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泰安市” 相关
共 1994 条 33 / 133
481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物资管理是建国后的一项新工作。建国 初期,农业生产资料由供销社经营,工业生产 资料由工业主管部门垂直供应。
482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建筑材料公司1964年,物资综合公司 设“三类建材物资”领导小组,管理全县砖、 瓦、石灰、沙、石等三类建材产品的产、供、销。
483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金属材料建国前,境内金属材料实行 自由交易,有生铁、熟铁、铜、银、钢几种,经营 量很小。建国后,金属材料属于国家专控物 资,由需用单位的主管部门分配供应。
484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泰安的饮食业发展较早,清末民初泰城 设有饭店16家,从业人员124人,较有名气 的有“同和春”、“义和春”、“元和春”、“聚宾 楼”、“心中乐”、“桃园春”、“大兴饭店”、“万兴 饭店”等,主要分布在财源街、大关街、通天街。
485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泰安的饮食业发展较早,清末民初泰城 设有饭店16家,从业人员124人,较有名气 的有“同和春”、“义和春”、“元和春”、“聚宾 楼”、“心中乐”、“桃园春”、“大兴饭店”、“万兴 饭店”等,主要分布在财源街、大关街、通天 街。1925年发展...
486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旅馆招待所泰安的旅店业比较兴盛,一因泰山香火会,二因交通比较方便。清末,泰城洼子街、南关、 西关、北关、通天街等处为旅店集中处。每年 香火会期间,朝山进香的人云集泰山,临时客 店增多。
487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清乾隆二十五年《泰安府志》载,泰安县 有集市52处。1948年,境内战事频仍,泰城、大汶口及较大 村镇的市场贸易均趋衰落,其他农村集市,一 般尚能维持。建国后,泰城下河桥市场一带发展为城 乡物资交流中心,天天成集。
488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清乾隆二十五年《泰安府志》载,泰安县 有集市52处。1948年,境内战事频仍,泰城、大汶口及较大 村镇的市场贸易均趋衰落,其他农村集市,一 般尚能维持。
489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30年代,泰城、大汶口的市场设有固定货棚、货摊。解放初期,泰城多数小商小贩无固定经营场地。建国后,泰城除有固定门市外,凡农民进城岀售农副产品均在指定地点进行交易。
490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清末至1945年前,集市管理除税收由牙 纪承包外,其他有关分行划市、场地设置等问 题均由地方基层行政组织负责。
491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山会、庙会 清末至抗战前,境内有大小 山会、庙会50多个,每年在既定日期举行,会 期3天、6天、8天、10天、12天不等,与会者 数万乃至十数万不等,外埠人士亦来赴会。
492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泰安为农业大县,民国时期的泰城和大汶口是重要的粮油集散地。《中国实业志.山东》记 载,1933年前泰安每年从徐州、东北等地输入的高粱、豆子、豆饼约390万公斤;输往济南、青 岛等地小麦280万公斤、花生油175万公斤、花生米1250万公斤。
493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建立后,县公署兼理漕米事宜。1914 年县设田赋征收处,县知事为征收处主任。
494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建立后,县公署兼理漕米事宜。1914 年县设田赋征收处,县知事为征收处主任。1928年后,国民县政府财政科兼管田赋征 收。抗日战争时期伪县公署财政科管理田赋 征收。库,管理粮食事宜。
495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35年来,粮食局及下属机构征购粮食160849万公斤,销售粮食120845.5万公斤;征购油料折油4123.8万公斤,销售食油2984.55万公斤;调入粮食41380.5万公斤, 调出粮食73889.5万公斤;调岀油及油料折油1941....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