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
唯一号: | 130720020220003408 |
颗粒名称: | 漳州解放前的米谷业 |
分类号: | F307.11 |
页数: | 6 |
页码: | 77-82 |
摘要: | 南方人习惯吃大米,漳州人世代每日三餐以粥饭为主食。清朝末年,漳州商贩经营米谷业有三种类型:一是谷行,二是土砻间,三是白米店。直至一九二五年前后一些谷行、米店老板置备机器碾米,开设米绞,逐渐淘汰了土砻间;但谷行和白米店仍存在,一直延续到漳州解放后,经过人民政府组织米谷联营联销。到了一九五三年粮食实行统购统销,私商成为粮食代销店,一九五六年代销店改造为国营粮店。这里将解放前漳州米谷业情况略作介绍,希望知情者指正补充。这个大埕迄今仍称春兴埕。谷行成为牙行,依靠佣钱收入。有时谷价涨跌,谷行看准行情将货主托卖的稻谷于涨价时抛出,跌价时购进,获利更大。 |
关键词: | 漳州 米谷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