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肥城市” 相关
共 1586 条 106 / 106
1576
知识出处: 肥城市志 | 类型: 乡(镇、街道)
1577
知识出处: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 类型: 艺术
张氏陶泥彩塑[肥城市]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张氏陶泥彩塑是其祖人张廷实于清光绪年间(1875一1908),在继承民间陶艺制作技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距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清末民初时,张廷实一家就以捏制陶泥塑为生。其子张洪德继承父业,并不断...
1578
知识出处: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 类型: 艺术
肥城唢呐[肥城市]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肥城唢呐历史久远,以汶阳镇砖舍村李氏唢呐和安站镇陈楼梁氏唢呐最具代表性, 是肥城境内最出名的两支唢呐吹奏班子。 汶阳镇砖舍村李氏唢呐,六代家族式传承,距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现有12人从事这项传统的...
1579
知识出处: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 类型: 艺术
高跷牌坊[肥城市]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肥城市边院镇东向北村高跷牌坊历史久远,影响区域广泛,在清朝嘉庆年间 (1796一1820)就颇负盛名,表演者人人都有拿手好戏,个个都会独门绝活。 生于清嘉庆年间的创始人董玉武从小就十分热爱民间龙灯狮子...
1580
知识出处: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 类型: 其他
肥城桃栽培技艺[岱岳区]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春秋左氏传》记载,肥城有桃早于春秋时期。1726年《山东通志》载:“桃产肥城者佳,临清次之,分销各处。”肥城桃主产于肥城境内中部山区一一新城、桃园、仪阳三个乡镇,惟“固留诸庄出者尤佳”。 1...
1581
知识出处: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 类型: 其他
尚氏铜艺[肥城市]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肥城尚氏锔艺始于清代中后期,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 创始人尚兴义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出生。9岁时尚兴义为了活命,随一红炉师傅奔走他乡,开始了打铁的学徒生涯。后改行干起了锔缸锔盆的行当,以此...
1582
知识出处: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 类型: 其他
徐氏锡具制作技艺[肥城市]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徐氏锡具制作技艺,是肥城西徐村徐茂葵老艺人在继承传统锡具制作方法的基础上与徐氏后人不断创新发展而来,距今已近200年的历史。 徐氏锡具制作创始人徐茂葵出生于清代咸丰元年(1851年)西徐村一个...
1583
知识出处: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 类型: 民俗
松木雕刻民俗 [肥城市]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肥城位于鲁中的泰山西麓,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文化底蕴深厚,桃木资源丰富,为桃木雕刻民俗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地理环境。 据古书记载,桃木雕刻民俗源于《淮南子•诠言》中后羿死于桃棒的传说...
1584
知识出处: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 类型: 其他
安驾庄梁氏正骨[肥城市]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驾庄梁氏正骨由梁增生先生始创于清雍正末年,取字号“德兴堂”,距今已有270余年的历史。 1929年《泰安县志》记载:“增生,字莲峰,安驾庄人,精岐黄并发明接骨,凡跌打车轧皮不破而骨碎者先接好,...
1585
知识出处: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 类型: 其他
洪徳堂于氏中医皮肤病疗法[肥城市]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洪德堂”于氏中医皮肤科始创于清道光年间,创始人于继成(1838一1899)长于治疗疮疡顽癣,取字号“益寿堂”。 第三代传承人于连河(1898一1948)行医于肥城市边院、过村及泰安西...
1586
知识出处: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 类型: 其他
石横武术[肥城市]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石横武术始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鲁中和鲁西一带至今流传着“枪不扎石横,镖不打铜城“的俗语。石横武术汇太极长拳门、少林棍棒、杨家枪法之长,吸收刀、枪、棍、剑、鞭、拳等多...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