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矿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卓尼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30000025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矿藏
分类号: P578
页数: 3
页码: 55-57
摘要: 卓尼县境内有较丰富的地下矿藏,已探明的有:铁、铜、铅、锌、汞、锑、金、银、傢、煤、砷、大理石、石灰石、洮砚石、石膏等。
关键词: 卓尼县 矿藏资源

内容

卓尼县境内有较丰富的地下矿藏,已探明的有:铁、铜、铅、锌、汞、锑、金、银、傢、煤、砷、大理石、石灰石、洮砚石、石膏等。一、黑色金属矿藏
  县境黑色金属矿藏以铁矿为主,多呈矽卡岩型,已探明的小矿床有两处。
  宝石山铁矿:位于县境康多乡境内,区内东经103。26'00",北纬35。5'30"。矿体产于下二叠统底部大理岩间的灰黑色含矿红柱石角岩中,严格受角岩控制。矿体呈长带状、层状、透镜状,含铁角岩出露长1000余米,厚约10〜60米,共有矿体9个,长30〜120米,厚2~60米。矿石为磁铁矿、赤铁矿,次为黄铁矿、磁黄铁矿,品位20〜30%,最高达41.92%,初查储量88.5万吨。
  大牛圈铁矿:位于县境内康多乡窗儿山西南4.4公里处,区内东经103。20,30〃,北纬35。9'47〃。矿体产于下二叠统灰岩与闪长岩接触带的矽卡岩和大理岩中,矿体呈透镜状,由两个彼此平行的矿体组成,矿体长110米,厚2.2-6.75米。矿石为磁铁矿、赤铁矿、褐铁矿、黄铁矿,夹少量黄铜矿,铁品位38.7〜50%,最高达60.63%,初査储量98.98万吨,均未开采利用。
  二、有色金属矿藏
  铜矿已探明矿点三处:
  光尕沟铜砷矿:属中低温热液型,品位在50〜60%之间,位于县境杓哇乡光尕沟内,蕴藏量不详,尚未开采利用。
  鸦子沟铜矿:属沉积型砂岩铜矿。产于上泥盆统灰绿色砂岩及灰绿色泥质粉砂岩中,金属矿物主要为孔雀石、黄铁矿,黄铜矿多呈薄膜状和星点状,附于岩石裂隙两侧,矿点位于卓尼洮砚乡境内的鸦子沟内,1958年曾开采。
  下达勿铜矿:属石英脉型矿化点,与卡隆台——秋峪山铜砂岩型铜矿带相连,有矿化点十余处,矿点位于县境洮砚乡洮河东岸的下达勿村附近,矿石品位偏低,蕴藏量较少,目前尚未开采。
  铅锌矿是县境的优势矿种之一,矿床成因类型属火山沉积后期热液再造型。主要分布在县境中北部恰盖乡境内,以下拉地、窑沟两个中型铅锌矿床为代表矿点。
  下拉地铅锌矿:位于北山恰盖乡下拉地附近,区内东经103。34'58〃,北纬34。47'27"。矿体产在火山沉积旋回的顶部,分两个含矿层,上含矿层白云质泥灰岩,白云岩;下含矿层夹在凝灰质板岩和蚀变玄武岩中。共有矿体47个,其中以13号矿体规模最大,长900米,最厚25米,呈似层状,最大延伸430米,矿石矿物以方铅矿为主,次为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黝铜矿。铅平均品位2.15%,锌2.53%,银24.4克/吨,已探明储量铅11.91万吨,锌808吨。
  窑沟铅锌矿:位于县境恰盖乡东沟门村南5公里处,区内东经103。29'30"〜103。31'45",北纬34°46'20"〜34。47'15〃。矿体产于D岩组中部,少数产在D岩组地层中。共有矿体55个,其中以22号矿体规模最大,长583.5米,最厚达29.2米,控制垂深385米;次为2号矿体长455米,最厚18.33米,控制垂深330米;矿体呈似层状、扁豆状,其它矿体呈脉状、囊状。规模小,且分散。矿石矿物为方铅矿、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银
  黝铜矿、磁黄铁矿,平均品位锌1.09%,铅1.29%,详査储量铅90493.01吨,锌14863.07吨,目前尚未开采。
  汞矿是卓尼又一优势矿种之一,已探明中型矿床一处。
