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宁河县现代产业园区” 相关
共 2432 条 49 / 163
721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龙灯八大帅”是一种民间广场艺术,起源于清朝光绪年间,已有百余年历史。该会以唢呐吹奏,堂鼓、堂锣、小钹伴奏。龙灯由若干人表演,龙身分若干节,一节一个人执杆,最前一人擎龙头,最后一人执龙尾。花会开始后,巨龙绕行八圈扩大场地,然后“八...
722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宁河县芦台镇的传统民间艺术表演罗汉会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由搬运工人在闲暇之余演变而来。罗汉会简单说就是人驮人,一个人驮起六七个人,或是几个人一层一层驮起数层。每个节目时间都是短暂成像,成功之时也就是成像成功之时,所以每个演员要身体...
723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竹马事花会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文化遗存,源自宁河县丰台镇。这个花会由8名演员表演,描绘了萧太后在侍卫和马童的陪同下骑马打猎的情景。演员们手持马鞭,勒马缰,身挎用竹片和布扎制的竹马,表演出翻山越岭、追赶猎物等细节场面。竹马事花会的特点包...
724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小车会”是一种以小车为道具的表演形式,通常需要十余名演员参与。表演内容主要包括误车、跑车、过桥等情节,曲调节奏欢快、动听。主要表演角色包括傻小子、小媳妇、老头儿、丑婆、拿鸟笼子的傻小子和双目失明的算卦先生等不同人物,通过服饰和动...
725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宁河县宁河沿海渔民的综合性民间广场艺术“飞镲”,起源于清朝光绪年间,以庆祝渔汛到来、祈求出海丰收平安为主要特征。飞镲以双手抓镲敲击作响与舞蹈相结合,人数一般为4到8人,每人英姿飒爽,手执一对直径一尺左右的飞镲,在飞镲的中孔内系软皮...
726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舞狮是一种以狮子舞和武术表演为主的民间艺术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舞狮在中国广泛流传,其中宁河舞狮以其高超的技巧、高难的动作和灵活多变的造型而闻名。
727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舞中幡是一种传统的表演艺术形式,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郑国大将颖考叔的舞大旗。舞中幡包括前后背花、朝天一炷香、金龙盘玉柱等多种舞式,动作惊险,技巧性高难度大。中幡是用竹竿制成的道具,重约三十多斤,长三丈有余,上面挂有方形布...
728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舞龙灯是中国传统文化活动之一,各民族都有此习俗。在宁河县,舞龙灯主要分布在宁河镇、潘庄镇、丰台镇、大北镇。早在明清时期就有此会,最初是因干旱求雨想以舞龙来祈求神龙,以保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729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高跷是一种源于中国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和沿海渔民捕鱼生活的传统表演形式。渔民在捕鱼时,会踩着两根木棍下海,趁涨潮时捕捞,退潮时就踩着两根木棍回来。为了表达丰收的喜悦,他们开始边扭边唱。后来,高跷表演吸收了戏曲故事,形成了集音乐、舞蹈...
730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宁河县传统大场子秧歌舞是一种具有地方风格和民间色彩的舞蹈形式。它最早产生于元代,一直流传至今,分布在全县各乡镇。大场子秧歌舞的特点是具有简单的故事情节和复杂多变的舞蹈动作,以及严格的处理节奏和调度。
731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宁河县大北村花灯会,源出一对落难艺人夫妇的热心传艺,他们留下来的花灯会表演,一直传承至今。花灯会分工有老先生、老婆儿、丑儿、淑女等角色,表演时配合默契,能使整个花会浑然一体,花灯具有群体伴唱的特点,能吸引很多观众加入伴唱。使用乐器...
732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碌碡会是一种民间表演,主要分布在宁河县的乡镇。表演道具是由布和长杆制成扎苇席的石碌碡。表演者通过推或拉的动作,展现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表演中还有两个小男孩和两个“姑娘”的加入,他们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碌碡会的演出布局分为两部分,前...
733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跑旱船,民间舞蹈之一,根据《白蛇传》故事编演。有两只玲珑俏丽的花船,旱船扎制非常漂亮。演员的俊秀和道具装饰的华丽是观众倾倒的原因。在表演中,两条船交叉跑,表现出翻江倒海之势。最后以管子为主奏,笙为烘托的曲调优美、婉转,歌声缠绵,叙...
734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宁河县长亭花会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表演,历史悠久,演绎的是《西厢记》中的一折。演出动作比较简单,由书童、张生、莺莺、红娘、车夫和书童六人担任主要角色,根据剧情需要进行举杯、嘱咐、惜别等表演。芦台长亭花会插曲共有四首,分别是《普天乐...
735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宁河县的篓子灯花会是一种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最后一拨演出。篓子灯花会包括判官和五鬼的角色,判官体内有灯光闪动,五鬼头戴旧梨筐,筐上糊上彩纸,墨画出鬼像,他们围着判官蹦跳并钻入鞭炮中受崩。该会之伴奏为锣鼓的闷声点与响...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