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题名
责任者
关键词
全文
检索
颗粒类型
全部
60790条
基础文献
19条
析出资源
12423条
图表
4604条
人物
20672条
机构
2740条
事件
12042条
地名
858条
专题
5133条
作品
1815条
实物
484条
知识出处
全部
鯉城区志
安溪县志
泉州市洛江区志
安溪县志 下册
石狮市志
惠安县志
晋江市志(1988-...
安溪县志(1991-...
晋江市志:简本
泉州市丰泽区志
晋江市志(1988-...
永春縣志
德化县志.1988-...
晋江市志
晋江市志(1988-...
南安市志.1989-...
南安市志.1989—...
德化县志1988—2...
德化县志
检索条件
共 60790 条
348
/
4053
5206
第二章 学前教育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民国时期,崇真幼稚园和博爱贫儿院等机构开始在华岩村创办,招收儿童入学。新中国成立后,幼儿教育得到发展,1953年开始设立幼儿班,1956年全县办了8个幼儿班。1980年贯彻《幼儿教育纲要》后,增加户外活动,幼儿教育蓬勃发展。198...
5207
第三章 小学教育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永春县小学教育的发展历程,从清光绪时期到民国时期,再到新中国成立后,小学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也介绍了不同时期学校设置的情况,包括清光绪时期、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
5208
第一节 学校设置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永春县在不同时期创办的小学堂和学校的概况。光绪年间,创办了各种小学堂,包括育贤、华美学堂等。民国时期,创办了更多的小学,包括公立和私立学校。在抗日战争期间,创办了短期小学和简易小学。民国36年,全县有中心国民学校17所,保国民学校...
5209
第二节 学制课程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永春州和新中国成立后小学教育的变迁。光绪三十二年,永春州官立小学学制九年,民国元年改为七年,民国十八年又改为五年制。新中国成立后,学制沿用“四·二制”,1980年高年级增设思想品德教育课,1983年秋重点小学和各中心小学的一二年级...
5210
第三节 普及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永春县小学教育的发展历程。从民国初期到新中国成立后,小学教育逐渐发展,入学率不断提高。在1960年代初,为了解决农村孩子的入学问题,开始推广耕读班。在“文革”时期,小学教育一度混乱,但随后又逐渐恢复。1970年代末开始,多种办学形...
5211
第四节 部分小学简介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永春县的几所小学的历史和概况。包括永春实验小学、城关镇中心小学、太平中心小学、鹏翔小学、桃溪小学、上场和社山鲁国小学以及南阳小学。这些学校在不同的时期创办,经历了不同的校名和办学条件的变化,但都致力于为当地学生提供教育。这些...
5212
第四章 普通中学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内容讲述了永春县的中学创办历程和学校设置的变化,以及学制课程的演变。从清光绪时期开始,经过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中学教育得到了稳步发展。政府接管了一些私立学校并进行了更名和调整。在抗日战争时期,一些学校迁徙到蓬壶。1951年至1965...
5213
第一节 学校设置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永春县的中学历史和概况。多所学校在不同时期创办,包括郑安邦创办永春州中学堂、崇实中西学校、南湖中学等。不同学校之间也有合并和更名,如崇实初级中学改名为私立崇贤初级中学等。1950年代和1960年代进行了接管和调整,包括接管私...
5214
第二节 学制 课程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中国不同时期中学教育的宗旨、课程设置和招生制度的变化。清末提出“中体西用”的教育宗旨,民国初年采用《壬子癸丑学制》,改为初中三年,高中三年,课程与前不同。新中国成立后,贯彻“教育为生产服务,学校为工农开门”的方针,废止公民等课程,...
5215
第三节 学生管理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中国不同时期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的变化。清朝末期执行《各学堂管理通则》,民国初年制定“校训”、“校规”作为规范。五四运动后,趋向积极的引导,提倡学生“自治”。民国16年后,推行“四维”、“八德”为内容的新生活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废除...
5216
第四节 部分中学简介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永春县的四所中学的历史和概况。其中包括永春第一中学、永春第三中学、永春第四中学和永春第五中学。这些学校在不同的时期创立,有着各自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它们在教育质量、设施建设和校友网络等方面都有所成就。
5217
第五章 职业教育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永春县的职业学校的创办历程。民国时期,女子学校和妇女职业学校大多因经费无着而停办。新中国成立后,县里创办了农业中学、工业、茶业、林业、水电等中等技校,医务系统办护士班、中医班等。这些学校大多实行半工半读,开设...
5218
第六章 师范教育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永春县在不同时期开设的师范学校的创办历程。清光绪32年(1906),永春州中学堂附设师范筒易科,选拔文化水平较高的中学生进行培训,毕业后担任小学校长和教员。民国时期,润中公学和永春县立简易乡村师范都曾设立师范班。
5219
第七章 成人教育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永春县在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扫盲和职工业余教育的开展情况。民国时期,政府提出“肃清文盲”口号,开办妇女补习学校和民校。新中国成立后,全县到处开办冬学、民校,并成立社会教育委员会和识字运动委员会来推动扫盲工作。
5220
第一节 扫除文盲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永春县在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扫盲教育的发展历程。政府在民国时期就设立了妇女补习学校和民校,新中国成立后,社会教育委员会和扫盲办公室相继成立,速成识字训练班也开办起来。农民业余教育以扫盲为主,并办起了高小班和初中班。1978年后,...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