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早期创办的三所学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443
颗粒名称: 我县早期创办的三所学校
分类号: G529.55
页数: 4
页码: 19-2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平阳县近代教育始于1902年,以平阳县学堂、鳌江公学和集福学堂为代表。这些学堂的建立受到维新思潮和民族危机的影响,旨在开启民智,振兴国家。学校历史悠久,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培养了众多知名人才。鳌江小学更是具有革命活动背景,是浙南特委的活动中心。
关键词: 平阳县 近代教育 鳌江公学

内容

我县近代教育始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是年设立的平阳县学堂(今平阳县中心小学前身)、鳌江公学(今鳌江小学前身)和集福学堂(今山门镇东屿小学前身),为全县最早创办的三所学堂。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清廷腐败无能,激起广大人民及一批开明士绅的愤慨。乡里先贤刘绍宽生长于晚清,当时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他深切体会到变法改革的必要性。在当时变法维新思潮的影响下,他考察了瑞安利济学堂、学计馆(瑞中前身),阅读了日本教育改革名著《文学兴国策》等,对教育开启民智,振兴国家的作用有了进一步认识。特别是在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他到北京参加进士考试,亲身感受到那场改革运动的汹涌波涛。如黄绍箕“推尊西学”强调“必须整顿学堂”。在上海,他与宋恕作了几次长谈,“盛称日本学校政治之善”,开启“民智”之重要。这些都是创办平阳县学堂的思想基础。
  当时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和约,全中国陷入水深火热的半殖民地深渊。慑于全国的反抗怒潮,清廷不得不实施一些改革。如诏令各省、州、县设立学堂。温州基督教会设立艺文学堂;瑞安孙诒让将学计、方言四馆合并成普通学堂,并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正月开学。平阳新任知县胡为和,与刘绍宽都是丁酉科拔贡,以同年身份找他商量,请他出面办平阳县学堂,并任监督(即今校长)。刘当时任龙湖书院山长(即负责人),他认为办学堂必须请有实力的乡绅陈筱垞(陈锡琛)出任监督,而龙湖书院“院址狭隘,不足以容生徒,须借县婴局为之。”他身承“可作教习,主持教务”。后来,陈筱垞又将监督让予县学训导(相当于今教育局长)吴承志,自己任堂长。教员除刘绍宽、陈子蕃外,还聘请上海圣约翰书院毕业的江苏人陆震任西方教习。县学堂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农历五月十四至十九日分三次招考学生,共招正取40名,备取20名。农历五月二十五日(6月30日)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胡大令亲临,先谒圣,次教习,次总理(今总务主任)司事、次学生。胡令乃拜教习,教习同拜,学生进拜教习。礼毕,胡去,监督吴广文师来讲授《论语》首两章。午后二时分发诸生书籍笔墨等。
  随着学校的发展,又陆续延请王子秩、吴次垣等来任教。翌年,县学堂改为中学堂,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改为高等小学堂,宣统二年(1910年)秋,项雨农接任堂长。
  民国元年(1912)教育部令各级“学堂”改“学校”,因此该年春改为“平阳县第一高等学校”,由中国同盟会会员原担任孙中山机要秘书,与陈其美(英士)结为至交的黄树滋(黄实)担任校长。
  著名数学家姜立夫、苏步青,原国民党中央日报社社长马星野,著名外语专家吴景荣,原同济大学党委书记阮世炯等都曾在此就读。
