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编 科学技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0336
颗粒名称: 第十六编 科学技术
分类号: D912.17
页数: 12
页码: 553-564
摘要: 1961年,菏泽县始有专门科技机构,8月设立荷泽县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由县长兼任。1962年机构调整时,该委员会撤销。1964年6月机构恢复。“文革”开始后,科委曾改名为科技领导小组、科技办公室,有工作人员6名。
关键词: 科学技术 科学研究

内容

1961年,菏泽县始有专门科技机构,8月设立荷泽县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由县长兼任。设专职副主任1人、工作人员1名。1962年机构调整时,该委员会撤销。1964年6月机构恢复。“文革”开始后,科委曾改名为科技领导小组、科技办公室,有工作人员6名。1977年10月4日,科技办公室撤销,重新设立荷泽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在编人员由6各增加到11名,设专职主任1名,副主任2名。1985年荷泽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在编人员增加到13名,下设工业科、农业科、办公室。
  1973年,菏泽县建立沼气办公室,负责推广沼气的制造方法、沼气的应用和管理。该办公室设在科委,由科委副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在编人员7名。由于归口管理后交农业局管理。
  1974年建立了地震办公室,编制4人,分别由科委副主任和教育局副局长兼任。地震办公室主要负责地震的测报、防震工作,并在各乡、镇、学校建立了相应的测报点。这些测报点定期与地震办公室联系。1979年,地震办公室撤销,地震工作交科委负责。
  第二节科研单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研组织逐年增加,荷泽市主要专业科研单位如下:
  微生物实验站1970年建立,由县科委主管,编制10人(站长2人、科研人员2人、技术工人6人)。主要从事农业微生物的研究、试验、推广工作。1973年以后,提倡大搞菌肥,微生物实验站增加到30余人。各乡镇也成立了微生物站。1984年下半年微生物实验站的工作转为科技情报。1985年只保留2名科学技术情报员,属科委编制。
  工业科技研究所1977年底建立农机研究所,属菏泽县第一轻工业局主管。该所主要负责农具系统工程等方面的引进、示范、研究、试验、推广工作。1981年机构扩大,在职人员发展到8人。1982年农机研究所改名为工业科技研究所,改归市经济委员会管理。
  农业科学研究所1978年6月14日建立,属县农业局管理,由1名农业局副局长兼任所长。配备技术人员3人、行政人员3人、工人15人。有实验土地70亩。主要负责全市农业生产上的良种培育、引进及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1981年底机构撤销。
  四级农业技术推广网1964年菏泽县建立了县、人民公社、管理区、生产大队四级农业技术推广网。当时, 县设农业技术实验站,公社有农技推广站,管理区有农技网,生产大队有实验队。至1975年,全县共建立各级农业技术组织3000余个,科学实验队伍达13290人。1978年后,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四级农技网逐步解散。1985年市设有农技站并向各乡、镇派岀农技人员组成乡、镇农技站,负责各乡镇农业技术的推广。
  农业机械化研究所1978年建立,设在县农业机械管理局内,属农机管理局的一个科室。设有所长1人、工作人员2人。主要任务是农机具的小修、小改、小革新及引进、试验、推广农机具工作。1980年曾研制出大豆收割机样机。1982年完成荷泽县农业机械区划工作,获地区科技成果三等奖。
  牡丹研究所1985年由山东省科委批准,成立荷泽市牡丹研究所,为全民事业单位。机构尚未健全,暂设在菏泽市农业局内。有专职人员2人。
  第三节科技队伍
