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20313 条 1173 / 1355
17581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 类型: 民俗文化
明朝万历间,文昌帝君的偶像又被皇帝抬了出来,鼓噪一时,真可谓“神运亨通”了。 万历元年(1573)神宗朱翊钧即位,择吉日登上宝座,百官朝贺。皇上令大臣们议奏兴国大策,有的说“兴农桑”,有的说“倡百工”,还有的说要“修武备”,一时众说纷纭,莫...
17582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 类型: 民俗文化
吴承恩是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的作者,晚年于明万历六年(1576)重游了杨柳青,曾在文昌阁里赋诗嘲戏神像,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传说。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人。家境贫寒,少时奋发读书,立志谋求仕途。虽文鸣于淮,但在科场上屡遭挫折,...
17583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 类型: 民俗文化
明代天启二年(1622)冬,白莲教起义军兵败,由山东退至杨柳青,占据文昌阁等地,依阁楼摆下“迷魂大阵”,以阻明军追兵,后焚阁而逃,致使文昌阁这一辉煌的古建筑又遭一劫。 故事还需从头说起: 白莲教是我国延续历史最长、影响最广的民间秘密宗教组织...
17584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 类型: 民俗文化
明崇祯七年,文昌阁因年久失修,摇摇欲坠,已成危楼。人们不敢靠近,只有望阁兴叹。自从天启二年白莲教举火焚阁,已有十几年的光景,当时虽被群众将火扑灭,可是第二层毁坏最为严重。梁枋皆被燻黑,有时发出咯吱的响声,势将倾倒,反倒成了鸟类欢乐之所。筑巢...
17585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 类型: 民俗文化
崇祯末年,狼烟四起。关外的满洲兵攻城夺池,明军节节败退,闯王李自成也逼近北京。由于山海关的明军守将吴三桂倒戈,引得清兵人关,一举夺了大明江山,建立了大清帝国。 杨柳青文昌阁,自崇祯七年重修以来,刚过十年,就遇上了改朝换代。清朝建立之初,又把...
17586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 类型: 民俗文化
明朝末年那个亡国之君崇祯,不但荒淫无耻,而且生性多疑,总以为有人要害他,整宿整宿的睡不着觉。 这年进了腊月,失眠多日的崇祯,早朝时刚刚迷迷糊糊地坐到龙椅上,就听大臣奏道:“启禀万岁爷,满鞑子已经打到山海关了!” 崇祯嘬了嘬牙花子说道:“马上...
17587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 类型: 民俗文化
我小时候,爷爷买了一张杨柳青年画,名叫《升官图》,别提有多有意思啦。 这幅图,当中画的是一位大美人儿,手上拿着一把丝制的团扇,上边还画着地图。在这位美人儿面前,跪着一个戴着红顶子的清朝大官儿,在给这位美人儿磕头。美人儿右手旁边的茶几儿上摆着...
17588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 类型: 民俗文化
有一年年底,掌柜的让我到杨柳青去上年画,那里的画店真多,我每样儿都上了一千张,可齐健隆家的《金鲤鱼跳龙门》这幅画却与往年不同,拿不准上多少张。 往年这张年画各家几乎都是一样的:中间画的是一条金色鲤鱼,做跳跃状,下面是滚滚的波浪,上面是高高的...
17589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 类型: 区域
天津市西青区上辛口乡当城村,位于津西子牙河畔,距津四十华里,西邻霸县界八华里,东距静海县界六华里。子牙河为滹沱河下游。春秋战国之前,该河上游称白水,下游没有名称,故称白水下游,包括当城一段(当城人称西河,或因当城位于河东岸,然而清末大臣曾国...
17590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 类型: 姓氏
宋朝时期,高姓有八十九万人,全国排第十五位,安徽为高姓的第一大省,其次是河北、陕西、河南、四川,第三是山西、湖北、浙江,八省高姓占全国高姓的82%。明朝时期,高姓有九十三万人,全国排第十九位,山东为高姓第一大省、其次是江苏、浙江,第三是山西...
17591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 类型: 姓氏
宋朝时期,吴姓有约一百七十万人,为全国第七大姓。吴姓第一大省是江西,其他分部于安徽、浙江、福建等南方,全国形成吴姓以江西为中心的聚散区。明朝时期,吴姓有二百三十万人,在全国排第七位,吴姓人口最多的省有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其次是安徽、广东...
17592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 类型: 姓氏
宋朝时期,沈姓三十三万人,明朝时期增至九十三万人,在浙北和苏南的沈姓占全国沈姓的57%。在历史中,沈姓远离战争,几乎没有受到伤害。明「燕王扫北」从江苏来北方,落户当城。
17593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 类型: 姓氏
宋朝时期,汪姓有四十七万人,全国第一大省为安徽,其他是江西、浙江、河南。明朝时期,汪姓六十二万人,汪姓第一大省是安徽,占全国汪姓人口的45%。当城汪姓是明「燕王扫北」从安徽来北方,落户当城。
17594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 类型: 姓氏
明朝时期,董姓有四十二万人,宋朝时期为四十六万人,明比宋减少四万人,因为元明时期,董姓人群参战受到严重打击,人口减少。明朝时期,浙江为董姓第一大省,占全国董姓25%,其次是江苏、山西。当城董姓族谱称:明初因作京官来北方。因此,部分董姓后代落...
17595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 类型: 姓氏
宋朝时期,丁姓有二十八万人,排在第五十八位,主要在湖南、江苏、河南,其次是浙江、河北、江西,共占全国丁姓的百分之八十二。湖南是丁姓第一大省,独占全国丁姓百分之二十六。明朝时期,丁姓有四十万人,仍占第五十八位,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西、江苏,其次...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