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内河治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地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2074
颗粒名称: 第三章 内河治理
分类号: TV856
页数: 6
页码: 288-293
摘要: 菏泽地区由于历史上受黄河泛滥影响,地貌复杂,水系紊乱,排水能力极弱,甚至不少地方根本没有排水出路,致使境内坡水横流,内涝灾害频繁。
关键词: 菏泽地区 内河治理

内容

菏泽地区由于历史上受黄河泛滥影响,地貌复杂,水系紊乱,排水能力极弱,甚至不少地方根本没有排水出路,致使境内坡水横流,内涝灾害频繁。
  自建国以后,国家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治理了内地河流。从50年代开始,对境域内的万福、洙水、赵王等主要河道进行了治理,但多系按原河道疏浚。经过1963、1964年汛期洪水考验后,全区受涝面积不但没有减轻,在某些地区还有加重。自1965年开始,从调整水系着手,先后治理了梁济运河、洙赵新河、万福河、东鱼河、太行堤河等防洪河道,基本上做到了高水高排,低水低排,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防洪排涝系统。
  第一节梁济运河水系
  1855年(清咸丰五年),黄河自铜瓦厢决口改道,古京杭大运河被黃河截断。黄河以南到南四湖一段的大运河,河道弯曲,水源不足,又因年久失修,河床淤淀,已不能满足通航要求,故于1958年开始,在黄河以南,北起梁山县黄河附近的国那里村,南至南阳湖北端,另行开挖新的运河,由于此河段不能贯通南北京杭大运河,故取名为梁(梁山)济(济宁)运河。
  梁济运河是1958年由交通部报请国务院批准开挖的。1958年先结合修湖西大堤,开挖了龙公河以下的湖内部分。1959年继续完成龙公河以上至五里营下7.8公里。1960年春,为满足东平湖排渗和两岸排涝要求,自黄河南岸国那里小标准开挖,到五里营与湖内京杭运河沟通。1962年扩大治理了长沟至泉河口段。1963年为满足东平湖排底水种麦,又从长沟扩大到流畅河口。1964年在湖堤取土塘基础上,疏浚了流畅河至路那里一段。1966-1967年为了通航,又疏浚长沟至郭楼闸一段,同时修建了郭楼船闸,形成了现在的梁济运河。
  该河流域面积原为4810平方公里,经过几次疏浚和水系调整,干支流排水系统逐步形成。1972年,为减轻该河道的排水压力,将1504平方公里的面积,截入洙赵新河,变为3306平方公里(菏泽地区境内983平方公里)。梁济运河干流,自路那里起,沿东平湖西经梁山穿金线岭高地和南旺湖洼地,于济宁市西南入南阳湖,但治理标准偏低,邓楼以下平槽泄量仅有60-110立方米/秒,上游不足三年一遇除涝流量的20%。梁济运河干流,1959—1967年基本建设投资,共计3346万元,完成土石方3146万立方米,工日1990万个,建节制闸、船闸各1座,桥梁20座,涵洞26座,排灌站49处,
  自东平湖兴建和梁济运河开挖后,在流域内进行了一系列的水系调整与治理。
  湖东排港河修建东平湖水库时,于1958—1960年开挖了湖东排渗河,该河上自大清河南岸武家漫,向西沿大清河堤,绕旧东平县城西,经水库围堤东侧,向南至张坝口,即沿老运河,下至开河村东北,向西南入梁济运河。起初只作排渗之用,后为解决东平、汶上、梁山三县接壤地带排水问题,于1965年春按3年一遇的50%进行治理,并改由开河村南穿老运河向西南,于嘉祥县王场村北入梁济运河,全长48.8公里,流域面积为232平方公里。
  赵王河系1960年从嘉祥县马村向东开挖的新河,长13公里,改道至陈庄西入梁济运河。赵王河原流域面积为3500平方公里,先后分段被东鱼河干流,东鱼河北支,洙赵新河,鄄郓河,郓巨河截流,其流域面积为424平方公里。