  建国后,专业科技队伍逐年壮大。1960年以前国家共分配本市技术干部796名,1970年全市专业技术干部即增至2657名,1980年增至4338名。1985年底,全市共有科技人员8925名。其中有技术职称的1886名。
  荷泽市的群众科技队伍的数量也相当可观。70年代有10000人,1985年增至42000人,其中农民技术员261人(一级23人、二级138人、三级100人)。他们的活动主要是通过对优良品种的栽培和农药、杀菌剂、植物生长激素的应用。科委对他们只进行定点而不定期地培训,培训之后即回原生产单位进行生产实践活动。国家分配给菏泽市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情况表
  第二章科技成果
  菏泽市的科学研究工作自60年代开始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农业上作物新品种的引进、盐碱薄洼地的改造、农业的革新;工业上小氮肥的生产、新技术的引进、生产工具的改革等都进行了科学研究,到70年代就岀现了一批科技成果。如全自动烘茧机、科学保粮等项目向全国科技大会献了礼;豆王鲜酱油曾获国家银质奖、YNH125连续扩容器获国家发明四等奖。到1985年底,全市重大科技成果已达70余项。其中达到国家级水平的5项,达到省级水平的11项,受到地区以上科技成果奖励的7项。
  氧化铁红沙土化工厂研制成功。1979年经过省鉴定而纳入省生产计划,年产量300吨。该产品在色光、三氧化二铁含量、水溶物、筛氽物、吸油量、遮盖力、油度等指标均达到国家要求。经化工部鉴定属优质产品,被评为全国第三名。其中制漆沉淀被评为全国第一名,受到化工部、山东省石油化工厅的通报表扬和奖励。
  HT—79—1双列翻网烘茧机沙土供销社研制。它填补了我国烘茧事业机械化的空白。1977年11月通过省鉴定。该机主要特点是工效高、省劳力、耗煤低,可连续作业24小时, 烘鲜茧10000斤。整个操作过程简便、安全,工效提高5倍,耗煤量可节约57%,费用节约54%,质量可提高20%左右。
  桐木远红外干燥工艺菏泽市木器厂研制成功。它设备先进、密封好、操作维修方便,缩短了干燥周期,降低了成本;干燥质量好,生产安全,为我省桐木及其它木材干燥工艺开辟了新途径。1982年,该产品已通过山东省二轻厅组织的鉴定。
  菏泽市浅层岩性普查成果荷泽市水利局1982年7月完成全市浅层岩性普查工作。该成果通过省、地业务部门审查。1983年5月被省水利厅评为科技成果二等奖。
  83—3型二次风蜂窝煤炉该产品为城关炉具厂研制。具有热功率高,保温效果好的优点。主要经济指标符合要求,八项技术经济指标以总分第一名于1983年12月26日通过山东省二轻厅组织的鉴定,被评为优型煤炉。
  松鹤牌X3S-1老年幸福车菏泽城关五金电器厂研制。它结构简单,美观大方,操作灵活,维修方便,为老年人提供了舒适、安全、方便的代步工具,填补了省内空白。1982年12月通过了山东省二轻厅组织的鉴定,已在全省推广应用。
  YNH125连续扩容器荷泽纺织机械配件厂研制生产。它设计合理,结构紧凑,技术先进。将沸腾室与扩容室串联使用,构成了二效连续式;技术上有所创新,结构上有较大改进,克服了多级扩容器间歇式运转的缺点,提高了处理能力,创造了目前国内蒸发设备最高的汽水比(1:4.3),比普通蒸发器提高一倍。该产品已于1982年4月通过了山东省纺织工业厅的鉴定,1983年获地区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1985年获国家发明四等奖。
  牡丹新品种选育及病虫害防治自1982年到1985年,赵楼、李集牡丹园先后培养选育岀42个新牡丹品种。这些品种一级品比原有品种有所提高,有的更具特色。在目前国内同类研究中具有先进水平。1985年4月29日,通过省科委组织的鉴定。
  山东引黄渠道水流挟沙能力试验荷泽市引黄办公室总结了30多年来治水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水利建设和管理的主要问题,计算岀了全市水资源总量和可利用量,提出了解决水
  资源的措施与今后治水的方向、途径。该成果于1984年12月18日通过省水利厅的鉴定,并获荷泽地区水利局科技成果一等奖。
  0220烟煤型煤炉具系列产品荷泽市热水锅炉厂研制。它设计比较先进,生产工艺合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显著,填补了省内空白。1985年10月10日通过了山东省二轻厅的鉴定。
