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0050 条 109 / 670
1621
知识出处: 临洮史话 | 类型: 正文
宋元明时期,有些文人学士因故谪居熙河路一带,有些人到临洗为官、旅居,他们也写下了许多咏叹临洮的诗篇。
1622
知识出处: 临洮史话 | 类型: 正文
清代,诗人吟咏临洗的作品在风格上与唐代诗迥然不同。诗歌题材多为描摹山川风物、民俗风情,登临怀古、酬答唱和之作,与唐诗相比,缺少了粗犷豪迈的阳刚之气,多了一种柔弱平和的文人气质。清代临洗的文人雅士和诗作数量较多,涌现出了不少颇有影响的诗人,如...
1623
知识出处: 临洮史话 | 类型: 正文
新中国成立后,临洮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五四运动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歌咏临洮的诗篇在形式、主题和格调上与古代诗词相比,都有了很大变化。内容上以反映火热的经济建设生活取代了苍凉的边塞战事生活,赞美新生活、歌颂民族团结、弘扬...
1624
知识出处: 临洮史话 | 类型: 正文
临洮自古为文风昌盛之地,历史上就以教育发达而闻名陇上。临洮人民治理河道,修渠筑坝,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为发展农业创造了许多有利的条件。
1625
知识出处: 临洮史话 | 类型: 正文
临洮自古为文风昌盛之地,历史上就以教育发达而闻名陇上。
1626
知识出处: 临洮史话 | 类型: 正文
洮河流经临洮县境内115公里,水量充沛,水质良好。另外,全县还有数十条小河流,这些都给县内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临洮人民治理河道,修渠筑坝,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为发展农业创造了许多有利的条件。
1627
知识出处: 临洮史话 | 类型: 正文
虽然,在后来的机国现代化建设中,由于革命工作的需要,这些临洮儿女们行的留在了新疆,有的走向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他们当年投笔从戎、志壮天山的伟大壮举将永留青史,激励着一代代临洮人民为祖国建设事业去创造新的辉煌。
1628
知识出处: 临洮史话 | 类型: 正文
战国时,经过多年的七国纷争,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1629
知识出处: 临洮史话 | 类型: 正文
至今,临洮还有以三国人物命名的"姜维墩”、"廖化堡"、"吕布城"等古战场遗址。
1630
知识出处: 临洮史话 | 类型: 正文
隋唐时期,中央政权与吐谷浑、吐蕃等少数民族曾在洮河流域发生过多次战争。
1631
知识出处: 临洮史话 | 类型: 正文
在开拓熙河的过程中,王韶采取招抚、征讨、屯田、兴商、办学相结合的战略方针,取得了"凿空开边”的重大胜利,王韶因功升为左谏议大夫、端明殿学士。后罢去,历任职于洪州、鄂州等地。
1632
知识出处: 临洮史话 | 类型: 正文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文化交流较为频繁的朝代之一,在为民族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学者中,八思巴应该说是最为突出的一位。
1633
知识出处: 临洮史话 | 类型: 正文
临洮赵土司之先祖为吐蕃啜族氏,是宋代唃厮啰部的后裔。
1634
知识出处: 临洮史话 | 类型: 正文
杨继盛(1516年——1555年),字仲芳,号椒山,河北保定人。明世宗嘉靖二十六年(1551年),因谏仇鸾开马市,被贬为狄道(今临洮)典史(县上第四位官吏,主管刑狱文件)。
1635
知识出处: 临洮史话 | 类型: 正文
马守贞(1633年——1722年),回族,经名豪祖勒提•伯什勒力•勒比尼,中国伊斯兰教虎非耶学理穆夫提门宦创始人,信徒通称他为高祖太爷。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