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师专的复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3395
颗粒名称: 漳州师专的复办
分类号: G658.3
页数: 3
页码: 54-56
摘要: 一九七六年十月,粉碎“四人帮”以后,龙溪地区为了适应中等学校师资的需要,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意见,把原二师院的部分教师调集到地区教师进修学院,举办了有几百人的师训班。招收高考成绩优良的民师与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入学,把他们培养成为初中教师。七八年秋把它改为师范大专班,学制定为两年,共设中文、英语、政教、数学、化学、物理、体育等七个专业。由于生源基础较好,而任教者大部分是原二师院的教师,所以七七年入学这届大专班毕业生的质量普遍较好,均能胜任初中教学工作,部分毕业生还担任高中教学任务。漳州师院的建制现已呈报中央教育委员会审核,等批准后才正式成立。
关键词: 漳州 师专 复办

内容

一九七六年十月,粉碎“四人帮”以后,龙溪地区为了适应中等学校师资的需要,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意见,把原二师院的部分教师调集到地区教师进修学院,举办了有几百人的师训班。招收高考成绩优良的民师与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入学,把他们培养成为初中教师。七八年秋把它改为师范大专班,学制定为两年,共设中文、英语、政教、数学、化学、物理、体育等七个专业。由于生源基础较好,而任教者大部分是原二师院的教师,所以七七年入学这届大专班毕业生的质量普遍较好,均能胜任初中教学工作,部分毕业生还担任高中教学任务。
  七九年,地区正式成立龙溪师专筹备小组,负责抓基建工作,并把师范大专班移设于龙溪师范,这时除政教专业外,保留其他六个专业。师范大专班继续招生至八一年秋,又由龙师搬迁到现师专校址(县前直街),地委在师专筹备小组的基础上,配备了领导班子:任命张怀书为党委书记,肖葆华为校长兼党委付书记,陈慧鹏、程镒良、周启谦、赵英俊等为付校长兼分管三处的领导工作。同时学校委派各科室的负责人,并成立基建办公室。
  八三年秋,漳州师专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报请教育部和国务院审核批准后才正式成立。从龙溪师范大专班到漳州师专,几年来经过领导与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基建工作有较大的进展,教育教学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共培养一千七百八十六名的毕业生,为龙溪地区输送了中学师资,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同时再次调整了学校领导班子,由张怀书任党委书记,李银钦任校长,陈慧鹏任付校长。师专行政机构分设有办公室、政治处、教务处、总务处(各处下设科室)和专业科(室),另设有基建办公室和校办工厂等部门与单位。
  漳州师专学制已改为三年制,自八三年秋季起招收三年制的学生。专业共设有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五个学科(化学科从八三年起暂不招生)。在校生(包括二年制)共达四百七十人,全校教职工共有三百三十人(其中有专业教师一百二十七位:包括付教授一人,讲师三十五人,教员三十人,助教与见习助教五十多人)。教师中来自原二师院与其他高校者四十多人,另一部分调自中学的教师骨干,他们都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经过调整后仍设有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专业学科;另设有马列主义教研室、教育学科教研室、公共体育教研室、德育教研室、电子计算机软件研究室和图书馆等单位。
  几年来,师专注意发扬实事求是的办学精神,保持艰苦创业的优良作风,全校师生形成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深入实际的学风。重视科研工作与学术研究,抓好教师的业务进修提高和不断地深入开展教育改革工作。
  现在漳州师专校园占地面积一百多亩,已有教学大楼、实验大楼和办公楼各一座,梯形教学一座,图书馆与各科资料室各一座,各处室办公楼一座,教师宿舍楼三座,学生宿舍楼两座,简易膳厅两座,厨房一座,化学与物理实验仪器齐全,藏书近二十万册,附设化工与电气设备两个工厂和一个托儿所。且将原漳州二中改为附中,作为师专各学科的教育见习和实习园地。
  为了适应我省中学师资的需要,于一九八四年底,经龙溪地委研究报请省高教厅同意,在漳州师专的基础上恢复第二师范学院,并改名为漳州师范学院,现已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成立筹备委员会,由地市委领导同志和师专领导同志组成,负责抓漳州师院具体的筹备事宜。漳州师院的建制现已呈报中央教育委员会审核,等批准后才正式成立。目前仍按师专建制招收三年制学生,以培养初中教师为目标开展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天文学家戴文赛传略、神经外科专家赵以成、画家许敦谷生平及其作品、留日杂忆、嘘风学社与《嘘风月刊》、漳州师专沿革概述、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漳州组织发展史略、福建陆军干部学校始末、三青团在漳州的组织和活动、漳州解放前的米谷业、漳州火柴厂的创办和经营概况、“漳浦事件”后忆两事、郑成功争夺漳州纪实等15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剑辉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