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沙雅县志》 图书 |
唯一号: | 320020020210074958 |
颗粒名称: | 一、金属货币 |
分类号: | K827;K825;C55 |
页数: | 2 |
页码: | 294-295 |
摘要: | 龟兹二体五铢钱 铸有汉文和龟兹文的铜钱,在沙雅、库车、轮台等地先后多次出土。这种铜钱与中原铜钱形制相同,外圆、内方孔、边窄、孔大、肉薄,外径13~22毫米,孔径5~8毫米,厚度1~1.5毫米,重0.9~2克,多为红铜。有汉文篆书“五铢”和龟兹文“30”,经北大季羡林教授识读“3”表示“五十”,“0”应相当于中原的“累”、十累合一铢,“30”即五十累,就是五铢之意。这种源于印度波罗迷字母斜体的龟兹文,在3世纪即为龟兹人所采用。 |
关键词: | 维吾尔文 光绪四年 外圆内方 阿克苏 乾隆通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