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快板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天津文史資料選輯第十四辑》
唯一号: 020034020230017399
专题名称: 天津市快板
文件路径: 0200/03/object/PDF/020010020230000014/001
起始页: 0153.pdf
专题类型: 专题知识

专题描述

快板,为京津两地流行很久的一个曲种。早年的演员有朱润泉、胡振江、蓝麻子、海亭父子、张顺兴、张顺旺兄弟,尤其是相声演员于堃江、于佑福之父于福寿,均曾驰名于一时。但他们多非专业快板,还兼演相声,在书场茶社演出。其在北京天桥、天津南市、鸟市撂地演唱者,更深受劳动群众的欢迎与支持。 今日言快板一艺,能发扬前辈技艺精华,吸取其他曲种特长,推陈出新,驰誉国内,而首屈一指者,当推诸名艺人李润杰。李经过多年艺术实践,在表演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自编自演了许多新段子,如《劫刑车》、《虎穴追踪》等,内容大都为歌颂新人新事,反映现实生活的佳构,使快板这一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传统曲目,能紧跟形势,干预生活,面目一新,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在表演艺术上,手眼身法步,运用自如,歌来有声有色,生动逼真,能使曲中人物活龙活现。曲词细腻动人,全凭七块板儿,上下翻飞,若枪若拳,绘影绘声,使人拍案叫绝,较之前辈艺人的表演,有他独到之处。 李之战友王凤山,以其基本功造诣很深,对其顿挫之独到、吐字之清晰、发音之打远、气口之准确,内行人均甚推许,与李难分轩轾。他所演唱的新曲《海河战歌》、《毛主席纪念堂》及旧曲重编的《百山图》,均称杰作。

知识出处

天津文史資料選輯第十四辑

《天津文史資料選輯第十四辑》

出版者:天津人民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张家口抗日同盟军事变的历史事件、北伐战争时期的南昌之役过程及作者亲身感受、海陆丰战斗的背景和作者经历、高蠡起义的背景和作者亲身经历、冀东《救国报》的历史背景和作者工作经历以及天津文化人联合会的影响。同时,还介绍了天津曲艺和时调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并记录了作者与骆玉笙的交往经历和对骆玉笙的艺术评价。这些文章展示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多个面向和地方文化的丰富细节。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