  郓城新河被郓巨河截断后,分为上下两段。下段属梁济运河支流,即自郓巨河至梁济运河,全长28公里,流经郓城、梁山和嘉祥县境,流域面积为225平方公里。该河原系小型排水河沟,1960年曾进行了疏浚,1964年按3年一遇除涝的50%,10年一遇防洪标准开挖.1971年郓巨河开挖后,郓城新河被截为上下两段,上段属洙赵新河水系,下段属梁济运河支流,水系调整后的流域面积,减少三分之二,从而提高了防洪除涝能力。
  金堤西河位于郓城、梁山县西部、金堤以西,上游承受鄄城县箕山河、郓城县侯集洼以及北沙河的来水,沿金堤西侧,经梁山县黄花寺闸,穿金堤向东入宋金河再入老运河。原有流域面积870平方公里,1959年兴建陈垓引黄干渠时,将该河截断。为解决金堤以西涝灾,使水系更加合理,1964年对金堤西河进行了水系调整和全面治理。南至郓城县侯铺村,沿金堤北至张楼穿金堤后,开新河东排入宋金河,全长17.6公里,流域面积为381.5平方公里,做土方29.6万立方米,工日19.3万个。1966年春,琉璃河开挖后,将该河又纳入了琉璃河,梁山县境内的金堤西河,部分段纳入了金码河和宋金河。
  宋金河古名为济河,亦名宋江河。近代宋金河起源于郓城县南临集附近,自南向北经郓城县城东,梁山县境西部,至徐桥向东北到戴庙汇入老运河后排入东平湖。全长70公里,流域面积2400平方公里。1954年冬,两岸曾复堤29公里,做土方40.49万立方米,工日15.3万个,投资11.28万元。1958年春,为接纳金堤西河来水,陈营至路那里18公里一段,流域面积626平方公里,按排涝要求进行疏浚,设计流量为51.5立方米/秒,于路那里改入了梁济运河。自1965年以后,陈垓引黄灌区,利用宋金河河槽宽的优势作为灌区沉沙区。总之,该河由于经过水系调整,分段切割,80年代,除河尾徐桥以下流域面积51.2平方公里,尚起排涝作用外,其余各段,已基本废除。
  琉璃河因河道线路流经梁山县琉璃井村,故名琉璃河。源头西起梁山县赵坝村,向南沿宋金河故道至倪楼,折向东南出宋金河后,基本沿郓城、梁山两县边界线,东流入梁济运河,全长24.75公里,流域面积218平方公里。1966年按3年一遇除涝50%,10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了开挖,共计做土石方200.19万立方米,工日94.5万个。该河治理后,不但解决了金堤以西和金堤东十二连洼区域内的排水问题,同时还缓解了郓、梁两县边界水利纠纷。另外,对该区引黄灌溉,发展农业生产,也奠定了良好基础。
  以上整个梁济运河流域,包括支流治理,共计做土石方6468万立方米,建节制闸12座,桥梁51座,涵洞228座,提水站105座,总工日6642万个,国家投资4678万元。
  第二节东鱼河水系
  东鱼河系湖西(指南四湖以西,下同)水系调整后新开挖河道。它的开挖降低了沿河地下水位,对盐碱地的改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据统计,1966年东鱼河治理前,全区沿河有盐碱地122.2万亩,工程兴建后的1972年,改良44.3万亩,到1985年改良70多万亩。当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河槽淤泥严重,除涝能力仅为3年一遇的38%—89%,防洪能力仅为20年一遇37%—86%。东鱼河整个治理工程,国家共投资6632万元,完成土石方13811万立方米,桥、涵、闸建筑物108座,扬水站52处,装机3675千瓦,工日5617万个。东鱼河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东鱼河北支和南支以及胜利河;300-1000平方公里的有团结河、黄白河,100-300平方公里的有新冲小河、贺李河、惠河、东沟、翻身河、定陶新河、南渠河、大沙河、白马河、太行堤水库三干沟和五干沟。
