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文物 古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0331
颗粒名称: 第三章 文物 古迹
分类号: K917
页数: 11
页码: 542-552
摘要: 安邱埴堆位于荷泽市东南12公里的曹楼村东南约300米处。东距菏商公路1公里,北距万福河3.5公里。1977年春,修建公路及排水沟时该堌堆被破坏2米。4米,总面积为5526平方米。地面以上现存堌堆,南北宽44.4米,东西第61.2米,高2.6—3.5米。西南壁陡直,断面暴露有明显灰层、灰坑和红烧土面。
关键词: 文物 名胜古迹

内容

安邱堌堆安邱埴堆位于荷泽市东南12公里的曹楼村东南约300米处。东距菏商公路1公里,北距万福河3.5公里。1977年春,修建公路及排水沟时该堌堆被破坏2米。经钻探, 遗址南北宽71・4米,总面积为5526平方米。地面以上现存堌堆,南北宽44.4米,东西第61.2米,高2.6—3.5米。西南壁陡直,断面暴露有明显灰层、灰坑和红烧土面。1958年当地生产队在堰堆中部挖有多座地瓜窖,使文化层遭到严重破坏,幸西南部保存较好。1969年山东省博物馆在堌堆东侧和西北角各开了一个5米X5米的探方,发现有龙山、岳石、商、周文化遗存。1976年菏泽地区文化工作队又在堌堆的东北角开了2个5米义5米的探方,发现有大汶口文化的鼎足。1984年北京大学邹衡教授带领实习生又在堌堆东部和西部开8个5米X5米的探方,因地下水位较高只挖到龙山文化层未挖到生土,故下部文化层堆积情况有待发掘。1977年山东省公布安邱堌堆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坡刘堌堆遗址位于菏泽市东偏南10.5公里的坡刘庄村东500米处。北距新水河约200米,东面紧临旧洙水河。
  该遗址南北长66米,东西宽51.4米。现存堌堆南北长39米,东西宽33米,高3米。1970年因堵河用土,致使堌堆残破不堪,高低交错面目全非。1976年春,菏泽地区文物工作队,对该遗址进行调查试掘。在堌堆西侧开掘了一条南北长10米、东西宽2米的深沟,发现有商、周文化遗
  物及西汉、东汉墓葬各1座。后因地下水位较高而停止发掘。因此,对该遗址的文化层堆积厚度,包括几个文化时期,尚难确定。现该堌堆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曹堌堆遗址在荷泽市西南18公里曹庄村东北500米处。南北长210米,东西宽42米。原堌堆高3米,因南七里河穿过遗址北部,现堌堆仅略高于四周耕地。该堌堆为汉代遗址, 已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芦蜩堆遗址在荷泽市北6公里芦堌堆村东50米处。该堌堆东西长72米,南北宽70米,高1.5米,上建小学1所。在此遗址中曾采集到泥质绳纹战国时期的大板瓦,足证当地曾有较大的建筑物。
  清光绪十一年本《菏泽县志•古迹》载,桂陵在乘氏县(今菏泽市)东北,战国时,齐大破魏师于桂陵,即此。据遗物考证,该遗址在战国时期确已发展为一重要城镇。现系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岗峰堌堆岗峰堌遗址在荷泽市西北13.5公里的赵庄村南200米处。
  西距吕陵集4.5公里,南距“荷东”公路3公里。遗址南北长250米,东西宽55米,呈长条形,又名长堌堆。现存地上堌堆南北长130米,东西宽35米,高2米,上建小学1所。地面暴露遗物多浅灰陶素面和粗绳纹,壁厚而胎松。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城遗址该遗址位于菏泽正南14公里刘城村西300米处。南北长100米,东西宽80米,高1米。堌堆保存完好。该堌堆为龙山文化至周文化遗址已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袁堌堆该遗址位于菏泽市东偏
