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列表

共 75664 条 4998 / 5045
74956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1~1954年,金融机构实行主管部门与当地党政双重领导,以银行系统为主,干部任命报当地党政部门批准办理相关手续。
74957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 类型: 正文
一、金属货币;龟兹二体五铢钱 铸有汉文和龟兹文的铜钱,在沙雅、库车、轮台等地先后多次出土。这种铜钱与中原铜钱形制相同,外圆、内方孔、边窄、孔大、肉薄,外径13~22毫米,孔径5~8毫米,厚度1~1.5毫米,重0.9~2克,多为红铜。有汉文篆...
74958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 类型: 正文
龟兹二体五铢钱 铸有汉文和龟兹文的铜钱,在沙雅、库车、轮台等地先后多次出土。这种铜钱与中原铜钱形制相同,外圆、内方孔、边窄、孔大、肉薄,外径13~22毫米,孔径5~8毫米,厚度1~1.5毫米,重0.9~2克,多为红铜。有汉文篆书“五铢”和龟...
74959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 类型: 正文
(一)新疆官钱票(油布贴):每张红钱四百文(主币),合银1两。清光绪十年(1884),新疆改设行省后流通。
74960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 类型: 正文
(一)法 币:民国24年(1935),开始流通,面额有1元、2元、5元、10元、20元、100元券6种,民国26年(1937),毛泽民主持新疆财政时为保持新省币信用,提出“拒用法币”,不得流通的办法。民国31年(1942),盛世才公开投蒋后...
74961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 类型: 正文
(一)人民币的发行: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后,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于1950年进入沙雅县货币流通市场,面额有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200元、500元、1000元的9种。以后又增发5000元、1万元、5万元的3...
74962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 类型: 正文
解放初期,政府为稳定币值,稳定物价,国家对财经工作实行物资调拨、财政、现金收支“三平衡”的决定,按计划执行提取(请领)和货币回笼。
74963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 类型: 正文
一、对公存款;1951年末,机关单位存款甚微,余额仅7万元。三年经济恢复后,1955年末,增加到21.7万元。1972年末,余额达121.4万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经济形势一年比一年发展,到1992年末,余额已达5543万元,比1...
74964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1年末,机关单位存款甚微,余额仅7万元。三年经济恢复后,1955年末,增加到21.7万元。1972年末,余额达121.4万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经济形势一年比一年发展,到1992年末,余额已达5543万元,比1979年增长2...
74965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 类型: 正文
农村存款主要来源是集体、个体农户、信用社转存款、乡镇企业、国营农业存款。1965年以前,农村存款余额达155万元(信用社转存)占全县存款61.5%,1965年以后,各公社兴办加工厂、副业队,农业存款逐年上升,到1967年,余额达到286万元...
74966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 类型: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全县各银行先后开办活期储蓄、定期储蓄、定额储蓄、零存整取、定活两便储蓄、有奖储蓄、保值储蓄、保值贴水储蓄等。
74967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 类型: 正文
一、工商信贷;(一)信贷资金管理体制;(二)国营工业贷款;(三)国营商业、供销合作社及其他企业贷款;(四)其他工商业贷款;(五)设备贷款;二、农业信贷;(一)一般农业贷款;50年代初期,农业贷款工作的方针是:“深入农村、帮助农民、解决困难、...
74968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 类型: 正文
(一)信贷资金管理体制;信贷资金管理是总行规定统一执行的。1949~1957年,实行统收统支管理,存款全部上交,贷款逐级下达指标,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借。1958~1960年,实行差额包干,即把信贷资金下放到县,县支行在包干范围内使用,多...
74969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 类型: 正文
信贷资金管理是总行规定统一执行的。1949~1957年,实行统收统支管理,存款全部上交,贷款逐级下达指标,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借。1958~1960年,实行差额包干,即把信贷资金下放到县,县支行在包干范围内使用,多存可以多放,自求平衡。1...
74970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8年,由于“大跃进”,银行权力下放,出现银行代替财政、投放票子大办钢铁,代垫亏损等问题。1961年,予以纠正。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