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4636 条 82 / 976
1216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卓尼县境全年日照时数2186.5小时,比在同一纬度上的青海曲麻莱日照少477.8小时。
1217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粮食作物有青稞、蚕豆、小麦、大麦、燕麦、豌豆、洋芋、扁豆等。其中以青稞、蚕豆、小麦为主要作物。
1218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粮食作物有青稞、蚕豆、小麦、大麦、燕麦、豌豆、洋芋、扁豆等。其中以青稞、蚕豆、小麦为主要作物。
1219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卓尼经济以牧为主,饲养家畜以牛、羊为主。据1989年底统计:全县牛存栏11.8万头,其中牦牛7万头;犏牛3.8万头;黄牛1万头;马0.6万匹;驴0.11万匹;骡0.12万匹;羊12.2万只,其中绵羊7.8万只,山羊4.4万只;猪2.9万口;...
1220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卓尼县境内有较丰富的地下矿藏,已探明的有:铁、铜、铅、锌、汞、锑、金、银、傢、煤、砷、大理石、石灰石、洮砚石、石膏等。
1221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由于卓尼县境地处青藏高原的边缘,又与黄土高原、陇南山地吻交,再加境内植被覆盖良好,森林茂密,水源充足,气候介于寒温带之间,降水多、湿度大等优越条件,特别适应多处中草药的生长和许多珍稀动物的栖息。这些名贵药材资源也是卓尼经济的一大优势。
1222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卓尼有丰富的水力资源,洮河及其支流水系密布全境,河网密度0.16公里/平方公里,流域面积5166平方公里,构成了县境地表水资源的基本规模。全县多年地表水资源总量14.461亿立方米,其中洮河第一段卓尼县片地表水资源总量10.895亿立方米,...
1223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由于卓尼距海远,海拔高,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地形复杂,自然植被分布差异很大,降水变率大,分布又不均匀。所以,旱涝现象时有发生,加之水利设施不足,抗灾能力弱,又有“靠天吃饭”传统陋习的影响,旱涝常给农业生产及国民经济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
1224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由于卓尼距海远,海拔高,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地形复杂,自然植被分布差异很大,降水变率大,分布又不均匀。所以,旱涝现象时有发生,加之水利设施不足,抗灾能力弱,又有“靠天吃饭”传统陋习的影响,旱涝常给农业生产及国民经济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
1225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洪涝灾害是由于降水强度和降水日数的过于集中造成的。出现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夏秋大(暴)雨,一种是秋季连阴雨。
1226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冰雹是卓尼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它来势猛,强度大,轻则打伤作物、牧草的茎叶穗果,重则打毁作物,颗粒无收,打伤打死人畜,且经常伴有暴风雨,易引起洪涝灾害, 对农牧业生产的危害最大。
1227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主要指春寒。卓尼县境春寒的出现约在3〜4月。由于极地冷空气的侵袭,造成在短时间内气温急剧下降的低温天气。春夏寒常伴随着大风雪,对牧区的危害尤为严重,它可造成牛羊的成批死亡,给青苗出土、果树开花等带来影响。
1228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地震为群害之首,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自然灾害。强烈地震的破坏力巨大,常常在地表造成隆起和沉陷,一瞬间山崩地裂,河水倒流,楼倒屋塌,人畜伤亡……,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由于卓尼地质属秦岭古生代褶皱地带,地层褶皱剧烈,断裂现象比...
1229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卓尼县位于甘肃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东北部,在东经102。40,〜104。02',北纬34°10‘,〜35。10,之间。东与定西地区所属岷县、漳县为邻;南与迭部县相接;西南与四川省若尔盖县睦邻;西与碌曲、夏河县境毗连;北与临夏回族自治州和...
1230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卓尼县位于甘肃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东北部,在东经102。40,〜104。02',北纬34°10‘,〜35。10,之间。东与定西地区所属岷县、漳县为邻;南与迭部县相接;西南与四川省若尔盖县睦邻;西与碌曲、夏河县境毗连;北与临夏回族自治州和...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