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泰安市” 相关
共 1994 条 18 / 133
256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累年平均闻雷日数7月最多,为13. 6天;8月 9. 3天。雷击现象山区多于平原,岭地多于洼地。下港、徂徕、崅峪、良庄、北集坡、道朗雷击事 故较多,为1年1遇。
257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清乾隆到宣统150多年间,泰安人口年均增加1784人。民国初期,人口增长较快。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因战乱、灾荒人口显著减少。建国后,人民生活安定,人口急剧增长。
258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1756年,全县人口 308785人,每平方公里95.9人。1910年,有583669人,每平方公里181. 32 人。1926年,有692414人,每平方公里215.1 人。1932年,有904585人,每平方公里281 人。
259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1671年至1910年的239年间,全县人口增加315598人, 年均增加1320. 5人。1933年期间,人口增加320916 人,年均增加13953人。1937-1949年,因战 争、灾荒,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260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据旧志记载,明清时期,许多移民从山 西、河北和本省其他地方迁来泰安定居,也有 因任职和经商等迁入者。民国时期,迁入量较 少。
261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泰安自古以来,主要为汉族居住地,元代 始有回族迁入,清代满族迁入。1910年,全县 人口中,汉族573607人,约占总人口的 98.27%,回族10062人,约占1.72%,还有 少量满族、蒙族人口。
262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泰安自古以来,主要为汉族居住地,元代 始有回族迁入,清代满族迁入。1910年,全县 人口中,汉族573607人,约占总人口的 98.27%,回族10062人,约占1.72%,还有 少量满族、蒙族人口。
263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长期以来,境内男性多于女性,建国前性 比例差异较大。
264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第一次生育高峰使少年人口比例增加, 1964年,全县15岁以下人口 387314人,占总人口的42.1%.15-25岁人口 160369人,占总人口的17.43%。65岁以上人口 40567人,占总人口的4.2%。
265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文盲半文盲占总人口的90%以 上。1919年,大学毕业生77人,占总人口的 0. 12%。;小学毕业生1500余人,占总人口的 2. 4%。全县学龄儿童61065人,入校的5979 人,入学率为9.8%。
266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初年,境内居民绝大多数务农,有少 部分人从事教育、卫生、商业、手工业等行业。1949年,农业人口 702100人,占总人口 的98. 3%;非农业人口 12000人,占总人口 的1.7%,其中从事各种行业的职工5522 人,占总人口的0...
267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婚姻建国前,富裕人家有的男子十几 岁即结婚,亦有娶妾者。贪穷人家男子多在二 三十岁结婚,终身当“光棍”者并不鲜见。
268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重修泰安县志》记载,全县有304个姓氏,主要有宋、张、李、范、刘、燕、武、卢、赵、安、朱、游、高、贾、王、汪、吴、马、侯、陈、杜、孙等。
269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统计表
民国时期,广大人民生活贫困,医疗卫生水平很低,婴儿死亡率较高,人均寿命35岁。建国后,人民生活安定,医疗饮食改善,人均寿命逐渐增加。1962年统计,男42.3岁,女44.7岁,平均43.5岁。
270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统计表
建国前和建国初期,人口生育处于无政 府状态。1957年9月,县成立“节育工作委员 会”,宣传并提倡节育。1963年,县设“计划生 育委员会",开始培训计划生育宣传员和技术 人员,并开展节育手术。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