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集市分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泰安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2000058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集市分布
分类号: F713.3
页数: 3
页码: 286-288
摘要: 清乾隆二十五年《泰安府志》载,泰安县 有集市52处。1948年,境内战事频仍,泰城、大汶口及较大 村镇的市场贸易均趋衰落,其他农村集市,一 般尚能维持。
关键词: 集市贸易 集市分布

内容

清乾隆二十五年《泰安府志》载,泰安县有集市52处。津浦铁路通车后,工商业不断发展,至1929年有集市107处,分布于泰城、大汶口、上高、西张店、西羊楼、颜张、后省庄、旧县、逯家庄、邱家店、许家庄、红庙、后燕家庄、山口、黄前、范家庄、祝阳、梭庄、下港、里官庄、上港、姚庄、崔家庄、化马湾、茌家庄、崅峪、西庄、苏家庄、留送、上庄、渐汶河、东牛、满庄、洪沟、北集坡、篦子店、许家埠、宅子、柏子、颜谢、西遥、南留、崔村、朱家庄、东良庄、东良父、茅茨、西良父、阳关、大房村、北腾村、
  乡城、南良父、南望、北望、桥沟、山阳、石崮、柴城、尧山、沈于、楼德、延东、宣洛、宫里、天宝寨、时家庄、山东、绳家峪、高平、石莱、放城、华村、涝坡、孙家泉、崔家庄、粥店、辛庄、六郎坟、大堰堤、黑水湾、天平店、夏张、鱼池、白楼、道朗、玄家楼、王士店、西界、砖舍、东向、马庄、孙家庙、孝门、河口、埠上、吴家店、洼里、边家院、安驾庄、高淤、上庄炉、坡庄、李家店、张侯、孙伯、南栾任。
  1931-1937年,境内政局稳定,有20多个大村镇先后发展成为农村市场贸易中心,较大者有天宝寨、楼德、山口(各有商店50余家)、宫里、范镇、夏张、崅峪、安驾庄、边家院(各有商店30余家)、渐汶河、化马湾、崔家庄、邱家店、颜张、旧县、鱼池、道朗、北集坡、满庄、良庄、东牛(各有商店20余家)。1938?1948年,境内战事频仍,泰城、大汶口及较大村镇的市场贸易均趋衰落,其他农村集市,一般尚能维持。随着斗争形势的变化,有些集市越赶越大(如渐汶河集),有些靠近敌伪据点的集市则成了半天集,有些集市则渐渐萎缩以至消失(如留送集,西庄集)。
  建国后,泰城下河桥市场一带发展为城乡物资交流中心,天天成集。农村集市因行政区划变动而划岀者除外,至1953年共有69个,其中万人以上的大集2个(大汶口、山口)、5千人以上的12个、3千人以上的10个、2千人左右的25个、千人左右的20个。1958年“大跃进”兴起后,许多集市被取消或关闭,保留的少数集市大大衰落,原来的整天集从此成了半天集或早集。1963年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集市逐渐恢复正常。“文化大革命”中,集市被诬为“资本主义阵地”,撤销32个,保留37个。撤销的集市有上高、西羊楼、西张店、颜张、燕家庄、东张、赵汶、宋家庄、石屋志、茌家庄、苏庄、鲁西、北望、许家庄、朱家庄、东良父、乡城、延东、宣洛、山阳、西界、西遥、大汶口三八集、孙庙、东牛、对臼、白峪、篦子店、赵家店、黑水湾、小辛庄、白楼集。保留的集市有省庄、徐家庄、刘家庄、旧县、渐汶河、邱家店、山口、范镇、祝阳、姚庄、麻塔、黄前、大津口、下港、下里、上港、崅峪、化马湾、上庄、崔家庄、房村、东南望、良庄、茅茨、大汶口、颜西、马庄、满庄、南留、北集坡、洪沟、夏张、玄家楼、道朗、鱼池、粥店、六郎坟集。其后,合并集市,统一集日,反复变动数次,给人民群众造成很多困难。
  1979年后,城乡集市发展很快,恢复了原撤销的32个集市,同时又岀现万人以上的大集2个(范镇、崅峪)。泰城新建了岱北、南门、东关、洼子街、顺河北路、文化西路、小桥子、车站街、青山街、三里等市场。至1981年,万人以上的大集又增2个(夏张、黄前),5千人以上的集市发展到20个,3千人以上的集市发展到12个,2千人以上的集市发展到30个,千人以上的集市2个。
  1983年,城乡集市共107个。其中五天一集改为五天二集的有省庄、渐汶河、山口、范镇、祝阳、下港、崅峪、上庄、良庄、北集坡、夏张、道朗12个,大汶口改为天天集,渐汶河成为小商品市场,车站街成为农副产品批发专业市场,各办事处(原公社)驻地都岀现天天市,基本解决了集期少、场地小、人群拥挤、交易不便的问题。
  1984年,全市共有集市120处,其中农村集市107处,泰城市场13处。城乡集市贸易日期表(1984年)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在省、市、区各级关心支持下,经过修志人员的戮力工作,终于杀青付梓。泰安的同志嘱我为市志作序,盛意难违,谨将所思所想置诸简端。五岳之首泰山雄踞泰安市北部,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泰山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泰山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局部缩影。远在新石器时期,繁衍生息在现泰安境内汶水流域的东夷人便创造了名贯遐迩的大汶口文化,与继之而来的龙山文化描绘出山东地区史前文明的斑斓画卷。

阅读

相关地名

泰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