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0049 条 17 / 670
241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正文
根据中共 “九大 ”精神,1969年4月27日,县革委会成立整党领导小组,开始整党,重建基层党委和支部,并恢复党员组织生活。
242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正文
1971年6月,在县商业局试点,进行清查 “5.16反革命阴谋集团 ”群众运动。9月16日,在县级各单位全面展开。
243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正文
1971年9月13日,林彪及其同伙发动反革命政变败露。10月16日至18日,县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粉碎林彪反党集团反革命政变罪行材料》。
244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正文
次年5月27日,县委常委会决定,恢复李安滋组织生活,免予处分。7月4日、20日,中共庆阳地委分别批复,恢复李安滋、党清廉党组织生活,免予处分。
245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正文
1976年3月,县委、县革委会召集全县各部门、各公社及厂矿、企事业单位党员负责人会议,按照上级指示精神,安排部署 “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 ”运动,指出 “党内最大的不肯改悔的走资派还在走,你们那里有没有?”要求上挂下联,结合实际批判本地区、本...
246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正文
工农业生产活动多以 “民兵连 ”的形式进行。其后每年都对民兵组织进行整顿,要求做到组织落实、政策落实、军事落实。次年7月19日至21日,选拔19名民兵参加兰州军区在酒泉地区举行的大规模军事演习。
247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正文
揭批 “四人帮 ”1976年10月6日,中共中央粉碎 “四人帮 ”反革命集团,历时10年的 “文革 ”宣告结束。全县人民游行集会,予以庆祝。
248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正文
清代前,民政事务主要是社会救济和抚恤。如遇灾荒,统治当局采取派员安抚、散发钱粮、以工代赈、缓征地丁、豁免积欠、开办赈捐等法赈济。
249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7年1月,改称县民政局。1966年 “文革 ”发生,县民政局瘫痪,业务由县革委会 “抓革命促生产 ”指挥部兼办。
250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正文
牺牲病故抚恤民国时期,县域对阵亡、因公死亡和积劳病故官兵、乡镇保甲长等人员分别给予抚恤。
251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正文
土地革命时期,在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攻打山河城的战斗中,本县南塬群众组织担架队、运输队转运伤员,运送物资,救护伤员。
252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正文
历代安置军人的办法随其政治经济的兴衰和兵役制度的变革而不同。一般以军功分配田、宅,免除租徭。西夏、元、明朝,实行部落兵役制或世袭兵役制,士兵不退伍。
253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正文
明嘉靖十年七月,真宁大旱,米每斗银3钱,11月,免受灾秋粮。清康熙五十二年,正宁旱饥,朝廷免赋额,并动仓粮济民,又免除次年银粮草束。
254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正文
史料记载,汉前元十一年、元狩四年,朝廷迁贫民来县戍田;永建五年,迁来 “减罪一等 ”的 “郡国中都官死罪系囚 ”戍守。
255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正文
新中国建立后至改革开放初,国家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人口极少流动。1958年起,由于极 “左 ”政策的影响,全国出现粮食短缺,引发农民逃荒外流。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