、龚西臣、李汉三等建立了国民党县党部,决定出版县党部机关报——《菏泽日报》。该报四开四版,铅印。利用收音机专人收录新闻稿。它以大量篇幅转发国民党中央通讯社播发的国内外消息,也刊登报社记者、通讯员的来稿,配有少量的插图和照片。《菏泽日报》社长由国民党县党部委员李子居兼任;李祥符(中共党员)为通讯稿收录员,负责收录中央通讯社消息;进步青年刘子举(菏泽市马岭岗镇刘坊人)被聘为外勤记者。他写了大量的社会新闻。1935年,日本侵略军人关,收买汉奸,策动华北五省自治,国民党撤销了菏泽县党部,加之铅印局倒闭,《菏泽日报》随即停刊。
  《永生周刊》《民众半月刊》
  《永生周刊》创办于1938年7月,系菏泽“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创办的第一家抗日刊物。主编魏牧,副主编何健之、卢渭,特约编辑傅理轩、李祥符。
  当时,共产党没有合法活动,不能公开出版刊物。党的活动经费又紧张,地下党就利用魏牧(天主教徒,沙土集人,后入党,为齐滨县宣传部长)与德国天主教神父高天达的关系, 以宣传天主教义为由,诱使高天达每期出资100元大洋而出此刊。
  《永生周刊》的创刊号是32开的石印小本,第二期即变为16开。由于刊物的大部分编采人员是地下党员,在宣传天主教义的名义下,积极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高天达看到后,极为恼火,第三期没出,便停止了资助。《永生周刊》交战地委员会接办,改名为《民众半月刊》。
  《永生周刊》和《民众半月刊》共岀版15期,每期一二百份,发行对象主要是机关团体。
  《菏译周报》《菏泽周报》1942年下半年创办。该报四开单面,每期发行100余份,主要送机关团体阅读。办报经费由日伪宣传科支付。该报内容主要是转摘日伪大报消息,辟有 “大众栏”,到1943年上半年,周报停刊,总共印了四五十期。
  《临泽通讯》《临泽通讯》为中共临泽县委机关报,创办于1947年2月5日。八开单张,油印,不定期发行。1949年8月随临泽县撤销而停刊。
  《南华群众》《南华画报》两刊于1947年3月7日由南华县委宣传部创办。该两刊为油印,五日刊,不定期出版。1949年8月随南华县的撤销而停刊。
  《菏泽民报》《菏泽画报》
  《民报通讯》这几个刊物是1947年5月22日中共菏泽县委决定出版的。版面是八开单面,油印。不定期出版。《民报通讯》是针对通讯员来稿,刊登一些写作经验的报道。《菏泽画报》也是不定期出版,不定数出版。有时八开一版算一期,有时画几十张贴出也算一期。由于战斗频繁,没有长住之地,出版报纸根本没有固定的地方,但办报的同志依然坚持正常发行。
  1947年8月1日,冀鲁豫边区党委对《菏泽民报》、《菏泽画报》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颁发了奖状和荣誉证书;新华社对《菏泽民报》作了专门报道;《菏泽民报》的代表在大会上的发言,刊登在边区《冀鲁豫日报》上。
  1949年8月,上述三个刊物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而停刊。
  《菏泽简报》《菏泽简报》于1947年元月11日出版。先为油印,后为石印,四开二版。每次印数都是几百张,分送社会团体,一般不收费。
  《菏泽简报》由文人发起,国民党官方出资创办。它除转载国民党大报上的文章外,也刊登不少趣味性较强的社会新闻及文艺作品。有时也发表一些讽刺国民党腐败作风的文章,曾受到国民党政府的批评。后经国民党内政部登记入册,批准为正式报纸。1948年9月30日,驻城蒋军弃城南逃,《菏泽简报》遂告停刊。
  《菏泽大众》《菏泽大众》,1956年创刊,为中共菏泽县委机关报,县委宣传部直接领导。该报铅印,四开四版,有时套彩。1956年试刊后不久,即改为周一、周二岀版,后变为隔日刊,印刷厂负责承印,县邮局统一发行。每次印3000多份。机关单位、社会团体、生产大队、生产队均订有该报。1959年停刊。
  《菏泽市报》《菏泽市报》,原名《荷泽县报》,1980年3月30日试办,8月22日创刊,1983年因县改市而改现名。《菏泽市报》是中共菏泽市委机关报。由菏泽市报社编辑出版,菏泽市印刷厂承印。四开四版,周一刊,逢星期六岀版,后又改为周二刊,逢星期三、六出版。
  《菏泽市报》为菏泽地区唯一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党报。该报一版为要闻版,第二版为经济版,第三版为社会生活版,第四版设两个专栏,星期三出《牡丹园》副刊,星期六为周末文化生活版。
