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哈巴河县” 相关
共 349 条 6 / 24
76
知识出处: 阿勒泰地区交通志 | 类型: 正文
阿舍勒铜矿桥 位于距哈巴河县城15公里,山口电站下游2.5公里的哈巴河上。
77
知识出处: 阿勒泰地区交通志 | 类型: 正文
1959年完成货运量330吨(原统计558吨,周转量38382吨公里);1960年7078.53吨(原统计10921.6吨,周转量25315.3吨公里),以上数字均为剔除短途倒运之数。
78
知识出处: 阿勒泰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改吉木乃、哈巴河县佐为县。
79
知识出处: 阿勒泰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罗志奉派到阿山区哈巴河县任教育科长,后被投入迪化监狱审查。民国31~32年(1942~1943),复又任承化县中学教育主任。
80
1951年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阿勒泰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2月12~22日,阿山区第一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承化召开,会议通过发展农牧、沟通商贸、推广定居和逐步成立区乡政府的决议案。
81
1969年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阿勒泰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2月8日,青河县群众组织武斗,死3人,伤10余人,财产损失5400元。
82
1972年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阿勒泰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3月7日,“三支两军”人员第一批28名军人从地区“支左”单位撤离,撤离前对“一打三反”中的案件进行了复查,平反10起。阿勒泰县“三支两军”人员亦同时撤离,撤离前复查平反案件60件。
83
1974年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阿勒泰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1月14日,在吐鲁番修铁路的阿工团完成阶段性任务后,从2月1日起1824人并入阿克苏筑路支队,291人返回阿勒泰地区被安排到国营农场工作。
84
知识出处: 阿勒泰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阿勒泰地区总面积11.77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疆总面积的7.14%,东西长约402千米,南北宽约464千米。其中山地面积3.8万余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32.29%;河谷面积2.6万余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22.09%;荒漠(戈壁)面积4.46万...
85
知识出处: 阿勒泰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初年,阿勒泰地区建置沿袭清末旧制,为办事长官辖区。民国3年(1914)8月,改为阿尔泰地方,仍属中央政府管辖。至民国8年(1919)6月,裁撤阿尔泰地方,将其划入新疆省,改置阿山道。民国18年(1929),改阿山道为新疆第六行政区(阿山...
86
知识出处: 阿勒泰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初年仍沿袭清末旧制,只是改办事大臣为办事长官。阿尔泰办事长官公署内设民政局管理民政事宜,其下又相继设置民政分局、县佐等分理各地民务。民国元年(1912),设立哈巴河民政分局。民国2年(1913),设立承化寺县佐。民国3年(1914)6月...
87
知识出处: 阿勒泰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1950年,中共阿山地委领导各族人民,相继建立各级基层政权。1953年,民主协商建政工作结束,废除境内长期实行的封建爵职,建立区、乡人民政权,全区共建7县、23个区、80个乡。
88
知识出处: 阿勒泰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1956年底,阿勒泰专区调整合并原有区乡,至1958年人民公社化前夕,全区实有19个区、63个乡、3个镇。
89
知识出处: 阿勒泰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布尔津县位于阿尔泰山西南麓,准噶尔盆地北缘。东北与蒙古国为邻,北部与俄罗斯接壤,东接阿勒泰市,西连哈巴河县,南临吉木乃县。地处北纬47°22′~49°10′45″,东经86°25′~88°06′之间。面积10440.3平方千米。
90
知识出处: 阿勒泰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哈巴河县位于阿尔泰山南麓。西、北面与哈萨克斯坦相邻,东北一角与俄罗斯接壤,东接布尔津县,南临吉木乃县。地处北纬47°38′~49°09′,东经85°31′57″~87°09′之间。面积8430.3平方千米。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