  水泥土渠道防修技术的研究荷泽市引黄办公室在水泥土予制块的性能和制作渠道衬砌技术、防渗技术和抗冻胀性能方面,提供了一整套技术, 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985年9月26日通过了山东省水利厅组织的鉴定。
  香辣油菏泽市沙土酿造厂研制生产的香辣油,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水平,产品质量“十大指标”全部符合出口标准。1980—1983年岀口12538吨,换外汇271.2万元,受到国外用户的好评。1980年元月通过了青岛进出口公司、地、市外贸部门的鉴定。
  “豆王鲜”酱油荷泽市沙土镇酿造厂研制。该产品以植物、动物蛋白为原料,采取酿造与化学两种不同工艺的优点精制加工而成。含有多种氨基酸、糖、维生素等,营养丰富,色泽深黄、澄清、无肉眼可见的悬浮物。食用时豆香浓郁,微酸鲜美,卫生标准优于 CTB2717—8酱油,理化标准超过瑞士 “美极鲜”,为国际名牌。1983年元月通过省、地区科委和青岛商检局的鉴定。1983年获地区科研成果一等奖。
  黄河测渗对商泽地区地下水的补给量估算菏泽市引黄办公室根据水量平衡原理,经分析计算出黄河测渗平均每年对荷泽地区地下水的总补给量为1.24亿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公里62.6万立方米。根据沿黄各县的黄河堤防长度、堤防内外的高差、滩地宽度进行测渗量的合理分配,为我区地下水资源量提供了重要依据。1983年被菏泽地区水利局评为科技成果一等奖。
  浅层岩性普査成果的应用一用岩性法计算给水度菏泽市水利局在完城浅层岩性普查的基础上,用简试法、坑试法,实测出了每个地区各岩性的给水度。推广应用岩性法对平原地区进行大面积计算给水度,将会大大提高全省水资源评价的精度。1983年7月,该成果通过省水利厅的鉴定,获地区水利局科技成果一等奖。
  WSR卧式反烧高效消烟茶水炉荷泽市城关镇炉具厂研制。它具有热效率高、消烟效果好、结构合理、造价低、使用维修方便、适应性强的特点。1982年7月通过了地区二轻局、燃料公司、环保局的鉴定,为我区重点推广的茶水炉。
  低压反烧热水锅炉荷泽市城关炉具厂研制。该产品热功率达70%,工作压力3K/m2岀水温度70°C,比同类锅炉节约燃料30%以上。该产品已通过地区科委组织的鉴定。
  光肩星天牛的防治与测报荷泽市林业局努力精细地研制了光肩星天牛的生命表,推导出了科学的公式和方法,同时较为深刻地研究了天敌的
  群落,为开展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该研究1983年9月通过了地区林业局鉴定,并在全区推广应用。
  PE—1型啧灌机组菏泽市农业机械研究所研制。可用于机井与河道配套。它结构简单合理,性能良好,安装移动容易,使用调整方便,造价低, 效率高,适应范围广,经济实用。1979年11月26日通过了地区科委组织的鉴定。
  水稻稻苞虫发生及2.5%敌百虫粉剂防治试验研究由荷泽市农业局植保站柴义生试验研究。该试验做到了杀虫效果好,工效快,增产效果显著。杀虫效果一般在85%以上,增产15%;对人畜安全,又能减少环境的污染。1983年通过了地区农业局组织的鉴定,获地区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羊羔美酒荷泽生化制药厂赵桂荣等人,经过两年的努力,于1985年元月研制成功。该产品参考古代产品的制法,运用现代工艺,使失传的产品得以恢复生产。它是一种有价值的食疗饮用酒,已通过了地区科委组织的鉴定。
  灵芝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菏泽市中医院的灵芝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研究,突破了灵芝原来的应用范围,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增添了新的方法;并且止血效果快、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宜于临床推广应用。1984年5月,通过地区科委组织的鉴定。