  安邱堌堆出土的龙山文化小件:石斧、骨锥、陶纺轮、鱼网坠、甲骨等
  安邱堌堆遗址岀土的商代陶鬲
  坡刘堌堆遗址岀土的汉代陶壶、陶鼎、骑马俑等
  北19公里袁堌堆村西,为南北长40米,东西宽30米,深1.5米的坑。坑底暴露文化层。经钻探证明文化层为龙山文化。已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接官厅遗址遗址在今荷泽市北郊1公里处。1963年堌堆南北长40米,东西宽30米,高2—3米,黑灰土突兀隆起,今已无存。1985年又被掘成一个深3米的大坑,曾挖出石匣墓1座。出土器物为商至汉代的,但多为群众分散或破坏。该遗址已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曹寺堌堆遗址在荷泽市东27公里寺前李庄村北100米处。南北长50米,东西宽40米,为一覆锅状之台地。中部高出地面1.5米,上建房屋3间。遗址时代为商至汉。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平烟堆遗址在荷泽市北偏西15公里洪堂村西500米处。南北长70米,东西宽50米。现该堌堆已被平掉,偏南部又被挖成长宽各25米、深3米的大坑。其土质为灰土,有汉墓葬出土。已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岭子堌堆遗址在荷泽市西南19公里虎牢李村南800米处。堌堆南北长70米,东西宽8米,高1米至2.5米。该堌堆为汉代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长堽遗址遗址在今菏泽市南15公里长堤村南500米处,系汉代遗址。南北长200米,东西宽75米,现已平为耕地。已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八亩台遗址遗址在荷泽市西南18公里李庄村南800米处。原堌堆东西长88米,南北宽68米,高约2米。现已平为耕地,稍有隆起,常出现红烧土、喳木灰等于耕土之下,土质坚硬。为汉代遗址。已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凤嘴烟堆凤嘴堌堆位于市区西部荷泽农校院内北部。现存堌堆南北长25米,东西宽20米,高5米,顶部建房1座。该堌堆为夯土筑起的台,夯土中杂有大量龙山时代至汉代各时期的陶片。下部为灰褐土、粘土成分较多,夯层清晰,层厚15—20厘米。全部夯层,南北连接无间。传说唐末黄巢起义时曾在此点将,故又叫点将台;清朝时这里是演武校场,群众俗称大校场,是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凤嘴堰堆遗址青邱堌堆位于城西南16.5公里寺西范村东300米处,北邻南七里河约500米。堌堆顶部东西长40米,南北宽30米;接地面底部东西长50米,南北宽35米,高7米。地面下2.5米仍不见生土。其北、东、西三面均呈三级台阶状,曾采到少量龙山文化时代商、周及汉代的陶片。南壁因群众取土,已被削为陡壁。据清光绪十一年本《荷泽县志卷之二•舆地五》载:青邱山在县城西南三十里,春秋时,晋、宋盟于青邱,即此。据此可知,此地春秋时期已有。已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邱堌堆遗址出土的战国铜鼎
  成阳故城遗址故城址在今荷泽市东北26公里胡集村东南500米处的徐河上。其上新建水闸一座。在修闸挖基槽时,地表1米以下,发现夯土层,宽10米,深3米,夯层分明,层厚约10厘米,中无遗物。土层土质坚实,虽经多年流水冲刷,仍能保持原状不变。此处夯土层暂称“1号城
  垣”。由“1号城垣”向北120米,临卜沙河南北两岸,亦暴露相同的夯土层,暂称“2号城垣”。由“2号城垣”向西100米,再往北70米,修建渡槽时,均发现有夯筑土,分别暂称“3号城垣”、“4号城垣”。若将1至4号城垣连接,其平面图为Z形。根据这一Z形城垣的走向,可断定其为古城的东城垣或西城垣。对古城的确切位置和面积,尚无法估算。
