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40152条
基础文献
142条
析出资源
9526条
图表
1975条
人物
16042条
机构
474条
事件
6420条
地名
324条
专题
1774条
作品
2603条
实物
872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40152 条 145 / 2677
2161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一九七六年十月,粉碎“四人帮”以后,龙溪地区为了适应中等学校师资的需要,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意见,把原二师院的部分教师调集到地区教师进修学院,举办了有几百人的师训班。招收高考成绩优良的民师与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入学,把他们培养成为初中教师。七八...
2162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一九五六年,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福建省委员会为了适应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发展的需要,决定在漳州地区进行组织建设。约在同年八月间,特派常委王兆培来漳州,联系了解有关组建事宜。王为漳州人,莅漳。漳州师院的建制现已呈报中央教育委员会审核,等批准后才正...
2163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王为漳州人,莅漳后,即找老友原同盟会漳州负责人陈亮,征询其参加民革和在漳州建立组织的意见,得到了陈亮的同意並表示通力合作。这四人就成为民革在漳州发展的第一批成员。林浩藩秘书长回省后,民革省委即决定在漳州成立民革漳州筹建小组,负责组织发展和筹...
2164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同时,民革、民盟、农工民主党等又联合召开自我改造汇报会,十几位同志在会上介绍了学习改造的经验。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一九七八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重新进行组织发展。一九五七年反右派斗争,漳州民革有十位同志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2165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按照中央各民主党派分工发展的对象,民革党员多数年岁较大,且漳州民革创建第二年就遇上反右派斗争,以后又经历“文化大革命”的冲击摧残,到一九七九年恢复活动时,党员死散过半,仅存十九人,且多属老弱。一九七九年后,中共中央重申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
2166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漳州民革组织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召开第一次党员大会,成立支部委员会。以后又召开四次党员大会,成立了市一级委员会,进行换届改选,这四次党员大会召开情况如下:一九五八年九月廿七至廿九日,在打锡巷工商联召开第二次党员大会,成立民革漳州市筹委会。根据上...
2167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一九二六年底,国民革命军东路军攻克漳州之前,漳属一带是北洋军阀、福建陆军第一师张毅部所驻辖。但自一九二五年八月,由于张贞、许卓然、许显时三人,向蒋介石陈述北洋军阀在福建的军情和革命势力活动情况,提请任命张贞在汕头成立独立团,张任团长;同时派...
2168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一九三八年夏秋之间,国民党蒋介石为了与共产党争夺青年,加强其反动统治,在当时全国政治中心武汉成立三民主义青年团。蒋介石自任团长,陈诚为书记。冬天,福建省三青团支团部成立筹备处,主任委员由福建省保安处处长黄珍吾兼任。自始至终,福建省三青团控制...
2169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一九三九年冬,三青团漳州分团筹备处成立,在东坂后礼拜堂对面一座大祠堂内办公。省支团部派陈达元为主任,陈仁庆、卢德明、陈毓光等人为筹备委员。漳属各县也相继由军统或“复兴社”的人成立区队或区队联合筹备处。三青团漳州分团于一九四二年召开第一次团员...
2170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三青团漳州分团部一九四三年迁址在中山公园内仰文楼右侧办公,分团部干事会设书记一人,主持日常事务。下设三股,每股设股长一人,股员一至三人。第一股总务,第二股组训,第三股宣社,一九四四年将第三股宣社分开,增设第四股,其他各县仅设两股,宣社工作由...
2171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三青团漳州分团除了一般的组织活动外,还打着“青年”旗帜,渗透至文化、旅运、医疗、企业等领域,广设各种名目的机构,进行活动,以扩大影响,广开财源,增加经济收入。並不定期举行青年演讲会、读书会、球赛等活动。系业余话剧社,吸收有戏剧兴趣的团员及青...
2172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一九四三年暑假期间,三青团漳州分团为了培训骨干,在顶田下华英小学举行为期一个月的闽南青年夏令营。由各中学区队及社会区队选派团员参加。以分团干事长陈仁庆为夏令营主任,实际负责人为分团部书记林永年。举行开营典礼时,邀请驻军107师师长黄华国及龙...
2173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抗日战争前,漳州民用布料大都由上海输入。抗战后上海、厦门相继沦陷,交通中断,漳州市面布料奇缺,土织布应运而生,畅销市场。但是织布业主苦于买不到织布机。祖籍安溪的机械修理师傅张甫太,在漳州从业数十年,富有钻研创新精神,他看到市场急需织布机,决...
2174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南方人习惯吃大米,漳州人世代每日三餐以粥饭为主食。清朝末年,漳州商贩经营米谷业有三种类型:一是谷行,二是土砻间,三是白米店。直至一九二五年前后一些谷行、米店老板置备机器碾米,开设米绞,逐渐淘汰了土砻间;但谷行和白米店仍存在,一直延续到漳州解...
2175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解放前九龙江西溪水深溪宽,帆船由洋老洲上可通靖城、山城、小溪、龙山、水潮,下可通石码。自新桥头至石码亦可通汽船。水路运输畅通,上下水装卸方便。因此,漳州谷行、米店麇集于洋老洲、新桥头一带。清末,较大的谷行首推王棕、王智两兄弟开设的春兴谷行。...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