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缪天舜” 相关
共 17 条 1 / 2
1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五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讲述了蒋介石寻找替身的故事。在抗战时期,由于蒋介石担心自己的安全问题,因此他决定找一个替身来代替自己出席一些公开场合的活动。这个替身就是何云将军。文章详细描述了何云接受特殊使命的过程以及他的表现,包括他对领袖的忠诚、对领袖生活习性的...
2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五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平阳县小学走出的三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姜立夫、苏步青和伍荣生。姜立夫是几何学权威,曾创办南开大学数学系,被称为中国现代数学的拓荒者;苏步青是微分几何学的奠基人之一,奠定了我国微分几何研究的基础;伍荣生则在大气动力学、边界层动力学...
3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二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平阳县近代教育始于1902年,以平阳县学堂、鳌江公学和集福学堂为代表。这些学堂的建立受到维新思潮和民族危机的影响,旨在开启民智,振兴国家。学校历史悠久,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培养了众多知名人才。鳌江小学更是具有革命活动背景,是浙南特委...
4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回顾作者在平阳一中学习的经历,描述了学校的生活环境,照明设备的变迁以及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最后对学校的现代化建设进行了简要介绍。
5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1954年学校安装小型发电机提供电力,学生初次接触电灯,经历停电因空袭影响;1955年电厂增加功率向学校送电,改善灯光条件,购置广播器材,提升教学和集会效果。
6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解放初期,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学生人数激增,寝室紧张,男生居住外校;寝室在礼堂、外寺、东岳观,面临狭小、凉爽的宿舍环境以及臭虫困扰。学校关心学生健康,采取铁锅煮臭虫措施。学校为学生谋福祉,尽心尽力。
7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解放初期学校文艺生活丰富多彩,包括集体舞、文艺汇演、电影放映等,教师文艺骨干组织演出,学校加强文娱活动。半个世纪后,平阳中学搬迁至新校区,现代化设施完善,建筑典雅,传承历史文化,成为现代化校园。
8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张之伟的个人经历和贡献,他是一位儿童文学史研究者,曾在儿童文学领域发表论文和著作,并获得了许多荣誉和赞誉。
9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三辑 | 类型: 正文
黄埔军校是1924年创办的革命军事学校,旨在培养军事指挥人才,挽救危亡中的中国。它经历了多次名称变更,并分为不同时期的校址。许多平阳县(含今苍南县)的热血青年投身其中,为革命奋斗。本文介绍了部分教官和学员的事迹,如汤敏中、林珍、朱程和吕融。...
10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三辑 | 类型: 正文
陈锡琛,平阳县学堂首任堂长,国学根柢深厚,对教育与公益事业热心投入。他积极参与变法改革,与刘绍宽共创平阳县学堂,并创办多所学校,推动平阳办学风气。同时,他主管平阳县财政田赋五年,廉洁奉公,调解乡里民事纷争,深受民众尊敬。孙中山总统曾褒奖他的...
11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四辑 | 类型: 正文
文章介绍了平阳县的师范教育历史,从1902年的平阳县学堂到现在的温州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师范教育在解决师资不足和提高教育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2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四辑 | 类型: 正文
这段文字记述了王阜彤老师的经历。他是浙江温州郑楼镇人,1916年出生。毕业于浙江大学后,担任温州师范学校的语文教师和班主任。他是一位关心国家、热爱革命的知识分子,解放初期参加了党的学习和工作。他从事语文教学和工会工作,并参加了中国民主同盟的...
13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四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温州地区以温州话为主,同时还有闽语、畲语、蛮话、蛮讲、金乡话、大荆话、罗阳话等方言。许多著名的语言学家也出自温州地区,包括颜逸明、温端正、郑张尚芳、潘悟云和游汝杰等人。颜逸明主要研究吴越方言,特别是方言边界的问题。他在方言研究领域...
14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七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叙述了从准备下乡到抵达农村的过程,包括家庭的经济状况、兄弟姐妹的选择、市里的动员和威胁、欢送仪式和初到农村的适应过程。
15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七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描述了粮票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包括粮食供应紧张、粮票品种繁多、粮票紧俏以及相关的刑事案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粮票制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成为珍稀的“历史文物”。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