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内拦河枢纽仅有位山水利枢纽工程。此工程始建于1958年秋,其规划设想是;在黄河下游干流上位山附近筑坝截流,修建控制性的建筑物,改建利用东平湖滞洪工程调蓄运用,以解决两岸广大地区工农业发展所需的水资源。总体布局分为拦河枢纽工程、北岸引黄灌区、东平湖调节水库三大部分。其规划指标是:在上一级水利枢纽桃花峪水库(位于位山枢纽以上357公里,为黄河干流下游的防洪水库)修建前,滞蓄秦厂站(位于黄河干流北岸,为伊、洛、沁河及干流的总控制站,1958年后改为花园口站,距位山枢纽350公里)千年一遇或百年一遇加汶河十年一遇洪水,控制下游河道泄量不超过8000立方米/秒,桃花峪水库修建后,黄河下游防洪由桃花峪解决,该水库仅滞蓄汶河洪水兴利灌溉。设计指标定为:拦河枢纽下泄量,正常运用为6000立方米/秒,加大排洪为8000立方米/秒;各进湖闸分洪量,处理秦厂百年一遇洪水时为5130立方米/秒,处理秦厂千年一遇洪水时采用临时措施,除壅水加大各进湖闸分洪量至6860立方米/秒外,临时在大陆庄破堤分洪2750立方米/秒以作辅助;东平湖水库总库容40亿立方米,其中调节库容35亿立方米可供给北灌区(包括河北省)及下游泺口、王旺庄灌区4740万亩农田用水;枢纽壅水位46米,以保证京杭运河穿黄航行,并输水至临清卫运河供500吨级轮船通航。
位山水利枢纽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地质勘探工作,全部由黄委会勘测设计院承担,北京水科院、交通部和山东水利厅有关部门配合协助。1958年初首先完成无坝引水和北岸灌溉区的设计工作后,是年10月份编制提出《山东黄河位山枢纽工程初设要点报告》。该报告经水利部审査认为“枢纽工程的具体兴建虽目前有迫切的需要,但考虑到黄河泥沙的复杂性,同时还没有通过模型和足够的论证将来不受泥沙的危害”,故要求再进一步研究。为此于1959年3月和7月两次召开专家现场会议,在此期间进行大型水工模型试验,对规划中的重大问题进行验证。是年8月根据两次现场会议及模型试验的结果编报《位山枢纽工程初设阶段报告》,10月汇编完成《位山枢纽工程初步设计书》,上报水电部,11月底审查批准。至此全部规划设计工作初告完成。
在当时“大跃进”的形势下,位山工程于1958年5月1日提前开工。中共山东省委、省人委对该项工程都十分重视,由全省统一调配力量,并组建黄河位山工程局管理施工。先后抽调山东省水利厅第二、第四、第五建筑安装队3000余人,全力投入施工;调用聊城、菏泽、泰安、济宁、淄博、济南等地市20多个县的民工28万余人,中国人民解放军1.2万人次支援施工。1958年5月开工,是年10月1日北岸灌区基本完成,即先行无坝引水灌溉;10月25日东平湖水库围坝土堤筑成,1959年继续修筑围坝石护坡,10月7日陈山口出湖闸竣工,11月建成拦河闸并开挖截流引河,12月9日大河顺利截流改行新河道。此后连续施工,至1960年,耿山、徐庄、十里堡3座进湖(库)闸先后建成,7月26日开放蓄水进湖。至此位山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大部完成并投入运用。水库蓄水后除继续补修加固遗留的尾工外,重点处理了围坝险情及修做了大量抢护应急工程。1961年除重点进行了湖滨地区的排渗治理工程外,根据中共山东省委对全省水利工作暂时采取“休战方针”的指示精神,工地施工本着处理善后的原则逐步收缩。至1962年工地建设基本停止,并开始酝酿改建方案。是年8月山东河务局根据国务院批转黄河防总上报的《关于1962年黄河防汛问题的报告》的指示精神(即“水库近期运用以防洪为主,暂不蓄水兴利”)认为,今后蓄水机遇减少,部分土地有可能还耕利用,于是制定报送了《东平湖水库排水种麦规划(草案)》,提出了加速排水恢复生产的措施。水电部以(62)水电规字第211号文批准列入1963年位山工程年度计划内。据此,于1962年首先破除了清河门围坝放水;1963年春又堵复了运河堤缺口和湖西排渗沟 (即今梁济运河)的疏浚;是年秋建成流长河闸向南四湖泄水,当年涸出耕地20余万亩种麦。
