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天宝山” 相关
共 8 条 1 / 1
1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1965年春开始开发天宝大山,距今巳24年了。现在,重上天宝山,看见的不是当年的“荒山秃岭乱石坡”了,而是4.7万余亩郁郁葱葱的林、竹、果、茶园,真使人欣慰。我借此机会,把芗城人民开发天宝山的事实和成就忆述于下:。天宝山在芗城区天宝镇北5公...
2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雄伟、秀丽、富饶的天宝山,横亘在漳州市芗城区西北部。它是龙溪“八景”之一——“宝峰飞翠”。据《漳州府志》记载:“天宝屹然为郡之镇,五峰峭峢。去城三十里,周迥百余里。上有宝岩洞、芙蓉城、百丈泉、鬼漈坑……又有雷层、鳄鱼二寨及四角林。”
3
知识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雄伟、秀丽、富饶的天宝山,横亘在漳州市郊西北部。它是龙溪“八景”之一——“宝峰飞翠”。天宝山山青水秀。其北部,与华安交界;西北部,与南靖接壤。在水磨山也有一处瀑布,高一丈多。现在,芝山官山果场、天宝镇办场和五凤农场已建起喷灌工程,改善灌溉条...
4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雄伟、秀丽、富饶的天宝山,横亘在漳州市芗城区西北部。它是龙溪“八景”之一——“宝峰飞翠”。其北部,与华安交界;西北部,与南靖接壤。从东往西,金沙山、杨梅岭、仙山、三尖、二尖、大尖、角岭、五凤山、十二岭、风霜岭、崎虎岭、大帽山等十二峰排闼。有...
5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漳州天宝山,古称九龙山,山高千仞,有“五峰”、“十二尖”,周回百余里,踞芗城、南靖、华安三县(区)边境。天宝山下周边远古文化遗存丰富,已出土4—8万年的旧石器,是闽南最古老的文化遗存。有商周年代的石器、陶器,时漳地先人已有制陶、纺织及种植等...
6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石制品分为石核、石片、砍斫器和切削器4种①。其二是覆盖在红土层以上的,是一层红黄色砂质土,其中有燧石质原料制成的精美石器,约为地质时代的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期,距今约9千至1.3万年。上述发现说明漳地在4万年以前就有先人在这里生息,进行鱼...
7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天宝山东北麓九龙江支流汰溪有著名的“仙字潭摩崖石刻”,北岸崖壁有石刻5处,50多个符号,有的似武士,有的似舞者,有的似人头,有的似兽面。2005年在南岸崖壁又发现两处石刻,共10个符号,有两处似画,有头、腹、臂、指、腿,是极简单的人物线条画...
8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古代先人由于对大自然的奥秘不理解,产生敬畏心理,出现万物有灵的观念和对自然界的崇拜,如对天地、祖先、图腾崇拜,对山川、动植物的崇拜等。芗城区岳口街有一“石笋”高1米多,这是新石器时代古先人的生殖崇拜。“石笋”也称“男阳”。是继“女阴”崇拜后...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