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医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洮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82002023000081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医疗
分类号: R194.2
页数: 2
页码: 574-575
摘要: 1958年以来,全县卫生队伍发展较快,医学院、校逐年输送技术人员,建立赤脚医生队伍,举办各科进修班,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同时,医疗设备逐步充实,县直单位基本达到医疗科室与辅助科室齐全,病床由1949年的8张增加到273张,县医院门诊部有中医科、传染科、妇产科、五官口腔科、眼科,急诊室、针灸理疗室。住院部有中医科、病理诊断室、制剂室、病案统计室、传染科、心电图、超声波室。有300毫安200毫安X光机、超声波、心电图等器械。化验室能作细菌、生化、血型等检验项目。外科能作胸腹部手术、脑外伤的处理及胆囊、子宫、甲状腺切除等手术。
关键词: 卫生事业 临洮县 医疗事业

内容

1958年以来,全县卫生队伍发展较快,医学院、校逐年输送技术人员,建立赤脚医生队伍,举办各科进修班,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同时,医疗设备逐步充实,县直单位基本达到医疗科室与辅助科室齐全,病床由1949年的8张增加到273张,县医院门诊部有中医科、传染科、妇产科、五官口腔科、眼科,急诊室、针灸理疗室。住院部有中医科、病理诊断室、制剂室、病案统计室、传染科、心电图、超声波室。有300毫安200毫安X光机、超声波、心电图等器械。化验室能作细菌、生化、血型等检验项目。外科能作胸腹部手术、脑外伤的处理及胆囊、子宫、甲状腺切除等手术。
  乡卫生院,先后购置了部分医疗器械,基本上提供了现代医疗的普通设备,逐步开展了急性病,危重病症的诊断治疗。有七个卫生院先后开展了计划生育四项手术、下腹部外科手术、疝修补、腋臭割治等。衙下卫生院除能开展上腹部手术外,还能作四肢骨折切开内固定,骨美节结核病烂清除术,甲状腺手术等。据1980年考核统计,全县有30%的赤脚医生,基本上达到中专技术水平,能单独诊治农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基本上作到小伤小病不出行政村,重危病人也能作及时正确的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余年中,全县反复坚持贯彻党的中医政策,1954年,全县12个区内,办起联合中医诊所,有80多名中医、药人员,参加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医疗机构工作。1959—1962年,以中医和针灸为主,全县有90%以上的西医、护士参加了中医学习,通过学习,大部分西医能运用中西医结合的两套本领治疗疾病。文化大革命中,中医政策受到破坏,有些老中医下放回家,1978年,进一步落实中医政策,从城乡中医、药人员中,通过定西地区严格考试,选拔了5名中医、药人员,充实全民性中医机构,给老中医潘养之配备助手,帮助整理医案。1980年,给各乡卫生院配备了中医中药人员,开展中医门诊。1981年,县成立中医学会,开展中医学术活动,先后参加省和地区卫校举办的西医离职学中医班41人,其中两年以上的骨干37人,能应用中医理、法、方、药、四诊、八纲、辩证施治的人不断增加。农村赤脚医生,能运用中西医药两种医术、防病治病,受到群众欢迎。1969年,县建立小制药厂,制成针、膏、丹、丸、散等药90多种。
  同时,通过进修、培训和学术交流,各卫生院所开展了一些新技术、新业务,1980年以来,仅县级单位和四个中心卫生院已开展新技术、新业务51项。临洮县1971-1985年公费医疗开支情况表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临洮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洮县志》上册本志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史志一体,详今略古、立足”为原则;力图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编新志。要求实事求是,体现思想性、性、资料性;要求记述有据、褒贬得宜,达到资政、育人、存史的修志目的。对许多历史问题,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则,基本上作了客观真实的记述。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洮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