  菏泽市报社的编制为三部、二室 ——编辑部、经理部、记者部和总编办公室、行政办公室。发行量逐年增加,1985年发行量达1万多份,是菏泽历史上发行量最大的地方报纸。
  第二节广播
  广播建设1952年2月,平原省广播电台发给菏泽1部绿壳收音机、1部200瓦扩大机、1部电唱机、2部铜丝录音机,自购1台8马力的柴油发电机,架设了1500米的广播线路;在城内主要街口安装了6只25瓦的高音喇叭,在主要机关、商店安装60只动圈喇叭,每天早晚2次转播中央和省台的新闻节目。
  1956年12月,全县的区、乡驻地都通了广播,每天3次播音,播音时间为4个小时。1957年3月县广播站对16名区、乡广播管理员进行技术培训。当年架设了20华里的广播专用线路,有20个大队通了广播。广播喇叭发展到1000余只。
  1959年底,从县广播站架通了通往黄集、都司、高庄、沙土4个区乡的4条广播干线,全长90杆公里,全县广播喇叭发展到2000只。
  1961年3月,部分区、乡在机关驻地建立了小型广播放大站,购买了10瓦和20瓦的扩大机,用干电池做电源,解决了电力不足的问题,提高了喇叭音量。到是年12月底全县有41个大队通了广播。
  1964年和1965年,由县里投资,为荷泽纺织厂放大站购买了TY500瓦扩大机1部,为农科所放大站购买了TY250瓦扩大机1部,增加发电设备1套,全县广播放大功率增至2000瓦。
  1971年5月,全县16处公社均建立了广播放大站。县广播站组织人员自制水泥杆276棵,同年底架通了从县站至高庄、李村的两条信号线路。
  1977年6月,全县16处公社 (镇)527个大队1712个自然村通了广播,广播喇叭发展到113000只。
  1982年12月底,全县24处公社建成26处广播放大站(城关镇、辛集各2处)。县至公社的信号线实现水泥杆化;公社至村队的广播线杆有70%以上木杆换成了水泥杆。广播喇叭发展到172667只,喇叭入户率占92%,音响率占90%。全县拥有扩大机42部,放大功率为23.8千瓦。形成了以市为中心,以公社广播站为基础,连接千家万户的有线广播网。
  1985年,增加50瓦调频发射机1部,更换GY500瓦扩大机1部,22马力12千瓦发电机组1个。市境37个乡、镇(办事处)都建有广播站,都配备有调频收转机、扩大机、录音机、电唱机、发电机等设备。
  1986年7月1日,经山东省广播电视厅批准,菏泽市人民广播站改建为菏泽市人民广播电台。
  广播节目菏泽县广播站建立初期,每天早、午、晚3次播音,计4个小时。广播呼号为“荷泽县广播站”。
  1956年开始自办文字节目。
  1986年因“文化大革命”,菏泽县广播站曾一度停办了自办节目,只转播中央台、省台的节目。1977年将自办文字节目改为“对工农兵广播”。广播呼号改为“菏泽县人民广播站”。1980年开始增办菏泽新闻、科学知识、为听众服务、文艺节目,播音时间增加到6小时45分。
  1980年10月,又增办蒲泽快讯、农村节目、话说曹州、教育园地等节目。播音时间增加到7小时30分。
  第三节电视
  1979年10月,在菏泽地区广播局的帮助下,在菏泽县人民广播站机房内安装了本市第一个50瓦电视差转机,并进行了试播,为驻城各单位收看电视提供方便。
  1980年,菏泽地区在菏泽市建立了电视转播台,电视设施由地区广播局统一管理。同时,电视和广播合为一体,建立了广播电视局。
  1980年以来,菏泽市电视机逐年增加,到1985年,菏泽市区有58%的居民家庭有了电视机,其中彩电占11%;农村有14%的户有了电视机, 其中彩电占30%。据统计全市城乡共有电视机42000台。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菏泽市志》

菏泽上次的地方志是清光绪六年(1880年)修,距今已110年。新修《菏泽市志》,应上承光绪六年,举凡光绪六年后菏泽的政治、经济、文化、人物等等方面都应修在新志里,传之后世。新志继承了以前地志的传统格式,共分大事记、建置沿革、自然地理、农业、工业、商业、财税金融、交通邮电、城乡建设、牡丹、党派群团、政权政协、公安司法、教育、文化、科技、军事、风俗、方言、人物、附录等二十多编。在编纂过程中,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同志付出了大量劳动。他们重视调查,重视档案。他们派人深入农村、街道,采访历史事件当事人,记录口述材料,调查古迹,寻觅残碑,记录民间传说、故事。他们采访了200多人次,积累了宝贵的资料。他们查阅各种档案,摘录材料数十万字。他们还创办了不定期刊物 《菏泽市史志资料》,收集各方面材料。他们工作很细致。

阅读

相关地名

菏泽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