  在徐河水闸东侧北岸和临卜沙河采集到一部分陶片。出土陶片多为泥质,少量夹杂碎蚌壳。器形以罐、瓮、筒瓦、小板瓦为多,豆、鼎次之,云纹半瓦为少量。多为汉代遗物,少量为战国文化遗存。汉以后的陶片则未发现。据此推断,该城址应属西汉时期。
  隋、唐曾于此置雷泽县。《濮州志》载:“雷泽在州(濮阳)之东南,舜尝渔其间;旧有雷泽城,昔雷泽县治此”。雷泽县治所即汉代成阳故城所在地。根据文献记载及该地采集遗物考证,该城垣遗址当是西汉时代的成阳城垣。
  第二节古建筑
  冉仲弓庙原在荷泽城东南茶堰集(后改冉贤集今名张什店)东南。曾几度重修,比较大规模的就有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唐贞观十五年(641年),明宣德三年(1428年),嘉靖十七年、三十年(1538年、1551年),万历三十六年、四十年(1608年、1602年)等。至清代,因避洪水始迁镇内,又有多次小修。
  冉仲弓庙,原系一古建筑群,计有广连门(头道山门)、二道山门、东司、西司、大殿(正殿)、启贤殿等建筑物。均系彩釉琉璃瓦复顶。正殿系滚龙正脊、飞檐九脊歇山式,雕梁画栋,纹饰精美。大殿正面檐下立槽式蓝底金边竖匾一块,上书“薛公殿”三个金字。各建筑物四角装有“铁马”,风吹铃动,铮铮悦耳。大殿前,有方砖砌成高出地面3尺的“胎”(祭坛)。每逢春秋戊日,有知县、知府等官员前来祭祀,将牲猪、牲羊等供品放置其上。大殿内有暖阁(神龛)2座,正中暖阁为冉雍塑像,两旁立柱木牌书有楹联一付。上联:“德行居圣门之首独承东鲁真传”,下联:“敬简备王道之全配享南华名祠”。西山暖阁为冉雍次子冉季牌位。大殿内还陈列有金瓜、钺斧、朝天镫,以及书有“'严肃”、
  冉仲弓庙
  冉庙已有700年树龄之楷树
  “四世一品”坊在今荷泽城内东方红大街邮电局处,是一骑路牌坊。石坊高约16米、宽10米、长2.5米。
  “回避”字样的木牌等仪仗物。头道山门上方竖一金边红底匾额,上书“先贤冉子仲弓庙”,庙门高出地面三尺。院内整体建筑以大殿为轴心,层次分明,巍峨壮丽。
  庙院内原植满翠柏苍松,现唯有大殿右前方大楷树犹存。楷树主干高5米,胸径0.75米,地面至树顶27米,冠幅14.05米。据记载树龄已有700余年。
  全国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对冉仲弓庙采取了许多保护性措施。1956年列为荷泽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在庙门前树有保护标志。但由于年久失修,庙院内许多建筑物先后倒塌。特别在十年动乱中,广连门和冉子塑像、石碑数统,均被拆掉、砸毁、推倒,大殿也被摧残十分严重。1984年地、市政府文物部门,申报上级拨款,进行了抢救性维修,幸免倒塌之虞。
  全部采用茶青色石料。石坊分顶、座、身三部分,雕工甚佳。坊额书“四世一品”字样,书法亦精,据说是明代段云襄的手笔。关于“四世一品”四个字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段云襄为人耿直,不畏权贵。郭尚书立坊前曾求他书写“四世一品”四个字,被段拒绝。后来郭生法将段请到家里,设宴款待。待段酒醉时,请他写对联。但每副对联的首字依次为“四”、“世”、“一”、“品”。段当时以为不是专写“四世一品”,故提笔就写。当写岀三联后觉察有“四世一”之字,就停笔不写。故“品”字是郭尚书找另一个人写的。细看牌坊上“四世一品”四字,前三字与后一字的书法笔力确实截然不同。1958年9月,因扩展街道,石坊拆除。影照现存荷泽市城建局档案室。
  明代郭氏石碑坊
  敕褒孝子坊在大隅首南路西与荷泽中心文化馆相对,于1959年拆除。
  松贞玉粹坊在考棚西街中间,是一骑路坊。因有碍交通,于1959年拆除。
  龙章褒节坊在小隅首东旧澡塘街,是一骑路坊。因有碍交通,于1959年拆除。
