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自然变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泰安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2000035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自然变动
分类号: C924.21
页数: 2
页码: 85-86
摘要: 1671年至1910年的239年间,全县人口增加315598人, 年均增加1320. 5人。1933年期间,人口增加320916 人,年均增加13953人。1937-1949年,因战 争、灾荒,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关键词: 人口变动 自然变动

内容

1671年(清康熙十年)至1910年(宣统二年)的239年间,全县人口增加315598人,年均增加1320.5人。
  1910?1933年期间,人口增加320916人,年均增加13953人。1937-1949年,因战争、灾荒,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建国后,1953-1957年,岀现第一次生育高峰时期,年均增加人口16371.4人,自然增长率为22.38%。1958?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育龄妇女营养不良,疾病增多,人口生育处于低谷,自然增长率年均10.61%。,其中最低点1959年为4.35%。1962年,人口生育开始回升,至1973年,形成第二次生育高峰,年均增加25634.6人,自然增长率为24.63%°。其中“文化大革命”初,由于政府机构瘫痪,1968年自然增长率回升到29.44%。。因实行计划生育,1974年后再次岀现低谷,人口增长率一直未超过12%。,至1984年,年均增加11412人,自然增长率为9.24%。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在省、市、区各级关心支持下,经过修志人员的戮力工作,终于杀青付梓。泰安的同志嘱我为市志作序,盛意难违,谨将所思所想置诸简端。五岳之首泰山雄踞泰安市北部,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泰山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泰山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局部缩影。远在新石器时期,繁衍生息在现泰安境内汶水流域的东夷人便创造了名贯遐迩的大汶口文化,与继之而来的龙山文化描绘出山东地区史前文明的斑斓画卷。

阅读

相关地名

泰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