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陶石专金石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洮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820020230000805
颗粒名称: 第四章 陶石专金石骨
分类号: G262.4
页数: 4
页码: 566-569
摘要: 陶抹子(新石器时代)陶抹(mo)子,为制造陶器的小型工具之一,用陶土造型烧制而成,供抹光陶器壁面之用。一般两件为一套,其一供抹光陶器内壁使用,抹子面略向外凸;另一供抹光陶器外壁之用,抹子面略向内凹。现博物馆所藏的一件抹子,面为向内凹,抹面呈不规则椭圆形,中长6.6公分,腰宽5.3公分,抹背有一手板,造型小巧,是一件少见的珍贵文物。
关键词: 古砖 陶器

内容

陶抹子(新石器时代)陶抹(mo)子,为制造陶器的小型工具之一,用陶土造型烧制而成,供抹光陶器壁面之用。一般两件为一套,其一供抹光陶器内壁使用,抹子面略向外凸;另一供抹光陶器外壁之用,抹子面略向内凹。现博物馆所藏的一件抹子,面为向内凹,抹面呈不规则椭圆形,中长6.6公分,腰宽5.3公分,抹背有一手板,造型小巧,是一件少见的珍贵文物。
  陶铃(新石器时代)陶铃,呈椭圆形球体,直径10公分,厚5.2公分。球体两侧各饰一小耳,有孔,为系绳用。内空,有响子,用手摇晃时,发出〓啷"声。此铃出土于本县五户乡境,原由县民众教育馆征集,现藏县博物馆。
  陶纺轮(新石器时代)陶纺轮,为新石器时代人类纺线用具之一。其形与今民间用的捻线砣相似,圆形,中有孔。现馆藏三件:其一(编号150陶92),直径6.2公分,为辛店裴家湾大水沟堡子嘴出土。其二,直径6.5公分。其三,直径7.5公分。
  马家窑彩陶马家窑彩陶器,主要有壶、罐、盆、碗、钵等,其色调单纯明快,大多用浓如漆的黑彩,在细腻光洁的橙红色陶底上绘成花纹,也有黑白二色的。图案各部分的位置,根据器形的部位而定,所以图案布局与图形不但显得很和谐,且使图案结构具有旋动的特点,或来往反复,盘旋转回,或交错勾连,丰富多样,变化无穷,其纹饰主要有平行条纹,同心圆纹,涡形纹,钧叶圆点纹,弧线三角纹等。县博物饵现藏有列为三级文物的马家窑类型彩陶器四件。
  "半山''彩陶"半山"类型的彩陶,最早发现于甘肃省广河县的半山地方,是与马家窑文化同期类型之一。半山类型陶器制作精美,质地优良,纹饰繁复。甘肃"仰韶文化"为制陶工艺的高峰,其器形以壶、瓮、瓶、罐居多,彩绘以用黑红两色相间而画成各种带锯齿纹的图案,为其特征。纹饰有流线涡形纹、菱形纹、弧线纹、葫芦网络纹、波浪纹、同心圆纹、平行线纹、人字形纹、连弧纹等。县博物馆收藏"半山"类型彩陶14件。
  "齐家文化"陶器"齐家文化"因最早发现于广河县齐家坪所得名,陶器有细泥红陶、粗砂灰陶和饰有兰纹、绳纹、方格纹、附加堆纹以及常见于北方细石器中的蓖纹彩陶,有的在表面上还涂有白色陶衣。"齐家文化"的彩陶图案,以黑彩为主,也有红色的,多饰于颈口至腹部。器形以平底器居多,也有三足器,有些陶器具有粗大的颈部和显著的棱角,有高领折肩罐、双耳罐、三耳罐、鬲、斝、鬶、盂、盆、壶、盉、钵、豆、杯、罐、甑等,主要典型器物是"安佛拉式”罐(即双大耳罐陶罐),侈口,高顶,深腹。县博物馆所收藏"齐家文化"类型中比较典型的陶器有22件。
  "辛店文化"陶器"辛店文化"陶器,以彩陶为主,可分为夹砂陶和泥质陶。陶质较粗糙,表面也不很精致,常见的器形有罐、杯、盆、钵、鼎、鬲等。其中以大口双耳彩陶罐、彩陶鬲及高颈双耳彩陶罐为"辛店文化"的典型器物。陶器表面有的饰以白色或红色陶衣,彩绘以黑色为主,红色极少,常见的图案花纹有:宽带纹、双钩纹、三角纹、s纹、折线纹、涡形纹、十字纹等,与殷周铜器的某些花纹图案相接近。此外,还有人形纹、太阳纹、鹿纹、狗纹等。县博物馆所藏"辛店文化"类型中比较典型的陶器有9件。
  "寺洼文化"陶器"寺注文化"的陶器较粗糙,以夹砂红陶为主,多数没有花纹,少数有绳纹。器形有罐、壶、鬲、鼎、豆等,其中以马鞍形口的双耳平底罐为典型的寺洼陶器。鬲的特征是低档、短腿、乳状空足,颈部多附双耳。县博物馆所藏"寺洼文化"类型陶器有两种。
  砖