  民之父母坊在小隅首北,是一骑路坊。该坊为清康熙年间知州杨自钦因歉收豁免地丁钱粮,但未蒙批准,乃以自己资财赔垫。地方人感其德,遂立坊以为纪念。该坊额前面书“民之父母,背面书“君子乐只”。旧志“职官志”及“坊表志”仅有其名,未记其事,故补注于此。
  名闺霜节坊在钟楼西王爷庙街中间,是一骑路坊。解放前某年夏历三月三日自破石坠,嗣后拆除。
  少卿坊在东大街“四世一品”坊西路北“尚书府”(郭家大门)偏西,因地震有损而拆除。据说该坊额的“少卿”二字,系指王绍之,但旧志无记载。传说少卿坊是堵在郭尚书府原大门口的,以后郭家大门东迁,少卿坊就位于郭家大门偏西了。当时郭尚书立坊在王家地皮上。王家一小孩 (王绍之)问郭尚书:“将来我立牌坊立在哪里?”郭尚书以为是小孩,就随口答日:“立在我大门口。”于是王少卿长大后,就把牌坊立在郭家大门口 。后郭家大门不得不东迁。
  敕族贞节坊在老北门里东街 (中学后街)道旁路南。据说为张家节孝坊。后因地震损毁拆除。
  瀛州独步碑原系一坊,因年久损坏,故立碑以资纪念。在潘隅首北路东,已腰断,锯以铁箍。建国后拆除。尚义坊据《坊表志》说:尚义坊为义民刘荣而立。访诸耆老均不知有此坊,更不知在何处。查今之博爱街(原名为刘牌坊)东口的隅首,仍名为刘牌坊隅首。据此,所谓刘牌坊,可能就在此,聊注于此,以待考证。
  第三节纪念地纪念物
  宁武子墓宁武子墓,位于荷泽市西杜庄乡的胡庄村。据传过去每年二月、八月都举行大祭,此举延至民国初年。墓葬出土2块石板,并有陶马、陶俑,系汉代文化。此墓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损坏殆尽,成了土坑。
  马新贻墓碑马新贻墓碑位于荷泽市东北25公里马垓村。该碑方头,龙纹透雕,刻阴文大字一行“诰授光禄大夫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两江总督谷山马公之墓。”估计有碑文,惜无法看到。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冉雍故里碑冉雍故里碑在荷泽市东7公里张什店村(曾名冉村镇)。该村现存“先贤冉子仲弓故里碑”一幢,高1.4米,宽0.4米,系明万历
  冉雍故里碑四十年秋曹州知州周鼎撰文。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筑障东堤记石碑该碑位于荷泽市李庄乡兰口村东南。上有冠,下有座,碑身宽1.32米,厚0.36米,高2.9米;碑头宽1.4米,厚0.43米,高0.7米;碑座宽1.84米,厚0.78米,高0.59米。碑文共330字,记述了光绪元年山东巡抚丁宝祯为防黄河决口泛滥,在荷泽督修障东堤所费人力、材料及堤的长度、高度和厚度。撰文、书丹均为丁宝祯。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山东曹州新作教场记碑该碑现存于荷泽市城西2里荷泽农校院内。由通议大夫户部左侍郎奉碑,明正德秋八月落成。碑身宽1・2米,高3.9米,厚0.4米。碑座已毁。今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高庄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高庄集东1公里,刘(庄)民(权)公路北侧,占地2亩。1969年高庄公社为纪念该社在历次革命战争及社会主义建设中殉难的全体烈士而建。
  王浩屯烈士纪念塔位于王浩屯镇王浩屯村西,兖(州)兰(考)公路西侧,占地19亩、房屋8间、烈士塔1座,革命烈士580名。1971年5月王浩屯公社为纪念鲁西南地区历次战斗中牺牲的烈士而建。
  王登伦烈士纪念碑位于荷泽市西南18公里王浩屯村西大街路北,西临荷兰公路。碑身1.95米,宽0.65米,碑额阴刻横排“虽死犹荣”四个大字,由花草图案将四字隔开;碑心阳面中央竖排镌刻碑文12行,每行78字。两侧阴刻挽联:右“卓越功勋堪垂青史昭后世”;左“誓承遗志聊慰忠魂表寸心”。
  第四节馆藏文物
  一、出土文物
  解放前,菏泽的文物除个人点滴