  西沟河汞矿:位于县境申藏乡境内的大族村附近,区内东经103。32'48",北纬34。44'53"。矿体产于下二叠统石英砂岩和黑色砂质板岩中,共有矿体8个,长80-100米,最长达150米,最大厚度为5〜6米,含矿体呈条带状、扁豆状及不规则状、串珠状,矿体形态受容矿层制约,但含矿层位很稳定,形态、品位变化大。第1和第8号矿体上部较富,向下变贫,第2、4、5、6,7号上部较贫,向下略有增高之趋势,矿石矿物为辰砂,汞平均品位0.38%,初探汞储量283.5吨,目前尚未开采。
  银、镓矿县境的银及银镓矿已探明者为窑沟、下拉地两处铅锌矿的伴生矿种。其中窑沟铅锌矿中伴生银矿的详査储量为92.61吨,品位一般11-14克/吨,最高达36-52克/吨,下拉地铅锌矿银初探储量118吨、傢储量55.3吨,银平均品位24.42克/吨。
  三、非金属矿藏
  硫铁矿县内硫铁矿资源已探明的两处矿点仍为与窑沟、下拉地两处铅锌矿共生和伴生。其中:窑沟硫铁矿与铅锌矿共生,其成因仍属火山沉积后期热液再造矿床。共有矿体55个,呈囊状、扁豆状,受地层断裂控制,具一定层位。矿石有含铅锌硫铁矿石、含铜硫铁矿石、硫铁矿石,品位硫25.28%(表外10.05%),已经详査探明储量为31.3万吨,另有表外28.7万吨,均未开采利用。下拉地硫铁矿与铅锌矿床伴生,共有矿体47个,矿石有闪锌硫铁矿石、方铅硫铁矿石、硫铁矿石,硫平均品位18.37%,初勘硫储量20万吨,尚未开采利用。
  水泥石灰岩在县境内储量颇丰,主要分布在申藏、恰盖、藏巴哇等地,初勘储量在10亿吨以上。
  煤矿卓尼辖境属北秦岭含煤区的一部分,北与靖远——景泰含煤区相邻,南与陇南含煤区相连。主要含煤地层为上二叠统,区内有小煤点两处,但含煤性差,岀露面积很小,煤层不稳定,多呈鸡窝状或小扁豆状,基本上属于煤线。煤区西北端煤点为锅麻滩煤点,位于县境康多乡境内,所产煤质属中——低硫暗煤或无烟煤,煤层很薄。含煤区东端煤点位于县境东部藏巴哇乡境内的鸡儿沟煤点,所产煤质、含量均与锅麻滩相近, 当属同一地质形成层上二叠统。鸡儿沟煤点曾在1958年开采,所采煤炭供当时大炼钢铁之用,煤质燃力颇佳。
  洮砚石卓尼的洮砚石料属一大优势矿种。矿带位于县境东部洮砚、柏林、藏巴哇三乡境内,石料蕴藏表面积达40余平方公里,是全国三大名砚之一洮砚的制作原料,是卓尼的资源优势之一。
  除以上几种非金属矿物外,县境内还蕴藏有陶土、冰洲石、大理石、石膏、粗玉、红土等建筑材料的丰富资源,亟待进一步开发利用。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是卓尼县地方史志编委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民族宗教政策为依据,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编纂的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亦是卓尼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地方志书。其上限力求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0年底,个别分志因资料占有实际情况而略有参差。本志综合志、记、传、图、表、录为一体,以志为主,附以图表传记。记事用语体文记述。力求资料翔实准确,详今略古,立足当代。本志以现代社会分工和地方特点为依据谋卷析章,由专志、章、节三层构成,部分节下设目。横排竖写,一贯到底。志首设概述、大事记纵摄全书,志中设专志31卷分门别类,志尾设附录辑杂拾萃。古代纪年、地名、职官等称谓,均依当时历史习惯。历代年号后注明公元纪年;当代事件均用现行公元纪年、职称及标准地名。人物传遵循“生不立传”的原则,主要收录卓尼籍有重大影响的已故知名人士,对在本地具有重要业绩的外籍已故知名人士一并立传,以卒年为序排列。革命烈士英名录中收录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斗争中为卓尼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人物表中收录卓尼籍 在外地工作的副县级以上军政人物和外籍高级专业技术人物及部分英雄模范 人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