  画像砖(宋代)1971年,在西坪"宋冯府君"墓中出土一批画像砖,可能是墓室的装饰品。这些宋代画像,内容丰富,有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启门妇人,捧壶侍女,端盘侍女图。有反映封建地主阶级生活的夫人与侍女及晓妆图。有王祥卧冰、郭巨埋儿等孝子图。还有踏云踩火、腾空飞跃的天马,奔驰的鹿,飞跑的山羊,牵马的马夫,赶骆驼的驭手及门神、武士等图。砖雕艺术精致,造型美观,形象生动,线条简练优美,虚实相衬,主题突出,充满生活气息,便人感到非常亲切。县博物馆珍藏的画像砖精品有:门神图砖4件,王祥卧冰等孝子砖8件,驼夫图砖2件,马夫图砖2件,侍女图砖4件,启门妇女图砖2件,奔鹿图砖2件,山羊图传2件,吉祥鸟图传2件。金
  尚方仙人镜(西汉)。
  民国18年(1929年),发现于东二十铺乡北岸汉墓中,邑人王熙之曾据以绘制镜图,文字载入《陇右金石录》,今佚。
  弩机(东汉)弩机制作甚精,上有隶文四行,记制造年岁职名等。文日:
  "元兴元年考工所造七十石机
  郭工张吴作太仆监有
  原〓令修丞诗
  兴淠史呈主"
  据《陇右金石录补》称:"此机出于武都",原存临洮民众教育馆,现由县博物馆珍藏。按元兴元年,即公元105年,则为东汉殇帝刘隆时造。
  狄道县印(金代)"狄道县印"为铜质直纽,印方5.4x5.4平方厘米,重约500克,印面叠篆"狄道县印"四字,印背有边款"承安二年四月"六字。据《陇右金石录》记载,"此印出土于临洗县城文庙迤西,县人杨氏掘土得之"现藏临洮县博物馆。按"承安二年"为南宋宁宗庆元三年,即1197年,距今已有780多年。
  镇洮军印镇洗军印,铜质,汉篆"镇洗军印"四字,背刊"金制司铸"四字。清举人石怀清家从沙塄古城壕内挖出,同治散失。
  分水铁牌(明・嘉靖)1979年,县档案馆转交县文化馆"分水"铁牌一块,长49.5厘米,宽35.7厘米,厚0.5厘米,牌文为正楷凸起铸成,文意是分水约规。牌额略呈弧形,中有一圆孔,可系绳悬挂。
  石
  石锤(公新石器时代晚期)石锤呈榔头状,白色,系石灰岩琢制而成,锤长9公分,宽4.5公分,有镶柄的圆形孔眼,直径为2.5公分。刃部钝尖,锤两侧有刻画的平行条纹,造型美观。1976年,定西地区文化局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于衙下"寺洼文化"的墓葬里,同时出土的还有马鞍形口的陶罐数件,酷似"辛店文化"的彩陶罐一件,现均藏县博物馆。
  石砍刀(新石器时代晚期)石砍刀磨制精细,呈青灰色,质坚硬,刃尖利,形似现代民用的砍柴刀。刀长38公分,最宽处为7公分,由高逸舟家征得,藏县博物馆。
  石磨(汉代)石磨一合,直径为51公分,每扇厚11公分,上扇有圆形斗,斗中间有横隔,将斗亭分两半,斗底有孔,为磨眼。下扇镶有磨楔。1976年,定西地区文化局进行文物普查时,于苟家滩满家坪征得,现藏县博物馆。
  庐州石张万纪任庐州知府返临洮后,庐州群众送石一块,刻有"庐州石"三字,现存临洮北街张万纪后裔花园中。骨
  骨耜
  出土于北关汽车站附近,长约5寸,宽3寸,上有孔及两角,系牛耕前的原始播种工具。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临洮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洮县志》上册本志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史志一体,详今略古、立足”为原则;力图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编新志。要求实事求是,体现思想性、性、资料性;要求记述有据、褒贬得宜,达到资政、育人、存史的修志目的。对许多历史问题,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则,基本上作了客观真实的记述。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洮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弩机
相关专题

相关作品

陶抹子
相关作品
陶铃
相关作品
陶纺轮
相关作品
画像砖
相关作品
尚方仙人镜
相关作品
镇洮军印
相关作品
分水铁牌
相关作品
石锤
相关作品
石砍刀
相关作品
石磨
相关作品
庐州石
相关作品
骨耜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