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古墓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洮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820020230000803
颗粒名称: 第二章 古墓葬
分类号: K928.742
页数: 3
页码: 559-561
摘要: 皇后沟秦墓群。在县城北皇后沟口之北岸,洮河第二级台地上,现存墓冢封土三个,墓冢周围已垦为耕地。
关键词: 名胜古迹 古墓葬 临洮县

内容

一、皇后沟秦墓群。在县城北皇后沟口之北岸,洮河第二级台地上,现存墓冢封土三个,墓冢周围已垦为耕地。
  二、东廿铺汉墓群。为汉代墓葬遗址,已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东峪沟南岸。1957年普查时发现,墓群分布东廿铺以南孙家沟和旧庄沟之间的滥水第一级台地上。分布范围,由孙家沟至旧庄沟,东西长300米,墓葬群南毗山岭,北临东峪河,地势平坦。墓冢现存四个,最西的墓冢高3.2米,底径为10米,冢的顶端和南部,因取土已破坏了少部分。由此往东的60米,即为第二冢,此冢已被挖去大部分,残存高度约3米,底径为10米。由此冢向南约80米,有一大冢,高约8米,底径19米,保存较完好,仅顶部被垦为耕地。第四个墓冢,位于旧庄沟西岸,高3米,底径12米,保存尚好。在东廿铺北岸,曾发现砖砌卷拱墓九孔,1929年曾出土汉代"尚方仙人镜"一面。另在何家堡村附近,原有三个大冢,一冢在解放前北山滑坡时埋入山坡内,两冢尚存。在南岸的南山根,发现朝山底方向有砖砌汉墓,墓石门扇,有兽头门环,运至公社,地面上,随处可见到出土的汉代残砖残瓦。
  三、汉将军李仲翔墓。据《晋书》、《魏书》、《北史》等记载:"仲翔初为将军,官至太尉,讨叛羌于狄道,众寡不敌,临阵战殁,其子伯考奔葬,葬仲翔于狄道东川,遂家焉。"李仲翔之先世于秦有功,李崇为陇西守,崇子瑶为狄道侯,瑶弟内德为南郑守,瑶子李信为秦大将军、陇西侯,子仲翔。仲翔子伯考子李尚、李向,李尚为成纪令,李向为南郑守。李尚子广,有三子,长子当户子陵降匈奴,东晋十六国时的西凉武昭王李暠为广十六世孙,唐李渊为暠七世孙。汉世以来,李氏家族墓多在甘肃狄道、成纪者,隋唐以来多在长安附近县。东二十铺东峪沟南北汉墓群,疑为汉代李氏家族墓,有待继续发现。1929年,东二十铺东峪沟北岸发现已毁的九孔汉墓,其汉代"尚方仙人镜",即出土于此冢墓,尚方镜在秦汉之际,唯官爵位列三公者方可赐给,疑即李氏家族墓中出土之物。
  四、汉左将军辛庆忌墓。在县城北六十华里的东凤台山下辛店坪上。解放前有大土冢数个,解放后,因平田整地夷平,至今尚有两处可查,疑即辛氏家族墓葬。辛氏家族自汉兴以来至唐,人物辈出,北周《庾信文集。辛威神道碑》载:威系汉辛庆忌之后,官至河州都督大将军,进爵宿国公,于开皇元年七月某日由河南洛邑,返葬河州金城郡之苑川乡故里。《州志》按苑川为西秦乞伏氏所都,属金城郡,北周时错壤于狄(即榆中与狄道辛店一带插花地)。《甘肃通志》载:"辛威神道碑在狄道",宋《郑樵通志・金石略》载:"狄道人。墓志铭在熙州",疑即指辛店坪出土的北周辛威墓志铭。
  五、唐李晟父母墓。在县城西五华里的西坪山麓。乾隆《狄道州志》称:"墓在陕西高陵县南,有碑可见,春秋致祭,西坪山麓墓,疑系李晟父母墓,旧志误为晟墓"。古老相传,临洮西坪李姓,城北纸坊李姓,南乡陈家咀李姓,东四十铺李姓,皆李晟后嗣。西坪南端曹家坪西山麓有一大冢名"上王坟",西坪北端李家窑山麓有一大冢名"下王坟",此二冢每遇清明扫墓时,上述四李姓,齐集李范家庄,到上下王坟致祭,疑即李晟家族墓冢。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甘肃方志学者张维《陇右金石录李将军碑考》及近年兰大学报载李振玉、马明达撰《甘南李将军碑考略》,李晟之先,世居陇西,雄于西土,著功西陲的史实,临洮西坪山麓上、下王坟,传为西平王李晟父母墓之说,较为可信。
  六、临洮北关土城外皇陵。此陵墓在县城西北角北关土城之西,纸坊村东北角,解放前,该处历来为一片墓群,即今县农副公司氨水库所在。
  七、宋、夔州知州梁焕墓,在州南五里,即今城南旭东村之梁家小庄。
  八、金・临洮知府祁望墓,在县城北四十华里的叶家坪。
  九、金・总管陀满胡土门墓,在县城北。
  十、元・大司徒祁安墓,在县城北四十华里叶家坪。
  十一、元・都督杨琦墓,在县城东二华里。
  十二、元・平章赵琦墓,在县城西二华里。
  十三、元・梁国公囊加殢李氏墓,在中铺后山。
  十四、明・礼部员外许允德墓,在县城东五华里中峰山下。
  十五、明、嘉兴府刘源墓,在县城北三里。
  十六、明・少卿刘杰墓,在县城北四十华里中峰山下。
  十七、明・会川伯赵安墓,在县城东三十华里阎家岭,即今塔湾乡麻家坟,解放前曾发掘出墓志铭一块,现存塔湾中学。
  十八、明・文敏公何贤墓,在县城东三华里。
  十九、明・给事中张万纪墓为夫妇合葬墓,在县城东五里魏家坪,已于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墓志铭、石鼓、碑石等及墓内遗物均遭毁坏。
  二十、明御史雍焯墓。在城东一华里,为夫妇合葬墓,已于"文革"期间被毁,曾出土官衣、官帽、风冠、碗、笔、砚等物,内墓志铭一方,曾存文化馆,被人盗去,衣、帽、凤冠经风化损坏,现仅砚台一方,首饰数件,存县博物馆。
  二十一、明・御史曹英墓,在县城北三华里。
  二十二、明・隐士王中墓,在县城南二十华里玉井峰下。
  二十三、明・佥事刘朝麒墓,在县城北二十华里白茨湾,即今北二十铺的白茨湾村。
  二十四、明・参议潘光祖墓,在县城南二十华里玉井峰山下。
  二十五、明・骡骑将军石崇德墓,在县城北三华里。
  二十六、明・庶士杨行恕墓,在县城南三华里。
  二十七、明・昭勇将军晏云墓,在县城北二十华里。
  二十八、明・诗人魏宝墓,在县城南三华里。
  二十九、明・大同知府苟文奎墓,在县城北二十华里。
  三十、清・临洮府知府季侄墓,在县城南五华里。
  三十一、清・游击张学诗墓,在县城北五华里。
  三十二、清・游击董锦墓,在县城北三华里。
  三十三、清・沅州知府吴镇墓,在县城北五里何家庄西。
  三十四、清・总镇张玉墓,在县城北五十华里东改河北岸。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临洮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洮县志》上册本志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史志一体,详今略古、立足”为原则;力图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编新志。要求实事求是,体现思想性、性、资料性;要求记述有据、褒贬得宜,达到资政、育人、存史的修志目的。对许多历史问题,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则,基本上作了客观真实的记述。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潭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