  收藏外,无专门机构管理,大部散失民间或遭毁坏。建国后,文化馆设专人负责收藏文物。这些文物包括发掘品、征集品和捐献品。以质地和类别的不同,分为石器、陶器、瓷器、青铜器、书画、景泰兰、骨蚌器、缮本书类等,同类器物则以其年代先后,列表于下。
  菏泽市馆蔵出土文物情况表二、革命文物
  文件箱一件,系荷泽城西南许寺老红军战士王武保捐献。此箱为朱德总司令装盛文件而背负在身,随军转战。他视为珍品,完好的保存至今。
  抗日战争时期,鹤鹑笼一件,杨湖村捐献。抗日人士曾以此笼捉捕鹤鹑为掩护,在杨湖、徐庄、白寨、周寨一带进行党的秘密活动。
  铁锤一把,杨湖村捐献。1939年的一天,我地方武装要消灭驻在黄集的杂牌军。杜东玉受党的委托,接受砸黄集寨门大铁锁的任务,锤子就是当时砸锁用的。
  红缨枪头一件,系菏泽黄集乡安陵大队老党员捐献的。当时,该村的地主为保护自己财产,特制大刀12把和红缨枪头,组织一支所谓护村队。我地下党组织派党员打进去,从此抓到枪杆子,以掩护我地下干部。
  木轮车一辆,黄集乡毕寨村捐献。此车曾为我军运送枪枝炮弹,送米送面。
  文件袋一件,安兴镇安桥村王甲科(三区区委书记)捐献。文件袋是他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一直用来盛放文件的。
  包囊一件,高庄乡贺庄大队刘玉莲捐献。解放战争时期她到河北为我解放军做了大量的军衣、军鞋。包囊就是她当时盛放针、线、绳子、布料用的。
  全杵一把,高庄乡圈头大队捐献。在当时的支前活动中,用这把杵胜利完成了近6000斤的舂米任务。
  扁担铁壶2件,黄集乡刘三门大队捐献。大杨湖战役结束后我军转战他地,为百姓留下了铁壶和扁担以作纪念。
  信件一页,黄集乡前张集大队捐献。前张集原是五分区司令部所在地,林滨(原名李甲和)为五分区领导成员之一。离开张集后,于过江前给本村教师张洪德来信一封,一叙别后想念之情。
  担架床一张,稍残。高庄乡朱庄大队朱兴业捐献。1946年9月“杨湖战役”打响,群众组成了担架队,只朱庄一村就去担架10多付,此为其中1付。
  木平车1辆,稍残。高庄乡贺庄大队1948年冬曾用它完成运送小米的任务。
  算盘2件(紫坛),东马垓捐献。东马垓是临泽县第八仓库所在地。当时会计用它完成公粮400多万斤,储存秆草10余万斤的计算。
  汇报提纲一本,32开本,共12页。提纲写于1951年9月朝鲜平康郡。其内容主要记载了我26军某连战士在修筑仙开洞工事阵地上的顽强革命精神。
  毛泽东选集(1967年)合订本一套。此书是1967年朱德总司令寄给王武保同志的。要求王武保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主席著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做贡献,立新功(信件由菏泽军分区参谋处保存)。1985年前菏泽市(含地直)文化系统出席省以上先进个人表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菏泽市志》

菏泽上次的地方志是清光绪六年(1880年)修,距今已110年。新修《菏泽市志》,应上承光绪六年,举凡光绪六年后菏泽的政治、经济、文化、人物等等方面都应修在新志里,传之后世。新志继承了以前地志的传统格式,共分大事记、建置沿革、自然地理、农业、工业、商业、财税金融、交通邮电、城乡建设、牡丹、党派群团、政权政协、公安司法、教育、文化、科技、军事、风俗、方言、人物、附录等二十多编。在编纂过程中,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同志付出了大量劳动。他们重视调查,重视档案。他们派人深入农村、街道,采访历史事件当事人,记录口述材料,调查古迹,寻觅残碑,记录民间传说、故事。他们采访了200多人次,积累了宝贵的资料。他们查阅各种档案,摘录材料数十万字。他们还创办了不定期刊物 《菏泽市史志资料》,收集各方面材料。他们工作很细致。

阅读

相关地名

菏泽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