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徳堂于氏中医皮肤病疗法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唯一号: 151534020220000091
专题名称: 洪徳堂于氏中医皮肤病疗法
文件路径: 1515/01/object/PDF/151510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0128.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产地: 肥城市

专题描述

洪徳堂于氏中医皮肤病疗法[肥城市]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洪德堂”于氏中医皮肤科始创于清道光年间,创始人于继成(1838一1899)长于治疗疮疡顽癣,取字号“益寿堂”。 第三代传承人于连河(1898一1948)行医于肥城市边院、过村及泰安西南一带,1925年迁至宁阳县华丰镇湖村,行医于曲阜北汶河南、华丰磁窑一带,改堂号为“洪德堂”。第五代传承人于洪文,著有《洪德堂皮肤病治验》1部,积累临床医案7卷,特别是他的《皮肤通天论》,使“洪德堂”有了独立完整的临床指导辨证理论体系,理、法、方、药自成一体。 在继承传统医学整体论、平衡论、求本论、辨证论的基础上,“洪德堂”经过历代前人的总结归纳,形成了 “皮肤通天论”,对皮肤病的病因病机认识更加深入准确。 坚持“三正”原则:即正统中医中药、正宗道地药材、正规炮制方法。“洪德堂” 重用汤剂治本,内服外用,标本兼治。根据不同疾病分别采用内服汤剂、熏洗法、敷熨法、涂抹法、膏药外贴法等,具有“简、廉、便、验”的特点。 “洪德堂”现有家传的治疗各种皮肤病有效处方175个,其中内服汤剂处方150个, 外用烫洗方10个,膏药方3个,散剂方4个, 酊剂方8个。 “洪德堂”于氏皮肤科从理论指导到临床治疗用药都对传统中医学有所创新,很多内容填补了传统医药的空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知识出处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出版者:山东友谊出版社

泰山悠久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无数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是泰山文化最形象、最生动、最鲜活的载体,是地域生活的积淀,是泰安的文化符号,是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是最古老也是最鲜活的文化历史传统,是民族文化之根,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是强市富民的重要条件,也是幸福泰安的重要标志。因而,传承发展利用好泰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战略资源,对全面推进富民强市和幸福泰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

相关地名

肥城市
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