  ROS24—3/95/75型热水锅炉荷泽市东城炉具厂研制。锅炉节煤效果显著,运转设备少,节约电能,体积小,便于安装,无噪音,操作简单, 维修方便。与其它锅炉相比可节煤30-50%。1983年12月27日通过地区科委组织的鉴定。
  桐木板式家具的研究荷泽市家具公司研究。该研究技术资料及图纸清晰、正确,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了技术任务书的要求。设计合理,款式新颖、美观、大方,填补了山东省家具生产的一项空白。1985年7月通过地区科委组织的鉴定。
  CA/QD141后桥二道减速主动园柱齿轮荷泽齿轮厂研制。该产品各项精度及技术要求均达到图纸要求。1985年通过了地区产品质量监督检査所的鉴定。
  麦棉两熟制万亩开发试验1983年由菏泽市政府组织的麦棉两熟制万亩开发试验,通过3年的工作,研究制定了一套较完整的麦、棉两熟制技术操作规范,因地制宜地确定了麦、棉两熟制,按土壤肥力指标确定种植方式。开发试验区3年来小麦单产增加41.2%、皮棉增长30.6%;小麦、棉花成本分别下降25.63%和46%。1985年12月通过了省科委主持的鉴定(地区代省)。
  微机总体配棉管理决策系统荷泽棉纺厂研制成功。它是以原棉管理为基础,以配棉为中心,以成纱质量予测为控制手段的智能化信息管理与质量成本的决策系统。1985年12月4日通过地科委组织的鉴定。该成果可使全厂每年节约32万元。在国内微机配棉数字模型方面是一个新的突破。
  菏泽县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由荷泽市农业区划办公室完成。它综合分析了全市农业资源情况,对全市的农业资源进行了合理地科学地区划,找出了农业生产的优势和潜力,科学地划分了农业区。在县级区划中具有较高的水平。1985年1月15日通过地区农业区划委员会的鉴定。
  2FQ—6型球肥深施机荷泽县农机厂1978年至1979年研究制造。它达到省内先进水平。主要用于碳氨球肥在对农作物的追肥中减少挥发。1979年9月24日,通过了山东省机械工业局的鉴定。
  大袋娥的测报与防治市林业局以大袋娥的测报与防治为课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推导岀较为科学的测报公式及测报办法,作出了综合治理的具体设想,成功地进行了性引诱试验,指导了全省大袋娥予测予报工作及综合防治工作的开展,受到省、地奖励。1983年9月通过地区林业局鉴定。
  气象科研工作自1960年至1985年,共完成科研项目26项。曾获国家科委、国家气象局、省科委的科技成果奖或科技进步奖5项,获省气象局、省区划办、地区科委、地区区划办的科技成果或科技进步奖7项。它们的重点科研项目有:农作物与气象条件关系的研究;农田小气候的研究;小麦干热风防御措施的研究;麦棉两熟的气象条件研究;农业气候区划;天气预报方法的研究;微机软件开发应用的研究等。第三章科技服务
  第一节科普活动
  菏泽市科学技术协会于1981年3月建立。随着科普活动的广泛开展,全市城乡相继建立了专门学会。市级学会有:工业学会、农业学会、果树协会、葡萄生产协会、林业学会、水利学会、畜牧兽医学会、食用菌协会、牡丹研究会、电子计算机学会、珠算协会、物理学会、数学协会、中医学会、医学会、护理学会、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土木建筑学会。乡(镇)建立科学技术协会37个,科普学校171处,其中乡(镇)级37处, 村级134处。
  菏泽市的科普活动主要是:①创办科普学校。几年来,共培训农民10万余人。如胡集科普学校开设了果树、蔬菜、缝纫等14门课程。参加培训的人员有6人当了村干部、32人当了科技网长、72人当了技术员、35人成了致富能手。②组织订阅科技刊物。仅1983年全市就订阅《山东科技报》12000多份。③组织放映科教电影。几年来组织放映科教电影28万余场,观众人数达2800万人次。④抓好新技术的推广工作。如推广食用菌生产新术,从1983年冬季起,即组织专业科技人员在农民中间办培训班,共培训400多人。使该技术很快在全市展开,年产食用菌100万斤以上,并有部分产品出口;1983年春开始推广地膜覆盖新技术,起初只限于棉花,后来逐步应用到蔬菜、西瓜等作物上,1985年全市已有20万亩作物使用了这种新技术;1985年春,在全市推广作物助壮素新技术,当年推广面积达25000亩;推广生猪快速育肥技术,每头猪每日可增重2市斤以上,并办培训班6期,培训专业户1000户。
