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0050 条 55 / 670
811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临洗境内,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类型繁多,已发现的48处遗址中,比较完整者约计28处。
812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皇后沟秦墓群。在县城北皇后沟口之北岸,洮河第二级台地上,现存墓冢封土三个,墓冢周围已垦为耕地。
813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周、秦、汉、东晋、唐、宋、元、明、清狄道古城遗址狄道古城历史悠久,是我国郡县制建置较早相延两千多年的古城之一。
814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陶抹子(新石器时代)陶抹(mo)子,为制造陶器的小型工具之一,用陶土造型烧制而成,供抹光陶器壁面之用。一般两件为一套,其一供抹光陶器内壁使用,抹子面略向外凸;另一供抹光陶器外壁之用,抹子面略向内凹。现博物馆所藏的一件抹子,面为向内凹,抹面呈...
815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哥舒翰纪功碑(唐・天宝)哥舒翰碑,在临洮城内南大街,坐北向南,青砖砌碑楼,全碑由巨石制成。额高0.92米,身高4.25米,宽1.84米,高2.4米。碑正面刻隶书十二行,现存六十多字,碑额仅“丙戍、哥舒"四字可辨,清知州田自福建亭复之,名"唐...
816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岳麓山岳麓山屹立城东,以宋时建东岳庙于山麓之上,故名。其上有超然台、椒山祠、道统祠、先农坛、文昌阁、太平观、三星阁、龙泉寺、奎星阁、东岩寺……等楼阁、寺观、画廊亭台、碑匾刻石:园林花木,逶迤连绵,蔚为大观,而超然书院、凤台、椒山祠等优著称。...
817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解放前,临洮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直至1935年,才成立一所仅有8名医务人员的临洗卫生院。对伤寒、痢疾、霍乱、天花等传染病,无法预防治疗,所以患病率及死亡率很高。据1946-1947年统计,城关发生传染病227人,死亡18人。
818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1年,县人民政府设置文教科,有科长及工作人员3人。1953年,文教与卫生分设,卫生科有科长及工作人员4人。1958年,文教与卫生合并,设立文卫科。1968年,卫生科和县医院、防疫站、妇幼站合并,成立临洮县人民卫生院革命委员会,统管卫生...
819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1年,县人民政府设置文教科,有科长及工作人员3人。1953年,文教与卫生分设,卫生科有科长及工作人员4人。1958年,文教与卫生合并,设立文卫科。1968年,卫生科和县医院、防疫站、妇幼站合并,成立临洮县人民卫生院革命委员会,统管卫生...
820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新中国成立后,临洮县人民政府接管卫生院及留用人员7人。1952年,扩建门诊部,购置钢丝床,增添医疗设备,人员增加到14人。1958年,县卫生院与联合医院合并,定名为临洮县人民医院。
821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8年以来,全县卫生队伍发展较快,医学院、校逐年输送技术人员,建立赤脚医生队伍,举办各科进修班,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同时,医疗设备逐步充实,县直单位基本达到医疗科室与辅助科室齐全,病床由1949年的8张增加到273张,县医院门诊部有中医科...
822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8年以来,全县卫生队伍发展较快,医学院、校逐年输送技术人员,建立赤脚医生队伍,举办各科进修班,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同时,医疗设备逐步充实,县直单位基本达到医疗科室与辅助科室齐全,病床由1949年的8张增加到273张,县医院门诊部有中医科...
823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1980年以来,县、乡医院抓了体制改革工作,县医院试行以综合考核为内容的百分计奖制。1981年,在衙下等7个乡卫生院试行百分考核经济管理责任制的试点,实行逐级考核,由卫生局考核单位,单位考核科室,科室考核个人。
824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2年,国家工作人员开始实行公费医疗,规定公费医疗经费范围,规定特约就诊单位,国家工作人员,按照公费医疗管理办法,治病享受公费。从1981年元月份起,公费医疗实行经济包干,节余留用,超支不补的办法。
825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7年8月,全县发动青少年34988人,机关、学校、农村组织突击队685个,进行消灭四害活动。据18个乡的统计,消灭苍蝇23斤、麻雀47358只、老鼠92031只、塞鼠洞36813个、封雀窝5824个。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