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柯庆德” 相关
共 9 条 1 / 1
1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漳浦县旧县衙门前有一块戒石碑,传说能镇压妖精,其实只是用来告诫官吏的铭文。戒石碑始创于宋乾德三年,漳浦县可能未立戒石碑。明朝第一任漳浦知县张理则于洪武三年扩建县署的同时,在县署仪门内建有“戒石亭”。
2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漳浦县中心小学的发展历程,从废除科举制度后的中西小学堂开始,经过多次更名和调整,最终成为现在的武营中心小学。
3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漳浦县在民国初年设立了民众通俗馆,后来在1934年设立了民众教育馆,馆址在县政府后楼,内设阅览室,陈列各种报刊,供群众阅览,并有体育设备。1937年,民众教育馆改为民众中心学校,以张顺福为校长,招收失学儿童入学,免费发给教科书。1...
4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漳浦县在民国时期由于教育经费短缺和小学教育普及程度低,推行了短期小学和义务教育,以解决乡村儿童的上学问题。这些学校主要利用祠堂、庙宇作为校舍,由学生自己搬来课桌椅。后来改为简易小学,采用初级小学课本,以三年读完四年课本。同时,政府...
5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漳浦县旧县衙门口曾有一座仪门,是进入县衙的第一道大门,一般人不敢乱闯。后来民国时期,福建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在漳浦成立,县政府门前墙外一片空地布置一新,东边筑钟楼,西边筑凉亭,周围栽花种草。那神秘的碑石仍立原地,但它的威严已被...
6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漳浦县中心小学自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开始推行学校教育,历经多次学制改革和校名更迭。民国时期逐渐形成完整学制,增加各种课程,教学质量高。抗日战争时期,学校经历空袭和迁徙,但坚持教学并热心抗日救亡运动。战后,学校规模扩大,教员和...
7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漳浦县实验小学的历史沿革。该校最初是一所县办儒学,后改为中西学堂,再改为县立两等小学、县立第一小学等。在1934年,该校被合并为漳浦县立第一中心小学,之后又经历了多次更名和调整。1949年9月下旬,漳浦解放后,所有中心国民学校...
8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章回忆了初中同学杨志坚在民国时期的小学教育经历,以及他参加革命工作后在不同岗位上的表现和贡献。杨志坚擅长左手书法,学业成绩优异,曾获得兵团级的模范先进工作者奖励,并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功臣等。他在革命事业中表现出色,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贡献...
9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漳浦县的师资文化素质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帝制社会时期,教师分为经师和启蒙教师两类;民国时期,政府倡办“中西学堂”,教师通过短期训练改造成为学堂教师;新中国建立后,党和人民政府重视教育工作,通过在职培训和接受大中专毕业生...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