  东鱼河南支该河上起曹县白茅集西, 流经曹县、定陶两县13处乡镇,于定陶县田集乡均张庄入东鱼河干流,全长52.4公里, 并承接河南省来水,其流域面积为1239平方公里,沿河建有拦河闸2座,生产桥25座。该河于1968年按3年一遇除涝,20年一遇防洪标准治理,全部工程共做土石方1007.4万立方米,工日502.3万个,国家投资652.7万元,河道堤防种植乔木6万株,灌木40万墩。该河上游淤积严重,据1981年实测王占乾闸以上,累计淤积量达110.3万立方米,平均淤厚达2米以上。滩地有芦苇600亩,直接影响行洪和排水。
  东鱼河北支该河上起东明县黄河堤王二寨村,下游至成武县王双楼东入东鱼河,流经东明、菏泽、定陶、成武4县,全长96公里,流域面积为1443平方公里。全河共兴建拦河闸6座,桥梁46座,涵洞44座。该河1970年按3年一遇除涝,20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了治理°整个北支治理,到1981年国家共投资2245.8万元,做土石方3313.8万立方米,工日1759.2万个,河道堤防绿化已达451亩,种植乔木19万株。该河淤积也相当严重。据
  1981年实测,河道累计淤积量达476.8万立方米,直接影响着防洪排涝效益的充分发挥。
  胜利河该河起源于曹县太行堤水库第六库仲堤圈水库,经成武、单县边界地区至刘珂楼村西入东鱼河。流经3个县,14个乡镇,全长66.3公里,流域面积为1224平方公里。沿河建有公路桥3座,排水涵洞42座,于1969-1970年由曹县出工按3年一遇除涝,20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了全面治理。国家共投资555.6万元,做土石方1450万立方米,工日655万个。经过治理后,效益显著,减少涝灾面积30余万亩。沿河建有提水站7处,发展灌溉面积70万亩。
  第三节万福河水系
  万福河原系湖西地区唯一的排水骨干河道,对菏泽地区防洪除涝曾起到了很大作用,后由于河槽淤积,排涝能力逐渐降低,沿岸内涝难以排除。1970年东鱼河北支开挖后,自大薛庄截万福河流域面积75%,入东鱼河北支,是年大薛庄以下至菏泽、济宁边界,荷泽地区又开挖了底宽20米的航道,并兴建了冯集、关桥两座船闸和节制闸。1973年南四湖流域工程局主持编制了《万福河边界支流配套设计》,包括支流彭河、吴河、友谊河、新西沟、金城河、老西沟、大沙河7条河道,根据省水利厅以(73)鲁水勘字第78号文批复,进行了分期实施。
  新西沟原为新冲小河下段,是万福河的主要支流。上源起于定陶县马集,流经定陶、成武、金乡县境,全长38公里。1957年春,曾对该河自成武县南鲁集乡郭楼村到成武、金乡两县边界21.9公里河段进行疏浚。1970年东鱼河开挖后,于成武县王庙将该河截断,上游即属东鱼河流域,其流域面积为144平方公里。1973年自成武县王楼西至大沙河,全长27.8公里,按3年一遇除涝,20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了治理,并定名为新西沟。1981年,东鱼河小流域配套时,对该沟又扩大治理,并上延至刘海与东鱼河沟通,新建桥梁18座,涵洞5座,节制闸2座,提水站7处,发展灌溉面积1.2万亩,成为能排能灌的两用河道。
  金城河该河流域面积1330平方公里。1976年冬和1977年春,按3年一遇除涝,20年一遇防洪标准对该河自成武西部郭楼至四门集、万福河河段(全长29.5公里)进行了治理,设计河底比降1/8000,河底宽3-12米,水深3.5-4.4米,其排涝流量为15—65立方米/秒,防洪流量为48—169立方米/秒。
  彭河该河流域面积117平方公里。1973年,对该河自王堂到河湾闸、梁楼沟、黄庄沟、万福河河段(全长23公里)进行了治理,设计水深3-4.15米,河底比降1/7000—1/15000,河底宽2—15米,除涝流量22—59立方米/秒,防洪流量为58—154立方米/秒。
  万福河水系干支流工程,国家投资总计6596万元,完成土石方1.15亿立方米,建节制闸7座,扬水站10座,工日7000多万个。万福河干流通过综合治理,其河槽流量由不足200立方米/秒,提高到1800立方米/秒。
  第四节洙赵新河水系