位山枢纽自1959年冬大河截流投入运用后,由于同时规划的干支流拦泥水库尚未建成,河道来水来沙条件并未得到改善,以致位山拦河枢纽的泄量显然偏低,远远不能满足防洪的需要,并由于枢纽工程曾一度壅水运用,造成回水河段大量的淤积,降低了河道排洪能力,在研究1962年位山渡汛方案时采用了临时扩大现有工程排洪能力以降低回水区水位的三闸方案(即利用拦河闸、船闸、防沙闸三闸同时泄洪)。该方案在不破除拦河坝的条件下,据推算可勉强处理孙口站14000立方米/秒的洪水(相当花园口站20000立方米/秒)。水电部在审査批复这一方案时指出:“枢纽改建方案,从目前防洪任务上看,以破除拦河坝恢复原河道排洪,并增建进湖工程,扩大进湖能力充分利用东平湖滞洪较为有利,如近期枢纽对抗旱灌溉仍有要求,则以扩建泄洪闸并同时增建进湖工程较为有利。但鉴于枢纽改建事关大局,影响深远,要求黄委会、北京水科院及山东省有关部门,对改建问题应进一步分析论证,多方比较于汛后提出改建方案”。据此,黄委会组织技术人员紧张工作了4个多月,于1962年11月第一次编制报送《位山枢纽改建方案报告》,报告中对破坝和建闸两方案进行了多方比较论证,同时鉴于当时黄灌区盐碱发展严重,大部都已停灌,已无壅水灌溉的需要,水库围坝蓄水后渗漏、管涌严重,湖滨地区侵没、盐碱有所发展;库区移民也有待妥善安置等问题的存在,最后推荐破坝方案。
1963年2月,水电部及有关部门的专家和领导对黄委会的报告进行了讨论研究后,于3月26日向国务院报送了《关于位山枢纽改建方案和1963年渡汛问题的报告》,在报告中指出:“对于改建方案,大多数同志主张破除第一拦河坝,消除枢纽壅水,恢复天然河道的排洪排沙能力,从当前防洪和今后长远治理的方向看,都是有利的;但也有少数同志主张扩建和改建现有拦河闸,以降低壅水位,增加排洪能力,并认为少量的壅水,不致使上游河道发生严重的影响,而对控制洪水下泄比较有利。根据上述讨论情况,我们意见目前可先按破坝方案作好准备,但为慎重起见……拟于今年五、六月份邀请全国水利专家,组织一次更大规模的讨论,得出结论后,再行报请审批”。据此,黄委会又重新组织力量,收集资料进行补充,于1963年5月第二次编制完成《位山枢纽改建方案报告》供大会讨论。是年5月21日至6月1日,水电部在京召开位山枢纽问题技术讨论会,会后黄委会又编报了补充论证材料。8月下旬,水电部技术委员会又邀请有关专家和领导对补充材料进行审查讨论,同意破坝方案。水电部遂于9月26日以(63)水电技字第254号文报请国务院审批。10月21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自主持听取汇报,并以(63)国计字第699号文批复水电部:“同意破坝方案”,“破坝设计文件由你部审批”。水电部于11月25日以(63)水电技字325号文批准了黄委会报送的《位山枢纽破坝工程施工图设计》。
破坝工程由位山工程局组织实施,经过短暂而紧张的施工准备工作,于是年12月6日采用一次爆破的方法破除第一拦河坝,恢复老河道行洪。位山破坝后,拦河枢纽建筑已失去效用,遂即封堵废置;北岸引黄工程,亦因不再依靠壅水引灌而脱离位山工程体系,自1964年起另成系统独立管理;东平湖水库改变运用方式后,成为黄河下游专用的防洪水库,遂即着手进行改建。
位山水利枢纽工程自1958年5月开工至1963年12月破坝,历时5年有余,全部工程共约完成土石方6000余万立方米,耗资1.4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