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列表

共 6214 条 335 / 415
5011
医疗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柏乡县解放前农村居民的医疗情况。
5012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解放前,除少量旧政权职员生活水平高于农民家庭外,因工商业不发达,为数极少的工人及店员多为贫苦农家子弟,其生活水平却低于一般农民家庭,生活极其困苦。手工业作坊主及商贾多为农村地主,富有大户,不在职工之列,其生活水平与旧政权当权者不分伯仲。
5013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柏乡县历史上的宗教主要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但信仰的人数都不多。其中天主教与其它教相比教徒人数较多。
5014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天主教在柏乡县得到很快发展。1945年柏乡县解放后,外国神职人员先后撤离县境,传教活动即停。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天主教会通过开展反帝国主义爱国运动,反对外来宗教势力的干扰破坏,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坚持走自办、自传、自养的“三自”道路。中共...
5015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基督教于1922年10月12日由挪威人费瑞德传入柏乡县并组立教会,后靠挪威信徒捐资和劳动所得在柏乡县城内东街建教堂一处,即“柏乡县神召会富音堂”,房屋30余间,占地1.5亩。据民国21年《柏乡县志》载,时柏乡有基督教徒数百人。
5016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公元250年佛教传入柏乡县,到公元600年达到极盛,寺院林立,僧尼众多,以后逐渐衰落。中华民国初年,许多佛寺被拆毁或被学校所占。据民国21年《柏乡县志》载,时柏乡僧道仅有10人。解放后,境内仅东西路村有庙观1个,道士1人,其他年轻的僧尼全部...
5017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年间县内没有伊斯兰教信仰者。建国后,随回民的迁入,境内始有伊斯兰教的信奉者,人数时有变化。
5018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柏乡之地民情纯厚,安土重迁,以农为本;重求学,轻工商;求温饱,不思豪富。1945年柏乡解放后,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和文化素质的提高,饱尝贫穷之苦的柏乡人民破除封建保守思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逐渐形成了以勤劳致富、遵纪守法、...
5019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柏乡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由于受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人们成年累月土里刨食,热衷于“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不思远行,安土重迁”。长此以来,养成了勤劳朴实、谦逊倔犟的性格。柏乡人说话直爽,不择方式,一言既出,无回旋余地,性格耿直,...
5020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柏乡县各村的助人为乐、尊老爱幼、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的社会新风事例。
5021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柏乡县北营儿村青年农民刘安国助人为乐的光荣事迹。
5022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王家庄乡贾庄村张增军,孝养祖婆和婆母毫不懈怠,几年如一日,对丈夫体贴入微,对子女严格要求,被乡邻赞为贤妻良母。
5023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柏乡县城南关个体出租车贾军义拾金不昧的光荣事迹。
5024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城关派出所所长刘玉增见义勇为的光荣事迹。
5025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从节日、礼节、生活习惯、婚丧习俗、产俗、杂俗,陋习等方面介绍了柏乡县的风俗习惯。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