  第二节科技情报
  菏泽市科学技术基础比较落后,与外地科技交流更少,因而近几年来,着重抓了对外的科技联系,引进技术,引进人才。80年代以来先后赴外地进行技术考察20余次,并与20余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科技信息联系,聘请了30多名专家、教授和技术人员为本市的技术顾问,还邀请他们来本市帮助进行技术开发研究。中国科学院的专家来菏泽市后,帮助面粉厂研制了液体酵母新产品,从接种、培养到投入生产只用了7天时间,并帮助职工掌握了鲜酵母的全套生产技术。此项产品的投产,不仅解决了全区食品生产中长期从外地购买酵母的困难,而且仅此一项,就使该厂年利润增加20余万元。为交流科技信息,1984年菏泽市编印《荷泽科技》刊物2期、《科技参考》2期、单行专题科技信息20余种,印发食用菌栽培、农业生产单行资料30000余份。1985年印《科技信息》2期、单行资料5000余份。
  第四章地震监测
  菏泽市属多震地区。近几年来,中强地震不断发生。为加强对地震的测报,1968年菏泽地区建立地靈观测台,1975年建立了地震资料管理。1976年唐山地震以来,对地震的监测更为重视,积累了丰富的地震观测宏观调查资料。
  第一节物象监测
  地震发生区,在地震发生前后,出现许多宏观异常。这些异常现象,对地震的测报有着重要价值。1983年11月7日,荷泽发生了5.9级地震。地震前后出现了很多异常现象。
  地震前出现的地下水异常菏泽市王浩屯镇前刘庄,一大口径吃水井,深7米多,震前一个半月井水变苦、变咸、变涩;震前7〜8天水位上升3米多,水面距井口约一米。菏泽市马岭岗镇刘敬村村民刘登兴家中的压水井,震前10多天开始变味(污泥味),震后六、七天还有较浓的污泥味。王浩屯镇前刘庄村民刘庆过家的压水井震前10多天井水变黄,稍有泥沙。菏泽市马岭岗镇周庄村,全村有压水井约150个,井深14〜16米的约50个,震前3〜4天井水均变浑;井深20〜22米的约100个,震前4〜5天压水时,普遍变轻,出水量变大。王浩屯镇杜海村井水测报员,震前一天发现村西机井翻花冒泡。气泡大的如枣,小的象黄豆粒,并伴有咕都咕都的响声。
  地震后出现的地下水异常地震发生后,地下水也出现异常。马岭岗镇许庄,一口砖砌大口井,深10米,震前几乎无水。5.9级地震后,井水上升3米;该村15~17米深的压水井震后全部变深。解元集乡伞头王村南,有一眼砖砌水井,井径一米、深4米,平时水很少。5.9级地震后,井水打旋,水位上升3米多。吕陵镇吕陵村村民何树荣家的压水井,5.9级地震后,并水浑如泥糊涂。
  地震前出现的动物异常地震前动物有所反映,特别是临震前,出现许多异常现象。11月6日18时,解元集乡解元集村北坑内的鱼浮出水面,翻花乱蹦。解元集村村民家养一只猫,用绳拴着,11月7日早晨四、五点钟发出很难听的叫声;起床放开后,猫在屋内乱窜,主人还没有躺下地就震起来。黄集乡李八老村,一头毛驴震前一直乱叫,主人不知何故,起床去看,刚穿好衣服,地震就发生了。马岭岗镇鹿胡同村群众反映,地震前十几分钟,麻雀叫,鸡也呜,屋里老鼠也吱吱叫,睡熟的人有的被吵醒。马岭岗镇后四张村有一警犬,震前约半小时在院内狂叫,后又进屋将主人的衣服和被子拉到床下,训斥不听,不久即发生了地震。
  地震前发现地光、地声解元集乡荆庄村民苏爱凤、苏爱菊姐妹俩于11月7日早晨外出,在村西看到象盆子大小的白色地光,自西南向东北方向飞去,距地面4〜6米高。当时姐妹俩不知何故,不久即发生了地震。菏泽地区妇幼保健站有夫妇二人,11月7日早去汽车站,途中看见西北方向空中有闪光,接着又听到地声,随即地晃动起来。马岭岗镇马庄一村民,11月7日早,走到万福河纸坊桥下坡时,看见西方空中发出红光,红光过后一片昏黑,地就动起来了。王浩屯镇一村民,11月7日早起去棉花地里抓鹌鹑,看见西北方向有一条火光,以为见了鬼,撒腿往自己家跑,跑到半路就发生了地震,被摔倒在地上。
  第二节仪器监测
  菏泽地震监测中心台位于荷泽市西关,前身为菏泽地震综合台,始建于1970年。该台拥有测震、地电、电磁3种观测手段。
  测震1977年7月发生4・8级地震后,为监视菏泽震区的地震活动情况,购置LT-1型三分向流动地震仪1部。1978年又购DD-1型地震仪正式投入观测,纳入省测震台网。1983年11月5・9级地震后,中心台院内新打420米深井1眼,增加深井摆地震仪1部。仪器放大倍率提高到3万倍,可控制2.0(ML)级以上地震。1986年又建测震无线传输铁塔,塔高52米。
