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横武术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唯一号: 151534020220000096
专题名称: 石横武术
文件路径: 1515/01/object/PDF/151510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0137.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产地: 肥城市

专题描述

石横武术[肥城市]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石横武术始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鲁中和鲁西一带至今流传着“枪不扎石横,镖不打铜城“的俗语。石横武术汇太极长拳门、少林棍棒、杨家枪法之长,吸收刀、枪、棍、剑、鞭、拳等多种套路,逐渐形成了套路多、器械全、岀手猛、速度快、灵活多变的特征。徐家枪、梅家棍、邹家皮锤是其代表。石横武术门派繁多,其中代表传承人有张昭基、尹逊东、徐光增、徐复臣、朱士汉、宗成荣、宗成华等。 石横武术代代相传,承袭至今,习武宗旨明确,武风正派,武德高尚,随着时代的发展,石横武术由过去的保家护院、惩恶扬善转变为现在的凝聚民族魂魄,历练意志和强身健体的体育活动。 石横武术属太极长拳门、少林派、杨家枪法。目前,石横传统武术已形成100余种套路。 石横传统武术在传承中,对习武者注重武德教育。其内容:“文之有文士者,而不可无武备乎,吾故于此术公布于天,传留于后世。损人之术不可不传,又不可不择人而传。法曰:不忠不孝者不传,不仁不义者不传, 贪色好勇者不传,不谨慎者不传。”石横武术是广泛流传于齐鲁大地的优秀传统武术文化,是中华传统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悠久的历史性、鲜明的民族性和厚重的文化性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在民间自发的一代又一代传承发展中,从那些刀、枪、剑、棍、拳术套路所呈现出来的哲学观、伦理观、搏击观都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知识出处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出版者:山东友谊出版社

泰山悠久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无数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是泰山文化最形象、最生动、最鲜活的载体,是地域生活的积淀,是泰安的文化符号,是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是最古老也是最鲜活的文化历史传统,是民族文化之根,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是强市富民的重要条件,也是幸福泰安的重要标志。因而,传承发展利用好泰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战略资源,对全面推进富民强市和幸福泰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

相关地名

肥城市
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