  鳌江小学肇自清光绪廿三年(1897),由陈仲芸、王志澄、王惺园三人创办的鳌江书院,设在杨爷殿(海神庙)文昌阁内。1902年校名改为“鳌江小成学院”,由日本留学归来的陈兢生制定学院章程,并请陈楚青出任校长。1904年易名为鳌江公学。
  学校不但历史悠久,且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历史学家王栻曾撰书曰:“鳌江公学不是一所普通小学,是甲午战后维新运动的产物。当时大家受战败的剌激,认为非努力教育事业,好好训练下一辈儿童与青年不足以复仇雪耻”。1902年,绍兴籍教员陶焕卿(又名陶成章,浙江光复会负责人之一)、龚薇生(又名龚宝铨,系章太炎女婿,曾任浙江省图书馆馆长)、陈荻生(又名陈大齐,北大教授,曾任国民政府考试院副院长)三人住宿该校,宣传革命,学校曾被疑有革命党活动而遭当局非难。不久三人奔走革命而去。1938年,在刘英同志指示下,由教员项经川、杜贤宏、陈素瑶等同志秘密组织中共浙南特委鳌江中心支部,从事革命活动。同时在附设“临时中学”,聚集革命志士,宣传抗日救亡,名震浙南。1947年,学生以“反饥饿,反内战”为内容的节目参加县童子军大检阅,激怒当局,校长项经川不久被迫离任。1949年5月,校长颜福清在校主持召开鳌江地区和平谈判会,支持共产党代表解散国民党鳌江自卫大队、盐警中队,并促使其全部缴械。50年代在校长侯昆梅带领下,致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成绩卓著,荣获“全国红旗单位”称号,成为浙江文教系统的一面旗帜,侯还出席过全国群英会。
  建校以来,学校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人才,其中不乏知名学者、专家、党政军干部、企业家等。如金冶、李启录、杨力航等将军;荷兰华侨会长梅旭华;原全国人大常委,著名解剖学家张鋆;历史学家、南京大学教授王栻等都曾就读于此。
  清光绪廿八年(1902)乡绅池鸣阳(又名日旭)倡办于集福寺的集福学堂是山门镇东屿小学的前身。池鸣阳与陈子蕃一起推行新学制,得到创办“会文书院”的陈少文的支持,于是诞生了集福学堂。刚开办学堂时,日常事务由地方士绅池建侯与曾起物主持。集福禅寺也拨出部分寺田作学田,补充办学经费。1912年迁屿边村郑氏宗祠,称集福初等小学校。新中国成立后迁现址(屿边宫),现改为山门镇东屿小学。学校规模虽小,但具有光荣革命传统。革命烈士林垂清(地下党平阳县委委员兼武装工作部部长)曾在此就读。学生中有陈观威(中共平西区委委员、一分区书记)等十多位烈士为革命事业献出宝贵生命。
  平阳县小、鳌江小学及山门东屿小学创办迄今已一百余年。我县能有如此历史悠久的学校,实在是值得自豪,此乃平阳之光荣。我们后学者不仅要缅怀乡里先贤的业绩,继承与发扬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更要展望未来,为振兴平阳教育事业,为造就21世纪祖国建设人才作出更大贡献。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二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二辑》

本书收录了《我县早期创办的三所学校》《致力于温州蚕桑教育的周宏毅》《台湾幼儿教育专家苏爱秋》《我与平阳老年大学》《平阳戏剧古今谈》《越剧名演员陈剑秋》《平阳木偶名师许家卿》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缪天舜
责任者
刘绍宽
相关人物
胡为和
相关人物
陈筱垞
相关人物
吴承志
相关人物
陆震
相关人物
项雨农
相关人物
黄树滋
相关人物
姜立夫
相关人物
苏步青
相关人物
马星野
相关人物
吴景荣
相关人物
阮世炯
相关人物
陈仲芸
相关人物
王志澄
相关人物
王惺园
相关人物
陈兢生
相关人物
陶焕卿
相关人物
龚薇生
相关人物
陈荻生
相关人物
项经川
相关人物
杜贤宏
相关人物
陈素瑶
相关人物
颜福清
相关人物
侯昆梅
相关人物
金冶
相关人物
李启录
相关人物
杨力航
相关人物
梅旭华
相关人物
张鋆
相关人物
王栻
相关人物
池鸣阳
相关人物
林垂清
相关人物
陈观威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鳌江小学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