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青团在漳州的组织和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3402
颗粒名称: 三青团在漳州的组织和活动
分类号: D693.74
页数: 14
页码: 69-82
摘要: 一九三八年夏秋之间,国民党蒋介石为了与共产党争夺青年,加强其反动统治,在当时全国政治中心武汉成立三民主义青年团。蒋介石自任团长,陈诚为书记。冬天,福建省三青团支团部成立筹备处,主任委员由福建省保安处处长黄珍吾兼任。自始至终,福建省三青团控制在军统手中。漳州军统势力特盛,三青团漳州分团的组织和活动则由军统闽南站站长陈达元及其一帮人一手操纵。本文就三青团漳州分团一九三九年冬至一九四七年“党团”合并这九年中的组织情况和当时一些活动略予介绍。三青团漳州分团于一九四二年召开第一次团员代表大会,选出卢德明、汤涛、陈仁庆、楼胜利、陈毓光、林永年、陈郑祥、谢新周等人为干事。
关键词: 漳州 组织活动 三青团

内容

一九三八年夏秋之间,国民党蒋介石为了与共产党争夺青年,加强其反动统治,在当时全国政治中心武汉成立三民主义青年团(以下简称三青团)。蒋介石自任团长,陈诚为书记。冬天,福建省三青团支团部成立筹备处,主任委员由福建省保安处处长黄珍吾兼任。自始至终,福建省三青团控制在军统手中。漳州军统势力特盛,三青团漳州分团的组织和活动则由军统闽南站站长陈达元及其一帮人一手操纵。本文就三青团漳州分团一九三九年冬至一九四七年“党团”合并这九年中的组织情况和当时一些活动略予介绍。
  漳州分团干事会的人事更迭
  一九三九年冬,三青团漳州分团筹备处成立,在东坂后礼拜堂对面一座大祠堂内(今新华西路237号市直机关托儿所)办公。省支团部派陈达元为主任,陈仁庆、卢德明、陈毓光等人为筹备委员。漳属各县也相继由军统或“复兴社”的人成立区队或区队联合筹备处。一九四〇年夏,三青团漳州分团部干事会正式成立,省支团部指派陈达元为主任,陈仁庆、汤涛、楼胜利、卢德明、陈毓光等人为干事,王云为书记,开始吸收团员,並设立青年服务社等机构,一九四二年至一九四五年间漳属大部分县的区队联合筹备处先后撤消,相继成立分团部。三青团漳州分团于一九四二年召开第一次团员代表大会,选出卢德明、汤涛、陈仁庆、楼胜利、陈毓光、林永年、陈郑祥、谢新周等人为干事。省支团部指定卢德明(国民党龙溪县党部书记长)为干事长,陈郑祥为干事会书记。后卢德明因患病不兼三青团职务,省改派汤涛为干事长。汤涛接任后不久,即另有他就调离漳州,又改由陈仁庆代理干事长。一九四五年夏陈仁庆又离职,改由楼胜利接充。楼为外省人,拥有地方实力者群起排斥。一九四五年举行第二次团员代表大会,选出卢德明、陈毓光、陈郑祥、黄光羲、郭梅影、刘葆英(女)、林鼎絃、谢新周等人为干事,楼胜利落选。省再指派卢德明为干事长,林永年为书记,一九四六年末,省改派陈郑祥为干事长。
  一九四七年,国民党中央鉴于全国各地“党团”摩擦至剧,乃下令“党团”合并,漳州遂成立龙溪县党团统一委员会。三青团漳州分团部工作人员并入县党部办公,上级指派陈郑祥(国民党龙溪县党部副书记长)、欧阳宸、欧阳建三人参与党团统一委员会为委员,分团干事欧阳宸(原兼县党部执行委员)、欧阳建、林鼎絃、郭梅影、刘葆英等人参加县党部执行委员会为委员。全部三青团员重新进行总报到,团员参加总报到后,依照规定,经县党团统一委员会报省改为党员,重新发给党证,但上报后无下文。
  漳州分团部的内部组织和基层组织