  地电地电观测台位于城西护城堤外。1972年选址,1974年使用DD CJ—1型地电外偿仪正式观测。现已列入全国基本地电台网。
  地磁地磁观测,1970年有感磁、无定向磁力仪观测项目。1971年增加磁称观测。前两项因无明显效果,于1974年撤销。1981年增加三分向磁变仪,1982年又增加核子旋进磁力仪。
  第五章气象监测
  民国以前,菏泽市无专门气象观测机构,劳动人民对气象的认识和利用,只能停止在用眼睛观察天气,看物候,或用千百年来的天气谚语来观察和予测天气的变化,对气象灾害无科学分析,甚至认为这些灾害是“天意”。清代编写的《菏泽县志》、《曹州府志》等对本市历年旱、涝、风、雹等灾害性气象做了较为详细的记载,这些珍贵的史料为我们今天研究本市气象及其变化规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1931年(民国20年),山东省建设厅曾在菏泽县建立气象测候所。但由于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气象业务没按规定开展起来。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菏泽县测候所不但没留下任何有价值的气候资料,就连简单的仪器也没保存下来。1941年伪“曹州道尹公署”,按《山东省公署边农字第207号训令》虽在济南领取过测候仪器及气象观测用纸和表格,但菏泽的气象业务仍未开展起来。一直到建国,本市气象工作仍是一片空白。
  1950年山东省建设厅在菏泽农科所设立气象测候站,进行地面基本气象要索的观测。1953年10月,在菏泽市城西郊始建菏泽气象站。气象观测场地位于北纬35°15’东径115°26’海拔高度49.7米。1954年1月1日正式开始气象观测,菏泽农科所气象测候站同时停止观测。1958年, 公社、大队还建立了部分民办气象哨、组,主要任务是取土査墒,测地温、雨量,传递天气预报等。1959年7月1日,菏泽气象站改为菏泽专区气象台。1960年5月又改称菏泽专区气象服务台。1973年10月,又改称菏泽地区气象局,原气象台为局属业务机构。
  菏泽气象站从1954年元月1日正式开始地面气象观测。主要任务是:每日4次定时气候观测,编发4次定时天气绘图报,由专线电话发往北京气象中心,夜间守班。1954年9月1日起,昼夜24小时值班,每日增加4次定时协助天气绘图报,航空天气观测报(一小时一次),危险天气通报 (不定时)。后两种天气报告发往北京、上海、南京、徐州、济南、西安等国内军、民航20多个飞机场气象台。
  1959年正式开展农业气象观测和对外服务工作。增加气球探测高空风,手工抄报气象电报,对外发布短、中、长期天气预报,并担负全区各县气象站的业务技术指导和管理;1967年元月,增配达因风向风速自记仪的观测;1974年10月增配“711型”测雨雷达,并于1976年4月正式开展雷达观测发报工作;1979年8月增配 SDH1-62型单边带接收机、51型电传打字机和117型无线电传真机。1980年6月,气象报务结束了从1959年以来的莫尔斯手抄报,开始使用移频收讯电传打字收报。1985年7月1日起,开始使用PC—1500微型电子计算机审接地面气象观测记录报表,10月开始使用PC-1500微型电子计算机编发气球测风电报。第六章标准计量
  第一节机构设置
  菏泽市标准计量所成立于1984年10月。以前菏泽市的标准计量工作由荷泽地区标准计量处代管。市标准计量所暂定编7人,隶属菏泽市经济委员会领导。1984年12月地区标准计量处将菏泽市的衡器管理工作移交给菏泽市标准计量所,配有12吨标铁(20公斤一块,每块重量误差不超过正负一克)、5公斤天平和30公斤天平各一架。利用这些设备可检定地、台秤的秤量是否准确,进行衡器的量值传递工作。
  菏泽地区于1957年6月设立菏泽专区计量检定所,负责全区计量工作,并代管菏泽市的计量业务。1958年6月将菏泽专区计量检定所下放到菏泽县,更名为山东省菏泽中心计量检定所,该所负责菏泽、定陶、曹县、成武、单县5个县的计量检定业务管理工作。1959年10月,菏泽中心计量检定所又收归专署领导,成立菏泽专区计量检定所,仍代管荷泽市的标准计量工作,一直到菏泽市标准计量所成立。
  第二节计量
  旧中国由于每个朝代的度量衡制