  洙赵新河系湖西地区20世纪60-70年代新开挖的排水骨干河道,它横跨洙水、赵王、梁济三河流域,接纳菏泽地区东明、菏泽、鄄城、郓城、巨野和济宁市、嘉祥、微山县的坡水。洙赵新河支流很多,大部分都进行了不同标准的疏浚和治理。共兴建大中小型节制闸65座,完成土石方3010万立方米,工日1870万个,国家投资2669.6万元。
  鄄郓河该河上起鄄城县左营西孙沙窝,流经郓城县水堡、华营和临集,至巨野县丁庄入洙赵新河,其流域面积为975平方公里,全长46.6公里。沿河共建节制闸2座,桥梁24座,排水涵洞12座,引水涵洞6座。
  该河于1971—1972年春,按3年一遇除涝,10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了开挖,共做土石方972.1万立方米,工日485.8万个,国家投资775万元。工程完成后减少涝灾面积28.4万亩。沿河堤防植树28万株,1981年以后,共收入8.1万元。
  郓巨河该河上起郓城县李统庄,截丰收河,于唐店闸下截郓城新河后,由东南至巨野县于楼入洙赵新河,流域面积为986平方公里,全长47.9公里,是1972年新开挖的洙赵新河的一条主要支流,其治理标准上游按5年一遇除涝,10年一遇防洪,中下游按3年一遇除涝,10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开挖的。沿河兴建节制闸1座,桥梁27座,排水涵洞13座,引水涵洞6座,共计做土石方1655.5万立方米,工日766万个,国家投资1181.6万元。
  该河开挖后,工程效益较为显著,全流域减少涝灾面积23万亩。沿河堤防植树37万株,1973—1981年,共收入6.68万元。
  洙水河洙水河起源于菏泽市城东仓房,流经荷泽、定陶、巨野3县(市),于巨野毛官屯村北入洙赵新河,流域面积为450平方公里,全长54.98公里。该河于1969年按3年一遇除涝,20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了治理,沿河兴建节制闸3座,桥梁44座,排灌涵洞26座。共计做土石方555-3万立方米,工0338.8万个,国家投资369.8万元。该河通过治理后,全流域减少涝灾面积13.1万亩。沿河堤防植树5.43万株,1972—1981年共计收入10.39万元。
  第五节太行堤河水系
  太行堤河位于单县南部,因沿太行堤,故名太行堤河。该河系历史上为防黄河水漫延, 加修堤防,顺堤取土,堤根逐渐低洼,年长日久,所形成的顺堤河。
  该河1752年(清乾隆十七年)和1759年(清乾隆二十四年)两次疏导扩大后,即成为单县南部的主要排水系统,属湖西地区复兴河流域。该流域由于涉及苏、鲁、皖3省,建国后长期未曾治理,流域内涝灾较为严重。1961年,经上级批准,曾按3年一遇除涝标准进行了治理,但因与下游江苏省丰县在治理上有不同意见,未能按计划全部完成,仅完成了总土方任务的59%.至1978年,经双方协议,将利民河流域面积90平方公里,调至黄河故道后,方于1979年经上级批准自单、丰边界,经朱集、蔡堂、龙王庙、罗庄、杨楼、花园6个乡镇境内,西至单虞公路,全长30.7公里,按5年一遇除涝,20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了治理。1980年后继续向上延长至浮岗水库西格堤,全长47公里,流域面积377平方公里,总计完成土石方398万立方米,工日210万个,钢筋混凝土1800立方米,生产桥6座,节制闸1座,跌水10处,总投资210万元。在治理干流的同时,对其支流二堤河、刘楼沟、孟流河、小杨河等,也相应的进行了治理。
  二堤河原为老太行堤河,因处于临黄堤和太行堤之间,故名二堤河。二堤河起源于浮岗水库东堤,下至太行堤河,全长28公里,其流域面积为80平方公里。自1963—1979年先后按3年一遇除涝标准进行了治理,设计流量为42.2立方米/秒,河底比降为1/7000,底宽7.5米,共做土石方85万立方米,工日42万个,建生产桥12座,跌水1处。