  三青团漳州分团部一九四三年迁址在中山公园内仰文楼右侧办公(今漳州市展览馆),分团部干事会设书记一人,主持日常事务。下设三股,每股设股长一人,股员一至三人。第一股总务,第二股组训,第三股宣社,一九四四年将第三股宣社分开,增设第四股,其他各县仅设两股,宣社工作由第一股兼任。
  一九四五年三青团漳州分团基层组织:全县有七个乡镇区队及省立龙溪中学、省立龙溪师范、私立寻源中学、私立进德女中、私立崇正中学等五个中学区队。全部团员男女六百多人,散布龙溪县及漳州市区机关、学校以及社会各个角落。
  第一区队 市区崇安镇、丹霞镇。先后任区队长者为陈毓光、魏源泉、郭梅影。后崇安、丹霞分为两个区队和一个教育区队,崇安区队区队长为刘振声,丹霞区队区队长为郭梅影,教育区队区队长为林瑞芳。
  第二区队 莲塘、古县、颜厝、潮洋、文山、土亭等乡。先后任区队长者为魏永绥、朱自荣、杨奕坤、周兆蕙、郑定卿等人。
  第三区队 石码镇。该镇为龙溪县经济文化发达地区,三青团势力特盛,一九四二年就分设两个区队。社会区队先后任区队长者为陈郑祥、欧阳宸。石码县中区队长为杨省三。
  第四区队 浒茂、乌礁两乡。先后任区队长者为郭浴沂、林开盛、林振基。后三青团员增多,浒茂、乌礁各成立一个区队。
  第五区队 天宝、铁凤、乌石、浦南等乡。先后任区队长者为郑华、柯国安、梁友林。
  第六区队 关霞、修滨、郭坑、桥头等乡。区队长为黄华。
  第七区队 石美、角美、东美等乡。区队长为江胜达。
  中学区队龙中、龙师以三青团员增多,后龙中成立三青团省立龙溪中学分团部,龙师成立三青团省立龙溪师范分团筹备处,均归省支团部直接领导。
  三青团区队以下设分队,一般有团员五至十多人,选出正副分队长各一人。在偏远地区团员编为直属团员,不编入分队。一九四三年下半年,漳州分团部曾在漳州岱浦中心小学内举行半个月的分队长队付训练,参加的有一百多人。
  此外,漳州分团还有一个福建省独无仅有的秘密区队组织。该组织系陈达元拉拢青年培养骨干的一个军统外围组织。名称为“禾山区队”参加成员绝大多数是原来“复兴社”及“忠义救国会”分子和党、政、学校主要骨干。区队长代号为“李尚接”(?),区队下设小组,石码组组长代号为“王维石”。这个组织负有调查共产党活动的任务。一九四〇年成立,一九四四年宣布撤消停止活动。
  街头巷尾遍布“青年”牌号
  三青团漳州分团除了一般的组织活动外,还打着“青年”旗帜,渗透至文化、旅运、医疗、企业等领域,广设各种名目的机构,进行活动,以扩大影响,广开财源,增加经济收入。
  一、青年服务社 三青团漳州分团筹备处成立后,一九四〇年即委派杨拔萃任总干事,觅址漳州中山公园边原爱人医院(今新华西路195号)成立漳州青年服务社。以后石码、浦南也相继设立。该社设有招待所,书报阅览室,询问处,代笔处等。並不定期举行青年演讲会、读书会、球赛等活动。历任总干事有曾乃敦、吴正廷、郑华、林凯霆、曾昭贤等人。
  二、青年报 一九四一年三月创刊,八开周报,系团报性质。楼胜利曾兼任社长,陈郑祥曾兼任总编辑。经费除营业收入外,不敷部分由分团部补助。一九四六年三月停刊后改名先锋报。
  三、青年刷社 由陈毓光负责。系业余话剧社,吸收有戏剧兴趣的团员及青年参加。杨渭溪、沈汇川、陈大雨、陈开曦均曾任导演。在漳州光明戏院(今大众电影院)公演过《大地回春》、《此恨绵绵》、《汪精卫现形记》等话剧。一九四四年“青年节”(三月廿九日)举行一次话剧会演,参加者有石码、漳州、古县、龙溪中学等三青团组织的青年剧社。一九四五年漳州青年剧社曾赴华安县为“中美合作所第六特种技术训练班”(即华安班)作慰问演出一次。
  四、青年照相馆 设于漳州中山公园东门口,由徐曼祺负责,盈亏自负。