  度并不完全一致;鸦片战争后,外国的度量衡器又开始在我国使用,如英尺、英磅、日尺等,更增加我国度量衡器的杂乱。后来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也曾做了统一度量衡器的工作,但未见成效。这种度量衡具的混乱局面一直延续到建国后的1957年。
  1957年9月,菏泽专区专员公署为了结束历史上遗留的度量衡混乱局面,向各县发出“关于制发计量器具检定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要求划一全区度量衡。此项工作首先在菏泽县展开。荷泽县按工作性质分成六个系统:工业、粮食、商业、卫生、手工业、服务。在普査的基础上逐个行业划一度量衡工作,对市场交易所用的衡具,采取边宣传边划一的办法。1957年底,菏泽县六大系统的度量衡划一工作基本完成。共检査工商户190个,度量衡器507件,合格的241件,不合格的266件,对不合格的度量衡器全部予以修换或没收。1960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统一我国计量制的命令》,推行十两秤,即改原来16两一斤为十两一斤,县建立了 “十两秤推行委员会”。是年内基本实现了十两制。全区共收改木杆秤10853支、量提15320个。1984年,在全市积极贯彻执行法定计量单位。《计量法》规定:国家采用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制计量单位和国家选定的其他计量单位为国家法定计量单位;非国家法定单位应当废除。荷泽市各系统逐步采用了法定计量单位,如计量粮食、油料、棉花等,过去以万斤、万担为计量单位,现在改为公斤、吨为计量单位,对现用的各种衡器、压力表、血压计、量提进行了改制,逐步废除了非法定计量单位。
  市标准计量所对计量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全市的衡器制修是由经考核批准的10个修制工修制。另外还通过考核批准38人为木杆秤制修专业人员。对计量标准的执行情况不定期的进行检査、监督,对31个集市、2000多个商店、门市、摊点,逬行了1万多次检査,处理违法案件和行为200余次,按规定罚款10余万元。
  第三节标准化
  1985年元月荷泽市的标准化工作全面铺开,首先开展了企业产品质量标准普査登记工作。摸清了市属企业产品执行标准的状况。对市属87个生产企业,165种产品进行了普査。普査结果,有标准的产品128种,占77.6%。其中执行国家标准的21种,占12・8%,执行部级标准的57种,占34.5%,执行地区标准的28种,占19.9%,执行内控标准的22种,占13.2%;无标准的37种,占22.4%。乡、镇企业产品有标准的只占20%。其次,帮助产品无标准的企业制定标准,提髙产品标准复盖率。市标准计量所,先后帮助企业修订了19项产品标准,同时又帮助30多家企业探索了有关产品标准。市属企业产品标准复盖率由原来的77.6%,上升为91%。其三,注重标准文献资料的搜集,开展咨询服务活动。现巳搜集标准资料三千余件。其四,坚持各项标准化政策、法规,对一些不按标准生产的企业进行处理。
  标准计量所还负责对产品质量的监督和检査,消除无标准生产现象;同时还对冒牌产品进行监督和处理。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菏泽市志》

菏泽上次的地方志是清光绪六年(1880年)修,距今已110年。新修《菏泽市志》,应上承光绪六年,举凡光绪六年后菏泽的政治、经济、文化、人物等等方面都应修在新志里,传之后世。新志继承了以前地志的传统格式,共分大事记、建置沿革、自然地理、农业、工业、商业、财税金融、交通邮电、城乡建设、牡丹、党派群团、政权政协、公安司法、教育、文化、科技、军事、风俗、方言、人物、附录等二十多编。在编纂过程中,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同志付出了大量劳动。他们重视调查,重视档案。他们派人深入农村、街道,采访历史事件当事人,记录口述材料,调查古迹,寻觅残碑,记录民间传说、故事。他们采访了200多人次,积累了宝贵的资料。他们查阅各种档案,摘录材料数十万字。他们还创办了不定期刊物 《菏泽市史志资料》,收集各方面材料。他们工作很细致。

阅读

相关地名

菏泽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