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17692 条
2021年
0 条
2022年
0 条
2023年
17692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17692 条
专题知识
2489条
交通
4123条
公文
1324条
区域
3659条
医疗
87条
基础设施
16条
数据统计
3293条
景区
129条
民俗文化
405条
物产
2167条

颗粒列表

共 17692 条 1160 / 1180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17386
知识出处: 天津文史資料選輯第十四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单弦,是由八角鼓发展形成的。近百数十年来,虽已独立的成为一个曲种,可是在演员演唱岔曲及数唱等牌子时,还保留着八角鼓一面弹敲一面歌唱的形式。 单弦早先在清室八旗子弟中演唱,自编自演,不外歌唱升平吉祥词句与春夏秋冬、风花雪月以及说唱根据历朝野史...
17387
知识出处: 天津文史資料選輯第十四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八角鼓的兴起,始于二百多年前清朝极盛的年代。乾隆时,清师征大小金川凯旋返京,军中大唱得胜歌,制八角鼓弹击伴奏。鼓之外形八角,象征清室八旗。鼓之内外蒙皮,则暗指内外蒙古族。鼓之上附两铜钹与一铜钱,奏出声音,寓“鞭敲金镫响,齐唱凯歌还”之意。鼓...
17388
知识出处: 天津文史資料選輯第十四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拆唱八角鼓,原属于彩唱群活,后始自立门户。自郭荣山、王金有二艺人将单弦的曲目(多为中篇说唱),用化装彩扮,杂以滑稽,如相声的“抖包袱”的形式演出,始以一新的曲种鹊起于曲坛。考其根源,实为群活之一支,八角鼓之衍变。在清同、光年盛行于北京,每逢...
17389
知识出处: 天津文史資料選輯第十四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连珠快书,为八角鼓之一支。其创演始于清季单弦曲种形成之时,最初仅在阀阅门第堂会中见之,迄同、光年间,渐有以此艺为业之人。 连珠快书,简称快书,以其曲中煞尾以连珠调作结得名,被称为连珠快书。评曲者以其歌来明快爽朗,痛快淋漓,感情奔放,使听者动...
17390
知识出处: 天津文史資料選輯第十四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解放后,由于单弦的牌子,唱来引人入胜,天津市曲艺工作团(天津市曲艺团前身)创演了一种曲艺剧,用话剧形式分幕,缀以单弦牌子,边唱边作,甚受欢迎。曾演出《新事新办》、《技术员来了》等剧,轰动一时。红桥区也成立了曲艺剧队,现代戏与古装戏兼而有之,...
17391
知识出处: 天津文史資料選輯第十四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天津时调,包括靠山调、鸳鸯调、胶皮调等,均为天津独有的民歌、小调。约产生于清末民初,迄今已有六、七十年的历史,一九〇〇年左右才出现专业艺人。靠山调传说最初系做鞋的工人在休息时,坐在小木凳上,背靠山墙,自编自唱,借以自我消遣的曲调。鸳鸯调则系...
17392
知识出处: 天津文史資料選輯第十四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北京时调小曲,大都为北京民间流传的曲调,曲词通俗,内容近似情歌,多为描述青年男女偶然结合,花前月下,深闺幽思等抒情唱词,为群众喜闻乐见。其曲目有《下盘棋》、《绣麒麟》、《绣荷包》、《小放牛》、《尼姑思凡》、《尼姑下山》、《拷红》、《春景》等...
17393
知识出处: 天津文史資料選輯第十四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河南坠子,为河南地方曲调,以用坠子弦作伴奏乐器而得名。据传始于道情,音调简古,为曲艺中源流较为久远的一种,今日歌者,手执简板,以为节拍,犹存古远遗迹。在开封相国寺以此为业者,大有人在。豫人聆之,笃嗜若狂。后增加坠琴,一边手按工尺伴奏,一边足...
17394
知识出处: 天津文史資料選輯第十四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山东琴书为历下鼓书,与棃花大鼓同为流行鲁、豫二省之地方曲种。因其所唱均系乡土俗曲,故韵调纯用鲁省乡音,唱时以扬琴伴奏,有男有女,同台演唱,多系坐唱。曲多长篇大书,小段儿亦兼而有之。曲词多七字句或十字句,与鼓书曲本相同,书场尝见有“三国”段、...
17395
知识出处: 天津文史資料選輯第十四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北京琴书,为解放后革新之剧目。解放前曾有翟青山者,擅歌此曲,在电台播音,很受京津两地听众欢迎,翟死后,其弟子关学增继擅此艺,并改称为北京琴书。关专以反映新时代出现的新事物见长,词句通俗易懂,内容富有生活气息,妙境丛生,唱来感情奔放,爽朗明快...
17396
知识出处: 天津文史資料選輯第十四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西城板,是天津土生土长的曲艺种目,其吐字发音,完全是天津话,不论说与唱,都富有乡土气息。唱腔慷慨悲壮激昂,唱法和曲调接近语言,内容比较能显明地反映当时人民的生活和感情。这种野生的艺术,产自民间,故深为津沽听众所称道,上演茶楼,时常是座无虚席...
17397
知识出处: 天津文史資料選輯第十四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荡调,始于扬州一带,为当地地方小曲,载歌载舞,于民间流传。据传于乾隆下江南时,官商迎驾,多以小曲搬演于龙舟,以邀帝宠;及乾隆回銮北京,小曲组织也随昆、弋、梆子等班伴驾回京。当时荡调尚未形成,演斯调之教师、歌女,由大江船上移于陆地舞台,遂融合...
17398
知识出处: 天津文史資料選輯第十四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莲花落,乃旧时乞丐之歌,曲艺场中,老艺人称之为“穷门”之艺,盖指此也。但其源流则颇为久远,根据唐人白行简所作传奇《李娃传》而写的、明代杂剧《李亚仙花酒曲江池》中,即记有“莲花落”之唱。郑元和为恋李亚仙,荡产落魄,乞食街头,即白道:“今日向街...
17399
知识出处: 天津文史資料選輯第十四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快板,为京津两地流行很久的一个曲种。早年的演员有朱润泉、胡振江、蓝麻子、海亭父子、张顺兴、张顺旺兄弟,尤其是相声演员于堃江、于佑福之父于福寿,均曾驰名于一时。但他们多非专业快板,还兼演相声,在书场茶社演出。其在北京天桥、天津南市、鸟市撂地演...
17400
知识出处: 天津文史資料選輯第十四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天津快板,是解放后产生的一个新曲种。它不是在曲艺场中创始形成的,而是由职工同志在大搞群众性业余文艺宣传活动中应运而生地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它是在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方针指导下的产物,是职工群众文艺创作才能的结晶。 天津快板在形式上采用了数...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