  五、青年医院初设马坪街(今延安南路32、34、36号),后移址太古桥(今澎湖路地区木偶剧团),开办费由分团部筹给。先后任院长者为何长明、陈林发、王淇海等医生。
  六、青年航民诊疗所设在澄观道航民小学(今龙江小学)隔壁,负责人陈毓光。设备由九龙江船民集资购置。船民和群众均可就诊,不收诊金,药费自理。
  七、青年电厂设在下营街漳泉戏院旧址(今北京路48号),机电设备由分团部筹集资金建置。收入除开支外,盈余上缴。杨锡麟、黄镜渊、许腾蛟等人均曾任厂长。
  八、青年工厂经营织布业,搞棉纱生意。由私人投资经营,自负盈亏,厂址设在顶田下陆金池家中,杨玉麟、汪锦、陆金池等人均曾任厂长。
  九、青年药品供应部设于少司徒(今北京路)由吴永祺负责,经营西药。
  十、青年旅运社由分团部发动招股集资购置汽船一艘,川走漳州——石码——鼓浪屿线,间日往返,客货兼运。盈利按股分红。负责人先后有曾国华、何金章等人。
  此外,还有一些“青年”牌号,昙花一现,如青年消费合作社等,就不一一缕述。
  闽南青年夏令营和征集青年军
  一九四三年暑假期间,三青团漳州分团为了培训骨干,在顶田下华英小学(今漳州第四中学)举行为期一个月的闽南青年夏令营。由各中学区队及社会区队选派团员(一般是分队长队副)参加。以分团干事长陈仁庆为夏令营主任,实际负责人为分团部书记林永年。举行开营典礼时,邀请驻军107师师长黄华国及龙溪县县长陈石、漳浦县县长黄明日等到会演讲。夏令营参加团员有一百八十多人,分为三个中队,九个小队,实行军事管理。每天活动除军训、文体活动外,还有课堂听课。郑玑、潘澄馥、郑静庵、林文吉、林永年等人均曾为团员讲课。龙师体育教员郑法负责体育活动。
  一九四四年,国民党为配合盟军远东作战,在国统区发动征集知识青年从军。是年冬,龙溪县政府、龙溪县党部、三青团漳州分团部等机关组成了龙溪县青年军征集委员会,以龙溪县县长陈石为主任委员,党部代理书记长黄文英和三青团干事长陈仁庆为副主任委员。在社会上及各中学广泛宣传鼓动,几个月内漳州及乡镇知识青年报名应征者达四百多人,经体格检查,录取四百名,集中漳州。每人由所在乡镇发给一笔安家费。一九四五年三月下旬,应征青年身着美式军装由漳州分两批出发,每批两百人。各有领队五人,由县政府、县党部、三青团、国民兵团、卫生院各派一人组成,由分团部付书记陈毓光任总领队。青年军出发时在中山公园广场举行盛大欢送会。当时漳州至龙岩公路下半段破坏,青年军步行至南靖水潮,才乘漳龙汽车公司汽车抵达龙岩县。休息两天后,乘汽车到上杭县报到,编入陆军208师(师长温鸣剑)626团受训。在由龙岩至上杭出发途中有一部汽车在吊钟岩地方发生翻车事故,车内三十五名青年军大部分受伤,载回龙岩县医院抢
  救,后来这些人伤愈出院后就折回漳州不去了。

附注

(本文参考陈西青一九六二年材料整理)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天文学家戴文赛传略、神经外科专家赵以成、画家许敦谷生平及其作品、留日杂忆、嘘风学社与《嘘风月刊》、漳州师专沿革概述、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漳州组织发展史略、福建陆军干部学校始末、三青团在漳州的组织和活动、漳州解放前的米谷业、漳州火柴厂的创办和经营概况、“漳浦事件”后忆两事、郑成功争夺漳州纪实等15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文政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