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列表

共 5473 条 220 / 365
3286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抗日战争爆发后,为救济难民,民国26年(1937)在县城设立贫儿教养院和义童教养院。民国30年在水西乡梨芫村设立新中国儿童保育院。民国32年分别改为新中国儿童学校第一、二、三分校,收容儿童750名。民国35年县城有县立托儿所1所。
3287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小学教育
3288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光绪二十七年(1901)县立爱莲书院改办为赣县普通小学堂。
3289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光绪二十七年(1901)赣县普通小学堂“学生皆成年人,分两班,头班收生员,二班收童生,班各二十人。”“学生攻读数月或一、二年,即往沪、宁各地留学,随时另招新生补充之。” 民国元年(1912)开办赣县县立女子小学,为赣县女校之始。城乡小学堂改...
3290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光绪二十九年(1903),初等小学堂修业5年,高等小学堂修业4年。
3291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向小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重要标志,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建国初,主要以校会、班会、少先队活动等形式,以班主任为主,根据学生年龄特点...
3292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中学教育
3293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光绪二十四年(1898)春,在濂溪书院附设致用中学堂,为赣县创设中学之开端。光绪二十六年改称“致用精舍”,二十七年停办。
3294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初年,中学发展缓慢,学生仅百余人。至民国34年(1945)有完中5所,初中3所,27班,在校中学生3591人。
3295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11年(1922)中学实行初、高中分段的“三三制”,即初中3年,高中3年。由各校自行招生,春、秋季均可始业。
3296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清以前以忠君尊孔为主要内容,注重文以载道对生员进行思想教育。民国时期增加了朝会、夕会、纪念周等形式以及公民、修身、党义等课程。新中国成立后,开设了政治课。除经常性的进行时事政策、哲学常识、科学社会主义常识、政治经济学常识、法律常识等内容的教...
3297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专业、职业教育
3298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巡道刘心源、邑绅刘景熙在濂溪书院创办道属虔南师范学堂,为各县培养师资。后因虔南厅(即今全南县)设立,改称吉南赣宁师范学堂。三十三年改称南宁师范学堂,办有二年制简师科。民国3年(1914)归省办,改称省立第二师范学...
3299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光绪三十四年(1908),于县城文庙(今赣州市厚德路小学处)开办赣县工业中学堂,招收预科1班,不久停办。
3300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成人教育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