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5013 条 140 / 1001
2086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清初,黄河河道南行夺淮入海,区内黄河河防在曹县、单县境内。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后,设曹州府黄河同知1员,驻曹县望鲁集,管辖曹、单黄河河务,共长115公里。1740年(清乾隆五年)增设曹仪通判1员,驻杨家桥,分管自仪封县交界起,至曹县主...
2087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时期菏泽专署设建设科,管理水利事务。1947—1949年,冀鲁豫行政公署设交通处,兼管水利工作。1949年10月,菏泽专员公署组建水利科。1950年3月,水利科撤销并入建设科。
2088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黄河从河南兰考县河段进入山东省东明县境,由梁山县国那里入东平县河段,菏泽地区河段全长212公里。
2089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1855年(清咸丰五年),黄河在河南省兰阳县(今兰考)铜瓦厢决口改道,至1985年,除1938年国民党在花园口扒口改道南行9年外,现行河道已120年。该河段的特点是宽、浅、乱,主流摆动频繁,属游荡性河道。平滩水位河宽2.2—6.5公里,主槽...
2090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决溢据黄委会资料,自周以来有文字记载的黄河决口1500多次。菏泽地区受黄河水害的最早记载,为公元前132年(汉武帝元光三年)瓠子决口,自此以后至1875年(清光绪元年)2007年间,黄河决口泛滥淹及菏泽的有134年。,从1875年在现河道南...
2091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菏泽地区所辖黄河堤防,有太行堤、障东堤和临黄堤。太行堤建于1493年(明弘治六年),“起胙城,历滑县、长垣、东明、曹州、曹县、抵虞城,凡三百六十里。"此堤横跨东明、曹县、单县3县,境内堤长130公里,从修筑到1855年废弃历时362年。障东...
2092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河势演变铜瓦厢决口后,从口门至陶城埠20年无官修大堤,溃水多股分流。一股由赵王河流经曹州城南下注;两股由东明南北两门分注,经濮州、范县至张秋穿运河。主流忽南忽北,摆动幅度七、八十公里,菏泽北部地区成了黄泛区。1875年(清光绪元年),南岸修...
2093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黄河每年有四汛,即桃汛、伏汛、秋汛和凌汛。在历史上伏秋大汛造成的决溢最多,凌汛出险因天寒地冻难以抢护。1930年建李升屯、孙口水标站,1934年建高村水文站,1936年建董庄水位站。1938年南京政府在郑州花园口扒口改道后,上述水文、水位站...
2094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区内拦河枢纽仅有位山水利枢纽工程。此工程始建于1958年秋,其规划设想是;在黄河下游干流上位山附近筑坝截流,修建控制性的建筑物,改建利用东平湖滞洪工程调蓄运用,以解决两岸广大地区工农业发展所需的水资源。总体布局分为拦河枢纽工程、北岸引黄灌区...
2095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菏泽地区由于历史上受黄河泛滥影响,地貌复杂,水系紊乱,排水能力极弱,甚至不少地方根本没有排水出路,致使境内坡水横流,内涝灾害频繁。
2096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1855年(清咸丰五年),黄河自铜瓦厢决口改道,古京杭大运河被黃河截断。黄河以南到南四湖一段的大运河,河道弯曲,水源不足,又因年久失修,河床淤淀,已不能满足通航要求,故于1958年开始,在黄河以南,北起梁山县黄河附近的国那里村,南至南阳湖北...
2097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东鱼河系湖西(指南四湖以西,下同)水系调整后新开挖河道。它的开挖降低了沿河地下水位,对盐碱地的改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据统计,1966年东鱼河治理前,全区沿河有盐碱地122.2万亩,工程兴建后的1972年,改良44.3万亩,到1985年改良7...
2098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万福河原系湖西地区唯一的排水骨干河道,对菏泽地区防洪除涝曾起到了很大作用,后由于河槽淤积,排涝能力逐渐降低,沿岸内涝难以排除。1970年东鱼河北支开挖后,自大薛庄截万福河流域面积75%,入东鱼河北支,是年大薛庄以下至菏泽、济宁边界,荷泽地区...
2099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洙赵新河系湖西地区20世纪60-70年代新开挖的排水骨干河道,它横跨洙水、赵王、梁济三河流域,接纳菏泽地区东明、菏泽、鄄城、郓城、巨野和济宁市、嘉祥、微山县的坡水。
2100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太行堤河位于单县南部,因沿太行堤,故名太行堤河。该河系历史上为防黄河水漫延, 加修堤防,顺堤取土,堤根逐渐低洼,年长日久,所形成的顺堤河。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