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市场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泰安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2000058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市场建设
分类号: F713.3
页数: 1
页码: 289-289
摘要: 30年代,泰城、大汶口的市场设有固定货棚、货摊。解放初期,泰城多数小商小贩无固定经营场地。建国后,泰城除有固定门市外,凡农民进城岀售农副产品均在指定地点进行交易。
关键词: 集市贸易 市场建设

内容

30年代,泰城、大汶口的市场设有固定货棚、货摊。其他集市,固定摊贩均有布棚、货床,一般行业有场地。解放初期,泰城多数小商小贩无固定经营场地。建国后,泰城除有固定门市外,凡农民进城岀售农副产品均在指定地点进行交易。泰城确定洼子街和下河桥以南十二连桥以北为农贸市场,场内划分粮食、蔬菜、家禽、鲜蛋、百货、木料等市口。1963年,在48个集市的粮食交易市场配备磅秤24台、手秤17杆。其后,又在泰城、大汶口、山口等大集市设立标准尺、标准秤。
  1980年,在泰城文化西路、顺河北路、洼子街市场建立固定货棚2500米、货台1500米。1981年,建成岱北市场,面积4500平方米;顺河北路市场因选点不当,建成后无人问津,被迫拆除,损失7万元。1983年,新建扩建岱北、文化西路、东关、新市场等大小市场13个,内设固定摊位8900个。1984年,建设玻璃钢瓦棚783米(其中泰城批发服务部市场523米、祝阳260米)、水泥服务台780米(其中夏张500米、北集坡120米、邱家店30米、满庄130米),崅峪扩建市场长1000余米、宽20米,搬迁农民45户。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在省、市、区各级关心支持下,经过修志人员的戮力工作,终于杀青付梓。泰安的同志嘱我为市志作序,盛意难违,谨将所思所想置诸简端。五岳之首泰山雄踞泰安市北部,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泰山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泰山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局部缩影。远在新石器时期,繁衍生息在现泰安境内汶水流域的东夷人便创造了名贯遐迩的大汶口文化,与继之而来的龙山文化描绘出山东地区史前文明的斑斓画卷。

阅读

相关地名

泰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