  刘楼沟上源起于安徽省砀山县马良集以西,流经孔集、蔡堂、朱集三乡镇,于单县刘楼村西北流入太行堤河,全长13.4公里,流域面积为49平方公里。因涉及两省,历史上长期失修,流域内涝灾较为严重,常年受涝面积达6万余亩。1980年前,流域内群众为了摆脱内涝灾害的威胁,自发疏导了多次,但因缺乏统一规划,成效不够显著。为尽快解除内涝,发展生产,1980年纳入了太行堤河整体规划,本着大弯就势,小弯取直的原则,将黑水河上游,自单砀公路以南,截入刘楼沟,按5年一遇除涝标准进行了治理,设计河底比降为1/8000,河底宽6米,排水流量26.6立方米/秒,兴建生产桥8座,公路桥1座,共完成土方76万立方米,砌石520立方米,混凝土516立方米,工日28.3万个,投资32万元。
  孟流河位于单县罗庄、杨楼两乡之间,上起学官庄,下至孟楼北的流水口附近入太行堤河,全长5.6公里,流域面积为98平方公里,流域内地形西南高,东北低,自然比降为1/8000.1962年曾对上游曹庄至王楼一段按5年一遇除涝标准,进行过治理,完成土方7万立方米,建生产桥1座。但因没有进行全面治理,1977、1978年汛期,复遇大雨,流域内8万亩土地被淹,1980年对其下游连同支流银河统一进行了治理。自此,流域内的涝灾,基本得到缓解。
  小杨河起源于单县蔡堂镇安楼,下至陈庄西入太行堤河,全长13.4公里,流域面积55.1平方公里。该河系黄河决口冲刷形成,因流经杨瓦屋、徐杨庄、以及杨庄等村,故名为小杨河。自1962年以后,群众为解除流域内的积涝灾害,曾自力更生,治理过多次。因该流域地面坡度较大,河道水土流失严重, 故于1980年对下游4公里进行了削坡,河道边坡1:3,河底比降1/5000,底宽4米,建生产桥4座,投资2.4万元。
  第六节黄河故道水系
  黄河故道系1855年(清咸丰五年)黄河在铜瓦厢决口改道后遗留下来的旧河床。在菏泽地区故道内有19处乡镇,河道中泓宽700—1500米,滩地高出两侧地面3—10米,地下水埋藏较深,是菏泽地区水资源贫乏区。为充分利用黄河故道天然河槽蓄水灌溉,曾于1958年修建了许湾、马老家两座节制闸, 但因工程标准和管理不善,蓄水运用后都被冲垮。其支流主要是杨河。
  杨河原名陷堤河,上游有两个支流注入,即小堤河和杨河。小堤河源于河南省民权县林七口,经孙坡楼、李楼、张大楼入境注入杨河;另一股源出民权县东,于郑庄和小堤河汇流,经北袁庄、刘集、陈棚,于前刘庄东南入故道子河。杨河系曹县与河南省民权县的边界河道,流域面积493平方公里(其中曹县境内91平方公里),长238公里。未治理前,边界地区常受涝灾°1968年,水电部决定上下游统一规划,按3年一遇除涝,20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了治理,建桥12座,涵洞15座,完成土石方386万立方米,工日200万个,国家投资187万元。
  杨河治理后,边界地区涝灾大为减轻。为解决流域内水资源短缺问题,河南省民权县从林七水库放水入小堤河再入杨河。1977年曹县在刘楼和刘庄各建节制闸1座,并在杨河两岸建扬水站,发展灌溉。至此,该河成为能排能灌的两用河道。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菏泽地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菏泽地区乃中华民族发祥圣地,尧舜禹汤活动方域,西周置曹国,北周设曹州;世沿代续,英雄辈出,物华天宝,民风淳厚。国史方志,记之颇详。其修志工作也和祖国的方志事业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

阅读

相关实物

太行堤河
相关实物
二堤河
相关实物
刘楼沟
相关实物
孟流河
相关实物
小杨河
相关实物
鄄郓河
相关实物
郓巨河
相关实物
洙水河
相关实物
新西沟
相关实物
金城河
相关实物
彭河
相关实物
东鱼河南支
相关实物
东鱼河北支
相关实物
湖东排港河
相关实物
赵王河
相关实物
郓城新河
相关实物
金堤西河
相关实物
宋金河
相关实物
琉璃河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